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话

生活百科 2023-01-26 17:4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慈谿话

慈谿话,是吴语的一种,属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和临绍小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慈谿话
  • 吴语
  • 分布在慈谿
  • 使用人口100多万
  • 分片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慈谿简介

慈谿市辖浒山、古塘、白沙路、宗汉、坎墩5个街道办事处和天元、长河、周巷(含原杭州湾镇)、庵东、崇寿、新浦、胜山、附海、逍林、桥头、横河、匡堰、观海卫(由原观城、师桥、鸣鹤3镇合併而成)、掌起、龙山(由原范市、三北、龙山3镇合併而成)15镇,面积1154平方公里,2005年底户籍人口101.54万。

方言分布

余姚话(西边话)

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布在中、西部的浒山大部和天元、长河、周巷、新浦、庵东、崇寿、逍林、桥头、横河、坎墩、宗汉等镇(街道)。
宁波方言地图

宁波话(东边话)

属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布在东部观海卫镇大部、掌起、附海(解放前属慈北),范市、三北、龙山(解放前属镇北)和城区浒山(少部分东部去的人),使用人口近30万。

燕话

属闽东话。分布在原观城镇部分地区。

浒山话

浒山话和余姚城区话99%一样,一些很土的哩语也相同,外人是听不出两地的区别的。区别在于 (1) 语调略有不同。浒山话多去声、阳平(第四声、第二声),余姚话多阴平(第一声)。如“忙忙朗”这个词的读法就很有代表性。(2)极少数辞彙读音不同。如岑,浒山话读cen,余姚话读qin(秦);津,浒山话读jin,余姚话读zen(增)。(3)部分语气词不同。如浒山话“一只藤”(这个东西),余姚话就没有“藤”这个语气词。(4)宁波化的程度不同。余姚城区往东3公里就是讲宁波方言的蜀山,而浒山往东15公里都是讲临绍方言的地方,余姚城区的宁波化较严重,浒山话保持的较纯正。 在分布上,余姚凤山街道的东部、低塘街道的东部是讲浒山方言的(横河方言),慈谿的周巷、长河西部、天元南部是讲余姚城区话的。

燕话

燕话是观海卫城内早期的方言,语调自成一体,与汉字不能联繫,故读音不涉字义。追溯历史,观海卫建卫后调福建省福宁卫旗军充任,定居世袭,繁衍后代,语言落地生根,成为观海卫的方言。据传当时卫军多住在城内,加以语言不通,燕话在城内占绝对优势。早有 “鸹舌声声话八闽”和 “不懂燕话难进城”之传,后戒备渐废,四方居民才陆续入城,城内士兵,都要学讲 “城外话”。
目前,有几种关于 “燕话”的说法,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故特撰此文,并求教于行家。  一、燕话即闽南话。笔者认为,这一提法颇有局限性,因为福建方言有闽西、闽北、闽南、闽东和客家话五大体系。这五大方言虽都是中原汉族的后裔,具有闽语的共同特点,却自成系统,相互完全不能通话与交谈。福宁卫处于福建省东北部,相当于今洞宫山以东、屏南、宁德以北地区、今属霞浦县治,是以福州话为代表覆盖福建东北部的福清、长乐、古田福安等十七个县市的方言区。南方言应以厦门为代表,覆盖漳州、泉州、东山一带。闽北话则以建瓯为代表,分布于建阳、松溪和武夷山地区。所以笔者很难苟同把燕话归属为闽南话,应当以闽东话较为客观。
二、燕话和象山县爵溪镇方言是同于同一语系。爵溪镇同样于明洪武年间置巡检司,千户所,也在城内形成独特的方言区,其语言与一岭之隔的林海乡各村和相距八公里的丹城镇语言悬殊,故有人把爵溪话和观海卫的燕话称为浙江二大语区。其实不然,当时驻守爵溪的穷兵多数是中原人,相当的一大部分是河北大名府人,因而北方话流行。清顺治十八年 (1661)“沿海居民入内地”,爵溪三面环山,一面滨海,因道路阻梗而倖免,故大名府军期满留寓,故形成独特的方言小区,其语言多保留中原语音的基本特徵,语彙也有明显北方话的特色。如丹城话 “阿拉”、 “你拉” “你乃” “其拉”,爵溪话则为 “我们” “你们” “他们” “谁”,故不但可破译甚至可和当地及外地人通话。故不能把观海卫的燕话和爵溪方言糅合一起说成 “闽话”。
三、认为 “燕话”是 “义话”之误。  因为戚家军抗倭在民间声望较大,传说颇多,又在义乌招过军,认为燕话系义话。事实上戚家军的流动性很大,其主要的活动也不在观海卫一带,该军是否在观海卫落脚长期定居也无资料可考。明嘉靖年间,慈谿人沈一定应观海卫指挥佥事王心和守备胡守仁等撰写的《升仼镇守浙福统兵中军都督同知南塘戚公》的 《去思碑记》也来提到戚家军留寓观海卫的记载。故 “义话”在观海卫没有落地生根的种子和土壤,何况燕话在戚家军尚未形成的百余年前早已有了。
由于出海谋生早已成为观海卫一带人的一条重要出路,故也把祖宗传下来的燕话,带到国外,华侨常常用燕话作为传播信息和联络乡情的纽带,如南洋人称燕话为 “暗话”。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也用过燕话和三五支队联络情报达到逃避敌伪的搜查。这里特别要提到的虞洽卿先生还特地来观海卫学习燕话,在上海的证券 (股票)市场上作为“暗号”联繫。据说多次避过洋人的耳目而大发其财,故燕话曾一度风行十里洋场。证券市场上的洋人曾请一些语言学家多次破译燕话内容,因燕话发音不涉字义而无法揭其秘密。故有人通过公开和秘密的渠道,前来观海卫调查被人称为 “东方语言活化石”的燕话,使卫城这个弹丸之地得到历史垂顾,并在宁波商帮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过不可磨灭的印记。
改革开放后,许多侨胞回乡探亲,有的燕话还讲得十分顺利,正是 “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侨居在海外和港、台地区的观海卫人,还恪守着 “宁弃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都要教儿女讲几句燕话,以示不忘祖宗和乡情。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笔者接待陪同前来调查燕话的人就有数十人次。初期,笔者带着调查者到观海卫西、北门城边燕话区,几乎100%的人都会讲燕话,而50%左右的人都用燕话交谈,甚至还听不懂 “城外话”。八十年代我应慈谿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之约调查燕话,会直接用燕话交谈的人已经不多了。去年笔者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记录了一百多句常用燕话已经感到十分困难了。而懂得几句燕话的人在观海卫甚至整个三北地区还很普遍。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