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古代中国居官格言之类的着作)

生活百科 2023-02-16 13:38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官箴(古代中国居官格言之类的着作)

《官箴》,是古代中国居官格言之类的着作。共一卷,宋代吕本中撰。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吕公着之曾孙。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一生着述甚丰。

基本介绍

  • 书名官箴
  • 作者司马哲
  • ISBN9787801759146
  • 类别中国古代哲学
  • 页数309
  • 定价 39.00
  • 出版社长安出版社发行部
  • 出版时间2014-3-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起源

中国最古老、有文字记载、垂训千古的官箴,大约出现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其中最着名的,要算《虞人之箴》了。据《左传》襄公四年中的记载,《虞人之箴》是由一个叫辛甲的人推重而名于世的。辛甲的身世难以追溯,但知他曾是商后期,也就是殷的亡国之君帝辛、人称纣王朝的史官。纣王也曾有所作为,如平定东夷,将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长江流域等。但自从集宠爱于妃子妲己一身后,便在淫乱暴虐路上渐行渐远。辛甲屡加劝谏,他都听不进去。据《史记》记载
“ 他材力过人,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刃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神鬼,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贪慾,已从权、钱、色三个方向,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接下来的情形更糟。他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但位居三公的三个人是什幺下场呢?先说九侯。九侯之女美,纣王纳为妃。其女不喜淫乐,纣王怒,加上妲己的挑拨,将她杀了。还将九侯处以醢刑,醢者,剁成肉酱之谓也,于是鄂侯起而与纣王辩白,纣王又杀鄂侯,把他的肉烤成肉干。西伯昌暗下哀叹,被崇侯虎知道了,向纣王告发,于是将西伯昌囚禁起来。幸亏西伯昌身边有一批贤臣,一商量,决定投纣王之好,向他献上美女、奇物、善马,才使西伯昌得以生还。西伯昌得归后,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归西伯昌。纣王大臣如太颠、闳夭、散宜生,还有辛甲也都归于西伯昌。王子比干进谏说“诸侯叛归西伯昌,许多贤臣也纷纷投靠西伯昌,不能不防呀!”纣王不听,说“谅他也成不了气候!”比干直言力谏,纣王怒,说“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命刀斧手剖开比干的胸,取出心脏来观看。微子启是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见此,吓得去会太师、少师,商量对策。太师、少师都说“与其殉国,不如出逃。”微子连夜逃了。箕子是纣王亲眷没有逃,却装疯卖傻,隐居山野。太师、少师相继奔往西周。据《史记》记载,周武王于是率诸侯伐纣。纣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这正是暴君的下场。
辛甲在西周任太史,人称辛尹。他在太史任内,创导百官“官箴王阙”,以针砭国君缺失为己任。他深感殷鉴不远,应以史为镜,以免历史悲剧之再演。百官都回响他的召唤,递交官箴。辛甲最看重的,正是《虞人之箴》。虞者,管理田猎官员的称谓也。《虞人之箴》不过六十余字,却道出了百姓的心声。这份箴言写到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僕夫。
译成白话大意是
大禹皇帝足迹所至,把辖地画为九州,又开启水陆通道,让百姓住有所居,还有祖庙供祭祀。牲畜兽禽,也有丰茂的草原生息繁殖,与百姓和谐相处,互不打扰。夷羿本是夏之部落首领,弒夏登上王位,贪恋渔猎,把国家忧患放在脑后,却迷恋捕杀公兽母兽。用武力过度杀生,会损害国家的元气。作为兽臣,斗胆劝诫国君不要这样。
《虞人之箴》语言朴实,感人至深。微言大义,振聋发瞶。它在几千年以前,就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兽“各有攸处,德用不扰”的思想,可见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何等深邃超前;岂止超前,更是超世纪,超越今人几千年;就是拿到世界範围去比对,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可惜的是,五千年光辉中华文化的精髓,还有许多尚待发掘,尚待认知的地方。更可惜的是,因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让许多人数典忘祖,把老祖宗的一些真知灼见丢在一边,遇到问题,却向西方寻找解药。虞人有知,当喟然三叹矣。

出处

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上尝御书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按此说误,详后)’是数百年后尚蒙圣天子採择其说,训示百官,则所言中理可知也。虽篇帙无多,而词简义精,故有官者之龟鉴也。”今检吕氏《官箴》,全书共三十三条,其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与《四库提要》所说相合。王士禛,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罢官归里,康熙五十年去世。《古夫于亭杂录》是他罢官后所作。该书卷一说,“清、慎、勤三大字,士禛二十年前亦蒙赐。”由此可知,他所说的“上尝御书”之“上”,当是指康熙皇帝。这说明清代把清、慎、勤三字当作钦定的官箴是始于康熙。四库馆臣称讚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龟鉴”,而《四库提要》乃是乾隆钦定之书,这又说明在乾隆时期仍然是遵行祖宗旧制,以清、慎、勤三字为官箴的。赵翼是位乾嘉学者,他在《陔于丛考》卷二十七《清慎勤匾》条中说“各衙署讼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这更是一条有利的证据。以清、慎、勤三字为官箴,不仅行之于康、乾之世,而且通之于有清一代,所以梁啓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其他出处

《四库提要》“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

三十六字官箴

全文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廉则吏不敢慢,
公则民不敢欺。
公生明,
廉生威。
明代无极县令郭允礼制官箴碑(拓片)
箴文传承与颜门三杰
一、箴文的来历与颜希深
颜希深(1729—1780年),是连平颜氏的五世祖,也是连平颜家进入仕途的第一代。三十六字箴文,是颜希深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间任山东泰安府知府时,在旧科房的残壁中发现的。箴言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间,为了整顿吏治,提倡廉政,时尚流传的做官格言,故曰“官箴”。当时,贞庵主人任泰安知州,曾将箴文刻石自警。箴文共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颜希深读了这碑文后,受到很大启示,将它移到署内西边走廊,并在碑文后面写了跋文,当作自己和后继做官人的座右铭,以鞭策自己和教戒属僚及子孙后代。
二、箴文与颜检为官的一生
颜检(1757—1832年),颜希深之子。
颜检真正得到箴文,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月做山东盐政时,由泰安令汪汝弼将石刻拓本寄送。颜检知道父亲能在外地做官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犹津津然称道不衰,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颜检立志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廉政来勉励自己。故令人重新将它刻在署内办公的厅堂,奉为座右铭。颜检为官的一生,以三十六字箴文作为做官的格言,用来鞭策和约束自己。
三、箴文与颜伯焘的督抚生涯
颜伯焘(1792-1855年),颜检之子,道光十年(1830年)曾任陕西巡抚。
嘉庆十九年(1814年),伯焘考取翰林,利用假期省亲的机会,到了浙江(当时颜检任浙江巡抚)。颜检拿出先祖的箴词给伯焘看,并对伯焘说“你现在已进入官场,应该懂得做官的道理。此是先人的格言,实也是祖训。”伯焘接过来把它收藏好,道光二年(1822年)伯焘授延榆绥道,颜检又教导说“你今到外面做官,要随时以箴词勉励自己,不能鬆懈。”伯焘遵命,带着箴词去赴任。后来,在一起做官的同事,知道伯焘有一本“官箴”,都争相来索取手本。但陕西五原一带又缺乏雕刻的匠工,于是写信请长安令张爱陶(张聪贤)重刻石碑,放到碑林去,以便广泛传播。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