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
概述
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此主要表现为前葡萄膜炎;
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眼内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大为增加;
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繫,尚难以肯定;
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
流行病学
1.糖尿病患者中葡萄膜炎发生率 有关糖尿病患者中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仍缺乏多中心大宗病例的分析报导根据查到的资料,糖尿病患者中葡萄膜炎发生率最低者为0.3%最高者达25%,如此大的差异可能与作者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时间以及患者是否进行详细眼部检查等有关。
2.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在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 Rothova等对荷兰患者调查发现荷兰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为1.4%,在340例前葡萄膜炎患者中,糖尿病有20例,占6%此比例显着高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表明糖尿病与葡萄膜炎有着内在的联繫。在最近统计的1214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由糖尿病所致者共5例,占0.4%,在546例前葡萄膜炎患者中占0.9%。Barton等报导的71例60岁以上的葡萄膜炎患者中有6例(8.5%)为糖尿病患者
3.葡萄膜炎与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Ⅰ型和Ⅱ型均可引起或伴发葡萄膜炎,对20例患者分析发现合併Ⅰ型糖尿病者12例,合併Ⅱ型糖尿病者8例。
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葡萄膜炎的关係目前尚未肯定。已有研究发现,50%以上的葡萄膜炎患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有些结果似乎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葡萄膜炎可能无直接的联繫。
4.发病年龄 据报导糖尿病发病年龄平均为39岁,而葡萄膜炎发病年龄则为49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二者之比为1.7∶1。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绝大多数表现为前葡萄膜炎,单侧发病常见,占75%~85%。
病因
发病机制
有关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糖尿病时出现的所谓炎症反应可能是缺血所致并不是真正的葡萄膜炎。但临床上发现,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反覆发作,对糖皮质激素滴眼剂有很好的反应这些都提示它确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有限的HLA抗原分型研究尚不能肯定二者有共同的发病遗传背景。糖尿病患者由于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易于发生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发葡萄膜炎①病原体直接侵犯葡萄膜,引起炎症反应,此种情况较为少见;②病原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对机体自身成分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葡萄膜炎;③病原体可能通过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积于葡萄膜,并激活补体系统,造成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导致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可以表现为特髮型,也可表现为某些特定的类型,如Vogt-小柳原田病、Behcet病等。但有关糖尿病与这些特定葡萄膜炎类型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内在的联繫,目前尚不清楚。在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中,葡萄膜炎发病往往在糖尿病发生之后。
初次发病多呈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突然,出现眼痛、畏光和流泪,检查发现有睫状充血,大量细小尘状KP,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少数患者出现前房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甚至前房积脓。此种急性炎症反应经过适当治疗后可迅速消退,但多数患者反覆发作,表现为急性复发性前葡萄膜炎或慢性复发性前葡萄膜炎。一些患者最终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併发症和后遗症。但也有一些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前葡萄膜炎,无明显的睫状充血,仅有轻度的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糖尿病也可引起或伴有后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败血症转移性病灶Cheng等对23例患者分析发现,14例(60.8%)出现葡萄膜炎或眼内炎。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虹膜红变病对这些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特别慎重,因为术后易发生纤维素性渗出、虹膜红变加重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ykin等对伴有虹膜红变的13只眼进行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现术后在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8只眼中,5只眼发生了纤维素性渗出,在有糖尿病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发生的葡萄膜炎更为严重,但多数患者的炎症可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的方法获得控制。还发现有虹膜红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差,为了提高术后效果,术前应儘可能进行全视网膜光凝。
併发症
可有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併发症。
诊断
根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葡萄膜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遇到葡萄膜炎患者时,应询问有无糖尿病等全身病史,一些轻微的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葡萄膜炎时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及早发现糖尿病对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值得说明的是,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所以对发生于中年或老年人的葡萄膜炎,尤其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应想到糖尿病所致葡萄膜炎的可能性并进行有关方面的检查,以确定或排除此种类型的葡萄膜炎。
鉴别诊断
与普通前葡膜炎相鉴别是该病与糖尿病病情密切相关。
实验室检查
针对糖尿病开展一些实验室检查,以监控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转归。
其它辅助检查
裂隙检查可以确定眼前节病变的程度,包括葡萄膜和晶状体的改变
治疗
糖尿病应在内分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用药治疗,葡萄膜炎的治疗则应根据炎症类型、严重程度伴有血糖升高的程度等方面来确定。
1.前葡萄膜炎的治疗 前葡萄膜炎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对于严重前葡萄膜炎(如出现前房积脓)的患者,可每15min点眼1次,连续4次后改为每小时1次,一般2~3天后炎症即明显减轻,然后根据临床表现逐渐降低点眼频度。一般而言,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治疗对血糖影响不大。
睫状肌麻痹药在临床上多选用后马托品,这是因为它不但有很好的睫状肌麻痹作用,还可使瞳孔处于不断运动状态,能有效地预防虹膜后粘连的发生。但对于有前房积脓或有大量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眼膏1~2次/d,待炎症控制后,改为2%后马托品眼膏点眼;或开始即用后马托品眼膏 1~3次/d,随着炎症的减轻改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对于新发生的虹膜后粘连可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1%阿托品、1%古柯硷和0.1%肾上腺素等量混合液)0.1~0.2ml,以期消除此种后粘连。但对于陈旧性虹膜后粘连,注射散瞳合剂已无明显效果。
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所伴有的前葡萄膜炎,通常与糖皮质激素滴眼剂联合套用。在炎症轻微时可单独使用非甾体消炎药。
值得提出的是,正确判断患者有无前房的活动性炎症对治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较正常人差,不少患者有轻度的前房闪辉这些患者的葡萄膜炎所致的血-房水屏障功能通常较正常人恢复慢,患者出现前房闪辉并不代表患者即有活动性前葡萄膜炎,只有在房水出现炎症细胞时,始能认为仍有活动性炎症。
2.后、中间和全葡萄膜炎的治疗 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套用应非常慎重,主要是因为它可使糖尿病加重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但一般剂量不宜过大如泼尼鬆通常不超过30~40mg/d;对于血糖明显升高且伴有顽固性葡萄膜炎者,宜选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醯胺、硫唑嘌呤等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肾脏损害,这些免疫抑制剂也易引起肾功能和其他系统的副作用在治疗中应注意使用比正常人小的剂量,并应密切随访观察和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以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由于环孢素、FK506具有升高血糖并且可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副作用,所以对这些患者不宜使用这些药物。
3.合併特定类型葡萄膜炎的治疗 对合併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治疗时既要考虑到糖尿病,又要考虑到合併葡萄膜炎的特点,如合併的Vogt-小柳原田病,本身需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但患者的糖尿病限制了糖皮质激素的套用。,应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对这些患者,糖皮质激素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在最初发病的患者也可于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下试用小于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合併眼弓形虫病者则需给予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
4.併发症的治疗 由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虹膜红变应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如系葡萄膜炎引起者应积极抗炎治疗;继发性青光眼应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继发于瞳孔闭锁者,应行雷射虹膜切开术;并发性白内障应在炎症完全控制后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糖尿病合併葡萄膜炎的预后与治疗是否正确有密切的关係。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往往能避免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併发症的发生,预后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当,患者发生了并发性白内障炎症性或激素性青光眼则使治疗複杂化。虽然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和抗青光眼手术的技巧和仪器设备已日趋完善,但由于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对损伤的高反应性,使得手术成功率低于正常人,对于这些患者应给予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儘可能预防併发症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葡萄膜炎知识
葡萄膜炎目前没有特效的根治性药物和方法。目前常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阿托品、肾上腺素、环磷醯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霉素等。这些药物均具有多种毒副作用,可引起多种全身多系统併发症和眼部併发症的发生如药物性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胃肠道溃疡穿孔出血、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出血性膀胱炎、继发性肿瘤、白血病、不育、肺纤维化、肝功能损坏、肾功能损坏、脱髮、皮肤损害以及其它意外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常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的方法有滴眼剂点眼、口服药物、静脉输液、结膜下注射、球周注射、球后注射、玻璃体腔注射以及手术治疗併发症等。
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要定期门诊複查,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治疗过程不能随意停药。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会急性或慢性发作,所以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葡萄膜炎患者要注意保存门诊病历和有关检查结果,就诊时要带上门诊病历和目前使用的有关药物以及有关检查结果。葡萄膜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湿避风,特别是在天气骤变或季节交替时更应该格外注意。避免劳累,预防感冒,适当锻鍊身体。戒菸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无医生建议,原则上不宜自行服用各类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