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本届政府自2007年5月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以来,任期届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12年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
- 地区太原市
- 类型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12年
发表机构
太原市政府
具体内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本届政府自2007年5月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以来,任期届满。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拚搏,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042亿元增加到2080亿元,年均增长9.7%;财政总收入由192.2亿元增加到393亿元,年均增长15.4%;一般预算收入由75.3亿元增加到174.7亿元,年均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35.7亿元增加到687.2亿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002亿元,年均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36.5亿元增加到973.3亿元,年均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额由41.1亿美元增加到85.3亿美元,年均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41元增加到20149元,年均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17元增加到8888元,年均增长12.6%。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促转型工作取得实效,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併重组取得重大成果,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五个全覆盖"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城市基础建设力度加大,一批重大标誌性项目陆续竣工,长风商务区初具规模,城市面貌明显改变;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效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成功承办"中博会"等重大活动,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政务环境"对标"活动,发展环境持续最佳化。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和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政府与企业的两个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市成功进入国家循环经济标準化试点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财产权示範市、全国数字城市示範市、国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套用示範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2007-2010年工作已逐年向大会报告,在对本届政府五年工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现重点就2011年政府工作向大会报告。
2011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十二五"规划开局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1%,达到102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9%;财政总收入增长22.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8%。
(一)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投资结构更加最佳化。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一五"年均完成量高出328.43亿元,投资增速比"十一五"平均增速高出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0.29亿元,是"十一五"年均投资额的1.9倍,占总投资比重70.3%。工业投资增速达到30.2%,重回快速增长的轨道,其中以装备製造业、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8.6%,高出"十一五"年均增速20.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29.4%提高到46.7%;内涵型工业项目投资增长44.5%,高出外延型投资18.7个百分点。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增加值增速达到27.7%,高于煤焦铁化电等传统产业19.3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18.5%,对工业经济成长的贡献率达到40.9%,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196.17,比上年提高10.59点。高新区4家动漫企业进入国家级行列。经济区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铝镁合金外贸转型升级示範基地"。民营区工业新区加快建设,引进晋西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新兴项目。不鏽钢园区一批优势项目相继落户。清徐经济开发区阳煤集团化工新材料园奠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097.1亿元,增长8.7%。成功举办第二届农博会、太原国际汽车展等会展,获得"2011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民营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準化试点并通过验收;盛唐物流冷链加工配送等一批物流项目投产达效。国家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41户家政企业纳入服务网路。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实现旅游总收入276.7亿元,增长20.1%。
都市农业稳步推进。确定娄烦县马铃薯、小店区奶牛和清徐县蔬菜3个"一县一业"特色基地县和64个"一村一品"专业示範村。3个国家级农业标準化示範区均顺利通过验收。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46万亩。建设节水农业5.6万亩。改扩建、新建规模健康养殖示範场61个。大力发展食醋、肉製品、乾鲜果、蔬菜和优质粮油五大加工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91.9亿元,增长31.2%。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8个。实施扶贫项目150个,脱贫1.9万人。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融资难题,为民营经济融资280亿元,其中通过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融资108亿元。现代物流、技术服务、设施农业等成为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工信部微小企业创业园落户太原。百圆裤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二)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59.8亿元,增长16.8%。全市专利申请量6525件、授权量3012件,均增长30%。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156项,增长20%,其中68%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画"人才,建设"云计算套用平台及实验室"等15个企业工程实验室(中试车间)和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69个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画。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科技支撑作用提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194项。高速铁路车辆轮轴用钢工艺技术开发等26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液态金属晶片散热器等3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年"活动,150余家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户,通泽重工技术中心成为我省首家民营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信联集团、中绿环保公司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火炬来特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
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培育4家产学研战略联盟和3个产业集群技术联盟,新发展技术服务机构40家。大力推广套用民生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三)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加快改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城市规划作用得到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升级,实现与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编制完成南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太原都市区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规划编制全面展开。实现中心城区589平方公里控规全覆盖。
城乡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建设用地3.1万亩,同比增长21%;实现国土收益90亿元。开工建设各类城建重点工程项目336项,长风商务区等一批新地标相继建成。滨河西路南延19.5公里竣工通车。完成汾河治理美化南延工程,形成纵贯市区长达20.5公里的绿色长廊。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启动拆迁24个村。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徐沟镇和马兰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範镇。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开展达标活动,围绕"十纵、十横、十片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集中开展街景立面、市容环卫等10多项整治,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大力推进"净化太原"、"气化太原"和"供热全覆盖"建设,集中供热扩网13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7%。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效果显着。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实施41项重点减排工程,关停22家工业企业49台(套)生产设施。太化合成氨全面停产,狮头水泥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全面启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六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均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市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5%;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8天,比上年增加4天。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造林49.2万亩,相当于"十一五"后三年的总和。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实施长风商务区绿化等重点工程31项,新增绿化覆盖面积363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5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万亩。市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2.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孟封镇、东高白村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