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生活百科 2023-02-16 13:38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工大”,位于古都西安,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画、111计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牵头成员,欧盟QB50项目亚洲区唯一发起单位与亚洲区总协调单位。

学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汉中组建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鹹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併组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併入。

截至2018年1月,学校友谊、长安两校区占地5100亩;下设20个学院;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32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6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8000余名,教职工380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8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1个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学校官网http://www.nwpu.edu.cn
  • 中文名西北工业大学
  • 外文名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 简称西工大、西北工大、NPU、NWPU
  • 创办时间1938年10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
  • 属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985工程 
    211工程 
    卓越大学联盟
    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中俄交通大学联盟
    2011计画
    全国重点大学
    研究生院
    自主招生
  • 现任领导校长汪劲松
    党委书记张炜
  • 专职院士7人 
  • 本科专业65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7个
  • 院系设定航空学院、航天学院、航海学院、材料学院、机电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
  • 校训公诚勇毅
  • 校歌《西北工业大学校歌》
  • 校庆日10月8日
  • 地址友谊校区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
    长安校区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
  • 主要奖项近十年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截止2018年1月)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
  • 知名校友吴自良、师昌绪、宋文骢、张庆伟、吴亚军、张立同、吴仪、余承东、李群、杨伟、高景德、史绍熙等
  • 双聘院士20人
  • 长江学者32人

办学历史

西北工业大学由西北工学院和原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併成立;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併入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
  • 西北工学院
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迁至鹹阳,抗战胜利后,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相继迁出复校,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其它三校未迁出的师生继续留在国立西北工学院。
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
  • 华东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学院)
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
华东航空学院教学大楼(1956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
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
哈军工空军工程系教学楼(1966年)
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併入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学校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正式建院,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伫列。
2001年4月,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1年12月,首批获準试办示範性软体学院。
2003年,被确定为由高校自主确定複试分数线的34个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比利时首相共同见证下,学校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签署合作协定。
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17年5月25日,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2017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7年11月,西北工业大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与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协定签约仪式在太仓市举行。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至2018年1月,学校下设17个专业学院,在65个本科专业招生。
门类学院名称
工科
航空学院
航天学院
航海学院
材料学院
机电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动力与能源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
软体与微电子学院
教育实验学院
理科
理学院
生命学院
文科
人文与经法学院
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其它
工程训练实践中心
体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
网路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保密学院
独立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639人,两院院士(含外聘)28人、“千人计画”入选者38人、长江学者3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防创新团队8个。
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
专职两院院士
周尧和
傅恆志
张立同
马远良
徐德民
黄维
魏炳波
非全职两院院士
王兴治
杨士莪
陈一坚
沈绪榜
乐嘉陵
崔俊芝
冯培德
周廉
朱位秋
于起峰
唐长红
谭建荣
赵晓哲
樊会涛
何友
邱志明
李应红
吴伟仁
邓小刚
刘维民
王永良
杨伟
侯晓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魏炳波
郭雷
介万奇
黄卫东
史忠科
赵晓鹏
李贺军
黄 维
成来飞
张卫红
刘峰
陈景东
詹梅
王瑞武
殷小玮
于志文
黄攀峰
王文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批准时间
鱼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宋保维
2007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葛文杰
2008
飞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赵美英
2008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岳珠峰
2009
电工学课程教学团队
史仪凯
2009
电子系列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段哲民
2010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赵雪爱
2010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学校32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18个硕士点,22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71个博士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器製造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发动机学
机械电子工程
固体力学
电路与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套用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水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兵器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力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数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硕博点
序号门类(9个)一级学科
01
02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2 套用经济学★
02
03法学
0301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
04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04
05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
07理学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10 生物学★
0711 系统科学
06
08工学
0801 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0803 光学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
热物理▲
0808 电气工程▲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6
08工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3 建筑学★
0814土木工程★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学
与技术▲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35软体工程▲
07
10医学
1007 药学
08
12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09
13艺术学
1301艺术学理论
1305设计学★
(注▲ 表示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表示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表示为自主设定二级学科 。)

教学建设

2006年至2014年,学校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项目获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8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27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158本教材专着被列入国家和工信部教材专着建设规划。
  • 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航空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国家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自动化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航空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航天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航海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际化工程型软体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航空科技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 国家级特色专业
複合材料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自动化
微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
软体工程(含3个方向)
飞行器製造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通信工程
  • 精品课程
截止2014年,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7门,“陕西省精品课程”72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鱼雷技术基础
电路基础
理论力学
工程制图
材料科学基础
计算机网路基础
材料的力学性能
现代通讯系统原理
材料力学
飞行器结构设计
太空飞行器控制原理
工具机数控原理及套用
飞弹总体结构设计
大学英语
飞弹飞行力学
自动控制原理
电工学
水雷兵器原理
航空发动机燃烧学
数学建模
飞行器结构动力学
声纳原理
作业系统
资料来源于西北工大学精品课程网

对外合作

截至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已与亚洲、欧洲、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係,并先后加入“中国-芬兰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 建设院校、是“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高校研究生”自主招收院校;学校是2项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的成员单位,与法国INSA-Lyon在本硕贯通培养层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有2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体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并建立了26箇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哈罗德.克罗托(Prof. Harold Kroto)先生在内的130多位国际着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2018年10月12日,360集团和西北工业大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定,共建“网路空间安全学院”,将打造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特区。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套用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3个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另设有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科研机构一览
级别
名称
依託单位
国家级实验室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航空学院
动力与能源学院
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航海学院
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365所
超高温结构複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省部级实验室
现代设计与集成製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空间套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空天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生命科学院
物联网技术及套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陕西省摩擦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陕西省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
航天学院
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省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机电学院
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路工程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航空微电子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航空学院
无人机先进气动布局与控制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365所
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航海学院
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製造国家专业实验室
机电学院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陶瓷基複合材料製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工业难变形材料锻造技术研究套用中心
材料学院
先进金属材料精确热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学院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嵌入式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风机泵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碳/碳複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摩擦焊接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製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先进材料及凝固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数位化特种製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陶瓷基複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製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陕西省电动伺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陕西省感测网与智慧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云计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
空间攻防对抗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对抗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
微/纳米系统研究中心
航空宇航动力技术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研究中心
战略预警信息融合技术与仿真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未来飞行器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概况

  • 科研情况
2006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器装备型号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画、预研计画、863计画、973计画、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画。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重大专项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
  • 研究经费
学校科研经费连年递增,从2006年的9.15亿元到2012年的19.76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行业基金大幅增长,学校2012年国家自然基金获批150项(含1项创新群体、3项优青),获批经费9018万元。其中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率为21.4%(全国平均19.24%),青年项目的资助率达到27.1%(全国平均23.45%)。
  •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3年,学校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5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防科技奖149项,陕西省科技奖83项,授权发明专利1236件。
2011年度学校国内论文发表总数3676篇,居全国高校第9位;SCI论文818篇,居全国高校第32名;EI1624篇,居全国高校第15位;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 (CPCI-S)论文510篇,居全国高校第9名;SCI收录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西北工业大学在机构排名中位居第5位。2012年,学校ESI论文5073篇。
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吴仪
2007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重大贡献奖,是全国唯一受此嘉奖的高校。2009年10月1日,在60年国庆大阅兵中,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学校研製生产;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04、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8月底,图书馆累计馆藏量达320余万册,特藏有姜长英航空史料约5000册,历届学位论文2.2万余册。 共有各类资料库89种,子库246个,其中外文资料库60种、中文资料库29种。包括中外文电子图书12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8万种,国内外学位论文389万余篇,国内外会议论文13万种,科技报告100万篇、技术标準11万篇。
  • 学术期刊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EI 工程索引、CSCD 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
《机械科学与技术》中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料库(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本刊系国家科委批准的学术性英文期刊(ISSN1007-4546),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航空工程进展》本刊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
《高等数学研究》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由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数学会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数学期刊;1997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学术交流

2011、2012两年间,学校成功举办了50场国际学术会议,51场全国性学术会议、年会。2012年举办的信号处理套用国际会议、第12届软体质量国际会议、第4届喷气推进与动力工程国际会议及第11届中国项目管理大会、第4届中国无人机大会、2012中国浮空气大会等,促进了学科建设与发展,推进了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国内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的教授主题沙龙、太白教授沙龙,围绕学术领域,广泛的沙龙主题覆盖了航空航天航海等重大战略发展的科技问题,涉及了管理、经济、文化及环境发展等方面关乎学校、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学术问题。沙龙使教授们在科学信息、思想、观点上得到沟通和交流。
2013年,学校学术交流立足发展前沿、围绕战略问题,协同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团体,搭建并规范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发展平台。2013年,主办并承办的IEEE TENCON大会、第32届中国控制大会、2013首届国际航空维修技术与管理学术论坛等在7至11月间举办。西北工业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将落脚在新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上,为各学科领域的学者教授指出激励和启迪。
2017年6月,加入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组成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

文化传统

校徽校训

校徽
西工大校徽
标誌为圆形,中间三角代表飞行器,示意西工大“航空”特色;中间浪花代表海洋,示意西工大“航海”特色;中间点状圆环代表大气层,示意西工大“航天”特色。标誌中“1938”字样表明学校的建校时间,标誌中还有学校的中英文标準字及标準译文。校徽望予以庄重、大方之感,又有冲破陈规约束、大胆创新、永攀高峰、锐意进取的思想。
校训
公、诚、勇、毅

校歌校风

  • 校歌
《西北工业大学校歌》
作词厉汝尚
作曲阎绍华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泽被万方,化育先翔。
巍哉学府,辈出栋樑 ,重德厚生,国乃盛强。
千仞之墙,百鍊之钢,镂木铄金,飞天巡洋。
公诚勇毅,永矢毋忘,中华灿烂,工大无疆。
  • 校风
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张炜
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汪劲松
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黄维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张骏
党委副书记,负责组织、党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发展规划处,分管动力与能源学院、无人系统研究院(无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民用航空研究院(筹)、长三角研究院。
万小朋
党委常委、副校长,负责学生、共青团、人民武装、本科教学、体育、继续教育和网路教育工作。分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校团委,分管理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体育部、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路教育学院、明德学院(独立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
陈建有
党委副书记
宋保维
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国强
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卫红
副校长
张海兰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侯成义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杨晓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詹浩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
张艳宁
校长助理
杨益新
校长助理
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
职务
在职时间
李书田
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
1938~1939
赖琏
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
1939~1944
潘承孝
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
1944~1949
蒋崇景
西北工学院院务委员主任
1949~1950
田鸿滨
西北工学院院长
1950~1956
范绪箕
华东航空学院筹备组负责人
1952~1953
西安航空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
1956
寿松涛
华东航空学院院长
1953~1956
西安航空学院院长
1956~1957
刘海滨
西北工学院院长
1956~1957
王维棋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1958~1966
寿松涛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1958~1967
王恆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1978~1982
季文美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1982~1984
傅恆志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1984~1992
戴冠中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1992~2001
姜澄宇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2001~2012
汪劲松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2013至2013年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职务
在职时间
寿松涛
华东航空学院院党委书记
1953~1956
西安航空学院院党委书记
1956~1957
邓旭初
华东航空学院院党总支书记
1953~1954
王维棋
西北工学院党委书记
1954~1956
刘海滨
西北工学院党委书记
1956~1957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第一书记、书记
1958~1967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书记
1973~1982
林星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1982~1984
周延海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1984~1988
李保义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1988~2001
叶金福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2001~2010
陈小筑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2010~2016.05
资料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网

知名校友

党政精英

吴仪
前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谭绍文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刘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将。
张振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副司令员,中将。
刘晓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海军上将。
张庆伟
黑龙江省委书记。
郝鹏
青海省省长。
白恩培
原云南省委书记、青海省委书记,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地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
姜志刚
北京市委组织部长、常委。
黄强
甘肃省副省长。
徐济超
河南省副省长。
李群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
王秦平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金壮龙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
司德鹏
原国防科工委机关党委书记。
马中平
陕西省政协主席。
孙同川
原四川省政协主席,重庆市委书记。
陶晞晦
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朱振义
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刘应力
原深圳副市长。
陈光
山东省省长助理。
陈坚
贵州科技厅长。
姜志刚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
唐川平
成都市政协主席。
桂维民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郑德义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郑砚农
中国国际公共关係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小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少将
刘长秀
负责“神舟”飞船逃逸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喷流影响研究,少将
申良启
空军装备部技术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空军少将
刘兴堂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少将
顾文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少将
熊笑非
空军研究院研究员,少将
郑锦富
总装备部研究员,少将
赵协和
总装备部空气动力试验中心高速所研究员,少将
萧泰顺
总装备部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少将
温清澄
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少将
贺先觉
解放军96351部队总工程师,少将
贺德馨
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研究试验中心总工程师,少将
陈锦彪
天津警备区政委,少将
米东
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院长,少将

两院院士

吴自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师昌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宋文骢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总设计师。
高景德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校长。
史绍熙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天津大学校长。
李恆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杨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赵振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
崔俊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朱位秋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尹泽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
姚穆
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
于起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唐长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运20总设计师。
樊会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空飞弹研究院总工程师
张沛霖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
高为炳
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理论专家。
雷廷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
陈秉聪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专家。
何国威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
杨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郭万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潘复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
施阳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IEEE Fellow

三航英才

金壮龙
中国商飞董事长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薛炽寿
中国航空一集团成飞原董事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
周自全
歼10试飞总师
吴伟仁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李玉海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
钱建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副总经理
孟 光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郭博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所所长
谭永华
航天六院院长
赵霞
沈飞副总工程师
桑建华
成飞副所长,枭龙总设计师
侯晓
航天四院总工程师
张海南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欧阳绍修
空警-200预警机总设计师
白松柏
陕西飞机製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沙长安
中国试飞研究院院长
华 俊
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葛 森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
杨 鹰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周为民
中国航天四院院长
刘选民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
刘行伟
空军装备论证研究所总工程师
罗乖林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
李先哲
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设计师
吴方辉
原洪都航空董事长,现中航飞机监事会主席
朱剑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
聂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程崇庆
南京大学副校长
雷凡培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杰出青年

张庆伟
河北省省长,1999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黄强
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2001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雷凡培
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神舟四号火箭发动机系统主要负责人,2002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荣毅超
原中国空空飞弹研究院院长,2003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刘郑国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秘书长,2004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李鸿
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2004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杨伟
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歼十双座型总设计师,歼20总设计师,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任全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所长,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马佳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指挥、总设计师,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樊会涛
中国空空飞弹研究院副院长、总设计师,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宋庆国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何胜强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 ,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江和甫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航空动力专家,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企业领袖

吴亚军
龙湖地产(00960)董事长,大陆女首富
吴长江
雷士照明(02222)总裁、董事长
陈志列
研祥集团(02308)董事局主席
王湛生
百度创始人之一,生前任百度CFO
邓斌
云南星耀高科公司董事长
詹纯新
中联重科(000157)董事长
张长虹
大智慧(601519)董事长
王英明
海南航空董事长
黄迪南
上海市委委员、上海电气(601727)总裁
陈国平
康恩贝集团(600572)总裁
唐军
中航飞机(000768)总经理
宋承志
洪都航空(600316)董事长
赵忠尧
TCL集团(000100)高级副总裁
张积耀
延长石油总经理
余承东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
张锋
漳泽电力(000767)董事长
孟岩
威海广泰(002111)总经理
王应民
美菱电器(000521)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王相明
金风科技(002202)副总裁
朱水兴
江铃汽车(000550)副总裁
郭盟权
彩虹集团副总经理,彩虹电子(00483)董事长
曾 川
海特高新(002023)副总裁
王勇
松禾资本副总经理,着名风险投资人
刘诗君
松禾资本副总经理,着名风险投资人
赵广杰
中国铁建(601186)独立董事
马金泉
中国西电(601179)独立董事
上一篇:树状月季 下一篇:裕木奈江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