北距赤城县城15公里的云州捨身崖东麓有一座古剎,名护国寺。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现为赤城县三大旅游景点之一。考其现存的明、清碑刻,均未记载其初建何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护国寺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
-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历史考证
就护国寺现存遗蹟而考,供奉观音菩萨的石洞,当在前代坍落的摩崖石刻造像之上开凿而成。就摩崖石刻造像遗蹟而论,其造形风格当属辽宋。与捨身崖捨身大士造像可为。今之云州,辽时置望云县。在此崖畔石壁摩崖造像,教化人伦,则理在必然。
考护国寺始建当在明代上半叶,即宣德至成化间。据碑文只可溯至嘉靖壬辰(1532年),再前则曰“初建之年,漫不可考”。,就《明史》和《赤城县誌》中有关塞外赤城的兵备战势;沽水通道上游独石、马莲等口的险关要冲;捨身崖这一天然屏障的重要位置等综合考证。云州护国寺初建应在“土木之变”之后的成化初年。
其一、宣德至正统间,开拓并守卫赤城一带的正是葬在距赤城县城东南7公里的昌平候、左都督杨洪。杨洪,字宗道。祖籍山西太原。永乐初袭父职戍开平卫。自此,从士兵到将军,兴衰荣辱近五十年以至今日也未曾离开赤城。其不独习武,更好建庙兴学。如温泉瑞云寺、赤城静宁寺、龙关重光塔、云州灵真观等。均系其主持修复或重建。然在其从多建庙碑记中均未见到修建云州护国寺的记载。故此间初建之可能不大。
其二、历史上着名的“土木之变”是与独石、马营、仓上、云州等塞外八城堡失守分不开的。明正统十四年秋(1449年秋),瓦刺人攻入大同境后,英宗帝拒谏亲征。二十余万明军与敌稍战即溃。瓦剌人一路从山西大同向东穷追明军,另一路奇袭独石、马营、云州、赤城......,沿沽水而下直插延庆、永宁。堵截明军溃逃还京的退路,终于将五十多万明军围困在怀来土木。将其全军尽覆。英宗皇帝被俘。当时,独石、马营、仓上、云州、赤城等诸城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遭到了瓦刺人的突然袭击。守城将士奋力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城陷人亡,死伤无数。“仓上堡千总田坤之女,年十九,痛君虏父亡,不胜义愤,遂投龙门峡(捨身崖)死,土人穴石壁瘗之。”《赤城县誌》。这场悲壮的血战,就发生在号称“三路咽喉”的云州捨身崖畔。世人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之后,更加乞求和平,要藉助神的力量来保佑险关要隘不被攻破,兵锐城坚能拒强敌。,这就有了在两山相对如门,壁立万仞的天然屏障捨身崖东麓一处古人已有造像的风水宝地,开凿石窑,大兴土木,建起了古剎——护国寺。以保百姓安居,国家太平。
其三、“土木之变”以后,时隔一年,瓦刺人见攻陷北京、夺取中原,实乃妄想。遂几经互使议合,而后将已被尊为太上皇的英宗皇帝送回北京。英宗回京后与其弟景泰帝之间矛盾日趋激烈,朝中大臣以瓦刺人挟英宗攻城时的“主战”与“主和”分为的两派,矛盾也日趋激化。英宗复辟日紧。此间,英宗帝对“土木之战”的失败讳莫如深。景泰8年,英宗复辟成功,重登大宝,改号天顺。而后杀于谦、杀杨俊(杨洪子),打击“主战”派。对“土木之变”的教训、后果、抚恤、安慰等,闭而不言。所以建在景泰、天顺间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幺只有建在成化初的可能性最大。其一,宪宗即位后,对“土木之战”有了定论;对死难将士抚恤褒奖;吸取教训对迤北边防整修巩固;建祠堂、修庙宇,安抚边民,召示后人。那幺选在捨身崖这险关要隘、又是当年瓦刺人血腥屠城的地方。建一座寺庙,一来祀求神力保佑险关永固;二来凝聚边地军民的抗敌信心,以固边防,是理在其中的。其二,有佐证赤城境内杨洪墓前高大神道碑即立于成化元年(1465年),碑文中对杨洪褒奖有加。
云州护国寺若果真建于成化初,那幺其背景则必是“土木之变”,也就自然有了明万曆四十二年重修护国寺碑记中写道的“寺隐谗岩,路通大道,控扼羌胡,禁止神京,故名护国寺。”
经寺中居士及当地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护国寺进行了修葺和扩建。如今的护国寺巍峨壮观、庄严肃穆,面貌已焕然一新。幽静的环境吸引了四海宾朋、八方游客,成为赤城县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交通
到达赤城县城后沿宝平公路北行到达云州水库管理处即可。可乘坐赤城发往水库周边景区的公车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