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英,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郭建英
- 国籍中国
- 职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
- 性别女
人物经历
主要学历
1991.7 – 1995.7 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7 – 1997.7 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动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2 – 2007.6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7-1998.12 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99.1-2004.12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原生防所),助理研究员
2003.7-2005.1 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2005.1-2006.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6.4-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 生物入侵研究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入侵生物学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转基因作物的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农业可持续植保技术
主持或参与的工作
1.外来入侵生物的生物安全
初步构建了外来入侵生物的经济与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对豚草及其生防作用物的适生性和生物气候相似性进行了案例研究;构建了豚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中国外来入侵农业病虫害信息分析与集成,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的经济损失评价;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评估体系;紫茎泽兰不同地理居群的遗传分化与演变;豚草和水花生等的区域减灾和持续治理技术等。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包括
(1)农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2006BAD08A18,主持人,2008-2010)
(2)紫茎泽兰生物种群的遗传分化与演变机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02CB111401-3,子课题主持人,2003-2008)
(3)广东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006FY110000,第二主持人,2006-2009)
(4)华北地区粉虱类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範(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0803005,负责人,2008-2010)
(5)欧亚外来入侵生物检测、监测、紧急处理和防治技术交流(欧盟项目,主要执行人,2007-2010,)
(6)分子标记技术在紫茎泽兰生物种群遗传分化研究中的套用(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画,2004A56,2004-2007)
(7)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农业部专项,项目第二主持人,2004)
(8)外来入侵生物风险预警及对生态经济影响评估(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面上项目,主要执行人,2004-2006)
(9)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键基础技术研究---外来入侵农业病虫害调查和豚草防除技术示範研究(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2001BA611B-06-1-1/2001BA611B-06-1-5,主要执行人,2001-2003)
2.转基因作物的环境生态安全评价
系统地开展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小麦作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建立了以转Bt基因棉为案例的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方法。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转Bt基因棉的田间生态效应;转Bt基因棉对目标害虫、非目标害虫、天敌昆虫的影响;转Bt基因棉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指示生物跳虫种群的影响;增强转Bt基因棉田自然控害功能的生态效应;转基因小麦对非目标害虫和天敌影响的评价体系等。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包括
(1)转Bt基因棉对非目标害虫棉蚜及其寄生蜂的影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课题,课题主持人,2004)
(2)转基因植物及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调查及对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项目主持人,2001-2004)
(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G2000016209,主要执行人,2001-2005)
(4)转Bt基因棉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欧盟项目,COTRAN ICA4-2000-10197,主要执行人,2001-2005)
(5)UNEP/GEF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项目---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技术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主要执行人,2003-2004)
3.生态农业可持续植保技术
通过研究提升农田自然生物因子的控害作用、利用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替代化学农药的生防技术、物理除虫技术等,建立适合华北麦棉複合生态系统生产的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提升自然天敌控害作用(农田优势天敌功能团立体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协调利用与套用);生态调控与生态修复技术(pull-push系统的建立、作物布局);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组装与最佳化。参加的项目包括
(1)农药污染控制技术---提升麦棉複合生态系统自然调控生物灾害能力的技术研究与示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课题,2002BA516A01-04,课题主持人,2001-2004)
(2)黑角负泥虫天敌的野外调查研究(美国农业部项目,01-8100-0740-CA,项目主持人,2001-2003)
(3)以生防为主的菸草病虫害可持续IPM技术体系构建与套用(国家菸草局重点科技项目,主要执行人,1998-2002)
(4)棕黄蓟马的生物防治(外经贸部援援助古巴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执行人,1998-2002)
所获
所获奖励
(1)几种昆虫天敌产业化关键技术,2008年获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贰等奖,第六完成人。
(2)北京市科技项目“天敌昆虫工厂化生产及生防技术研究”,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贰等奖,第二完成 人。
(3)国家菸草局重点科技项目“以生防为主的菸草病虫害可持续IPM技术体系构建与套用”,2004年获国家菸草局科技进步叄等奖,第三完成人。
所获荣誉
中国昆虫学会会员;
北京市昆虫学会会员;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
《中国生物防治》 编委
发表的论文及书籍
着作
[1] 万方浩,李保平,郭建英. 2008. 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北京科学出版社. 596pp.
[2] 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 2005.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 820pp.
[3] 郭建英,万方浩. 2004. 中国主要农林入侵物种与控制(第一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30pp.
[4] 徐海根,强胜主编;郭建英,韩正敏,孙红英,黄宗国副主编. 2004.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 刘玉升,郭建英,万方浩,叶保华. 2000. 果树害虫生物防治. 北京金盾出版社. 151pp.
[6] 谢明,周伟儒,万方浩,郭建英. 2000. 保护地害虫天敌的生产与套用. 北京金盾出版社. 154pp.
[7] 万方浩,王军武,郭建英,谢明 编剧. 2000. 蚜虫生物防治. 北京中国农业电影製片厂.
科技论文(第一/通讯作者29篇,其中SCI 2篇,一级学报9篇)
[1]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2009. 转基因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的不完全生命表. 棉花学报, 21(1): 67-69.
[2] Gui FR, Wan FH, Guo JY. 2009.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invasive species, Ageratina adenophora as revealed by ISSR-PCR markers.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in press.
[3] Huang WK, Wan FH, Guo JY, Gao BD, Xie BY, Peng DL. 2009. AFLP analyses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steraceae) populations in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in press.
[4] Guo JY, Wan FH, Dong L, Lovei GL, Han ZJ. 2008.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t-cotton, the herbivore Aphis gossypii Glover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the predator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7(1): 263-270.
[5] Wu G, Harris MK, Guo JY, Wan FH. 2008. Response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beet armyworm,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feeding on transgenic Bt cotton.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doi:10.1111/j.1439-0418.2008.01328.x.
[6] 郭建英,万方浩,韩召军. 2008.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6(2): 515-522.
[7]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范中南,董亮. 2008. 不同Bt棉种植时期和作物布局方式对龟纹瓢虫发育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35(2): 137-142.
[8] Huang WK, Guo JY, Wan FH, Gao BD, Xie BY. 2008. AFLP analyse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populations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5(1): 33-41.
[9] 张炬红,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2008.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3(2): 163-168.
[10] 张炬红,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2008.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消化酶的风险评价. 华北农学报, 23(增刊): 238-242.
[11] 周忠实,郭建英,万方浩,彭兆普,罗源华,刘勇. 2008. 豚草防治措施综合评价. 套用生态学报, 19(9): 1917-1924.
[12] Gui FR, Wan FH, Guo JY. 2008. Population genetics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using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olecular markers in China. Plant Biosystems, 142(2): 255-263.
[13] Yang GQ, Wan FH, Liu WX, Guo JY. 2008. Influence of two allelochemicals from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 on ABA, IAA and ZR contents in roots of upland rice seedlings. Alleopathy Journal, 21(2): 253-262.
[14] Zhang GF, Wan FH, Murphy ST, Guo JY, Liu WX. 2008.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wo nontarget insect species, Aphis gossypii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Orius sauteri (Hemiptera: Anthocoridae), on Bt and non-Bt cotton cultivars.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7(4): 1035-1042.
[15]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2007. 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蚜种群消长关键因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34(3): 229-234.
[16] 郭建英,万方浩,胡雅辉,严盈. 2007. 不同作物布局对转基因抗虫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套用生态学报, 18(9): 2061-2068.
[17] 郭建英,万方浩,任承才,韩召军. 2007. 转基因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2(4): 197-202.
[18]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韩召军. 2007.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华北农学报, 22(6): 183-189.
[19] 万方浩,郭建英. 2007. 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 中国基础科学, (5): 8-14.
[20]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2007. 用ISSR标记分析不同地区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变异.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40(1): 41-48.
[21]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2007. ISSR标记在入侵植物研究中的套用. 套用生态学报, 18(4): 919-927.
[22] 顾渝娟,郭建英,程红梅,万方浩. 2007.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套用. 中国农学通报, 23(4): 38-41.
[23] 黄文坤, 郭建英,万方浩, 高必达, 谢丙炎.2007. 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5(6): 992-1000.
[24] 黄文坤, 程红梅, 郭建英, 高必达, 万方浩. 2007. 紫茎泽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植物生理学通讯, 43(5): 821-826.
[25] 黄文坤,程红梅, 郭建英, 高必达, 万方浩. 2007.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RNA提取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2: 147-150.
[26] 谭周进,谢丙炎,杨宇红,郭建英,肖启明,万方浩. 2007. 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蛋白的一致性. 生态学报, 27(6): 2490-2497.
[27] Min Wu, Jian-Ying Guo, Fang-Hao Wan, Qi-Lian Qin, Qin Wu. 200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iology of the predatory terrestrial mollusk Rathouisia leonina. The Veliger, 48(2): 61-74.
[28] Min Wu, Jian-Ying Guo. 2006. Revision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Ponsadenia (Gastropoda: Helicoidea, Bradybaenidae). Zootaxa, 1316: 57-68.
[29] Gui-Fen Zhang, Fang-Hao Wan, Gabor Lovei, Wan-Xue Liu, Jian-Ying Guo. 2006. Transmission of Bt toxin to the predator Propyla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through its aphid prey feeding on transgenic Bt cotton.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5(1): 143-150.
[30] Gui-Fen Zhang, Fang-Hao Wan, Wan-Xue Liu, Jian-Ying Guo. 2006. Early instar response to plant-delivered Bt-toxin in a herbivore (Spodoptera litura) and a predator (Propylaea japonica). Crop Protection, 25: 527-533.
[31] 郭建英,Gabor Lovei,万方浩,韩召军. 2006. 取食转基因抗虫棉上的棉蚜对粉舞蛛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49(5): 792-799.
[32] 郭建英,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2006. 释放天敌瓢虫和施用化学农药吡虫啉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评价. 昆虫知识, 43(4): 508-513.
[33] 桂富荣,郭建英, 万方浩. 2006. 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 21(5): 72-78.
[34]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 2006. AFLP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套用. 中国农学通报, 22(8): 50-54.
[35]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谢丙炎. 2006. 紫茎泽兰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武汉植物学研究, 24(6): 498-504.
[36] 胡雅辉,郭建英,万方浩,尉文彬. 2006.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中国生物防治, 22(2): 101-108.
[37]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 2006. 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39(3): 525-529.
[38]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 2006. 入侵昆虫西花蓟马的潜在适生区分析. 昆虫学报, 49(3): 438-446.
[39]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闪慧月,韩召军. 2005.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昆虫知识, 42(4): 149-154.
[40]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刘小京,韩召军. 2005.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昆虫知识, 42(4): 424-428.
[41] 郭建英,万方浩. 2005.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及转基因棉对非目标生物风险评估的案例研究. 见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p.112-119.
[42] 郭建英,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2005. 三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对天敌瓢虫影响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增刊): 277-281.
[43] 周洪旭,郭建英,万方浩,张桂芬,刘万学. 2005. 棉铃虫在单价及双价抗虫棉田的发生动态与为害的研究初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3(4): 157-160.
[44]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张帆. 2005. 丽蚜小蜂两个品系寄生行为及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选择性. 生态学报, 25(10): 2595-2600.
[45] 王东兰,郭建英,谢丙炎,万方浩,何龙飞. 2005. 紫茎泽兰细胞色素P450 CYP75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植物保护, 31(4): 65-69.
[46] 胡雅辉,郭建英,万方浩. 2005. 杂草地和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时序动态. 作物研究, 19(3): 174-178.
[47]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张国安. 2005. 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 中国生物防治, 21(2): 74-79.
[48] 郭建英,崔旭红. 2004. 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大自然, 116(2): 30-31.
[49]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 2004. 取食Bt棉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64-169.
[50] 周洪旭,郭建英,万方浩. 2004. 转Cry1Ac+CpTI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昆虫学报, 47(4): 538-542.
[51]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张帆. 2004. 温度对不同品系丽蚜小蜂发育、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74-177.
[52] Liu, Wan-Xue, Wan, Fang-Hao, Guo, Jian-Ying & Lövei, G.L. 2004. Spiders and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in transgenic Bt- vs. conventionally managed cotton fields in north-central China. In: European Arachnology 2002 (F. Samu & Cs. Szinetár eds.), pp. 337-342.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 Berzsenyi College, Budapest.
[53] 张桂芬,万方浩,郭建英,侯茂林. 2004.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昆虫学报, 47(3): 334-341.
[54] 周洪旭,万方浩,郭建英,张桂芬,刘万学. 2004. 转Bt基因抗虫棉与害虫、天敌三者间的关係. 华北农学报, 19(增刊): 179-184.
[55] 徐海根,强胜,韩正敏,郭建英,黄宗国,孙红英,何舜平,丁晖,吴海荣,万方浩. 2004.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 生物多样性, 12(6): 626-638.
[56] 郭建英,董亮,万方浩. 2003. 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19(4): 145-148.
[57] Min Wu & Jian-Ying Guo. 2003.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terrestrial malacofauna (Helicoidea): description of a new bradybaenid genus with three species. The Veliger, 46(3): 239-251. (En)
[58] 吴岷,郭建英,吴勤. 2003. 陆生软体动物的防治和保护. 生物学通报,38(1): 5-6.
[59] 万方浩,郭建英,刘万学,张桂芬,李保平. 2003. 农业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 见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论文集, 2003,王德辉,方晨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pp.41-54.
[60]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与苍耳螟的资源生态位研究. 生态学报,23(11): 2232-2238.
[61]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张帆,孙光芝,孟昭军. 2003. 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及相关生态效应. 昆虫学报,46(3): 311-317.
[62]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对温湿度的适应性. 中国生物防治,19(4): 158-161.
[63]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在我国的生物气候相似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36(10): 1156-1162.
[64] Ma, Jun, Fang-Hao Wan, Jian-Ying Guo, Lan-Shao You. 2003. Bioclimatic matching analysis for Epiblema strenuan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in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10): 1130-1136.
[65]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杨汉民. 2003. 豚草卷蛾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风险评价. 套用生态学报, 14(8): 1391-1394.
[66] 万方浩,马骏,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 昆虫学报, 46(4): 473-478.
[67] 马骏,高必达,万方浩,郭建英. 2003.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态风险及治理对策. 套用生态学报,14(3): 443-446.
[68] 郭建英,吴岷,万方浩. 2002. 东亚小花蝽成虫和卵的耐冷藏性. 中国生物防治,18(1): 10-12.
[69] 郭建英,万方浩,吴岷. 2002. 利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代饲养东亚小花蝽的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18(2): 58-61.
[70] 郭建英,万方浩. 2002. 我是你的剋星. 见绿色奏鸣曲—农业科技农业(林菲,杨天桥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94-103.
[71]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2002.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与管理对策. 生物多样性,10(1): 119-125.
[72] 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2002.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管理对策及风险评价体系. 见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王德辉, Jeffrey A. McNeely 主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p.77-102.
[73]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 2002. 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团的组成与变化. 生态学报,22(5): 729-735.
[74] 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 2002.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天敌功能团的组成及时空动态. 生态学报,22(6): 935-942.
[75]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卢德勇. 2002. 豚草卷蛾寄主专一性风险评价. 生态学报,22(10): 1710-1717.
[76]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一种适于繁殖东亚小花蝽的产卵植物—寿星花. 中国生物防治,17(2): 53-56.
[77]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三种饲料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饲餵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17(3): 116-120.
[78]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三种饲料对东亚小花蝽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见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李典谟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464-469.
[79] Wan, F.-H., Guo, J.-Y. & Wang, R. 2001. Biological Weed Control in China: an update report. In: Proceedings of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May 28 - June 2,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pp. 366-376.
[80] 秦启联,王金耀,徐世新,郭建英. 2001. 影响中红侧沟茧蜂后代性比的因素. 中国生物防治,17(4): 155-158.
[81] 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谢明. 2000.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昆虫知识,37(2): 65-74.
[82] 郭建英,陈建秀. 1999. 弹尾目: 圆跳科. 见福建昆虫志,第一版(黄邦侃主编),福建科技出版社,福州,pp. 22-25.
[83] 郭建英,吴岷. 1998. 土壤动物的採集方法. 生物学通报,33(3): 38.
[84] 郭建英,吴岷. 1998. 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功能群. 动物学杂誌,33(5): 38-40.
[85] 郭建英,陈建秀. 1996. 中国环角圆跳属Papirioides亚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18(4): 235-238.
[86] 黄诚,郭建英,孟文新,陈建秀等. 1996.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施肥措施的关係.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2): 354-359.
[87] 刘美玲,郭建英,鲍洁,孟文新. 1995. 杀虫剂作用下土壤动物数量变动. 南京师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suppl.): 44-45.
[88] 陈建秀,吴岷,郭建英,黄诚. 1995. 弹尾目昆虫Sinella curviseta种群的相互影响. 南京师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suppl.):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