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一带,今河南省郑州荥阳。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黄淮间中原地区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期又称狼汤渠。该地北临万里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大平原,南接中岳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鸿沟
- 别称楚河汉界
- 所属水系鸿沟水系
- 地理位置河南省荥阳市
战国时期
战国时魏惠王十年(前361年)为了战争需要,曾两次兴工,开挖了鸿沟。它西自荥阳以下引黄河水为源,向东流经中牟、开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连线起来,构成鸿沟水系。鸿沟有圃田泽调节,水量充沛,与其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对发展航运很有利。它向南通淮河、邗沟与长江贯通;向东通济水、泗水,沿济水而下,可通淄济运河;向北通黄河,溯黄河西向,与洛河、渭水相连,使河南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地区。鸿沟的开凿,为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条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充分利用了鸿沟水系和济水等河流,把在南方徵集的大批粮食运往北方,并在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兴建规模庞大的敖仓,作为转运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充分利用了鸿沟水系和济水等河流,把在南方徵集的大批粮食运往北方,并在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兴建规模庞大的敖仓,作为转运站。
汉朝时期
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决口于濮阳,泥沙淤塞了菏水和汴水河道,鸿沟水系遭到破坏;特别是汉平帝时(1~5年),黄水沖入鸿沟,淤塞更为严重;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和王吴共同治理黄河、汴水,汴河水运能力有所恢复,但其它河道未治,鸿沟水运逐渐湮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