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存(薄云)1948年生人,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受多位名家指点,擅长中国画及油画,其作品曾在中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荷兰、瑞士及中国港台地区多次联展及个展,出版多本个人画集,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图书馆、德国商业银行等中外企业及机构收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永存
- 别名薄云
- 出生日期1948年
-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 擅长领域中国画及油画
- 职务清华美院教授
简介
作品特点
画家李永存(薄云)曾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末民主运动中着名的前卫艺术运动——星星美展。他的作品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无法抗拒的宿命感。他的画揭示了这个秘密,更重要的是,他并非悲观地在宿命面前束手等待,他在画中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那是人在强大宿命面前的自觉、自尊和抗争。人们常常被他作品中如梦的背景、迅急的笔触等神秘的效果所吸引,这就是他独特所在,他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的风格。
兼通两种文化
清华美院教授李永存评价
在瑞士达沃斯第35届世界经济论坛的会场上,一些颇具声望的东西方艺术家亦活跃其中,让在场众人备受瞩目的一位来自中国的画家,他的演讲及作品好似气势无比、滚滚向前的钱江大潮,无疑对国内外画坛当前虚伪的繁荣、缺乏真诚的艺术,以及过分迎合市场的时风带来了一股强有力的冲击。这位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就是当今画坛的弄潮儿——清华美院教授李永存(薄云)。
Arthor Lee评价
法国自由艺术评论家Arthor Lee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展览会上,对李永存(薄云)的作品非常欣赏。
他评价说“他的画产生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并在自己绘画中自然地表现出如同宋代绘画博大精深的意境。儘管东西方的物质交流已有很长时间,但真正的文化和精神交流只是近百年来的事,近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才真正对西方有兴趣,并认真研究西方的文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兼通两种文化的人,李永存正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种现代人,包括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传统中国人对宇宙、自然、人生的看法,他的画却是对世俗审美和主流文化的反叛。他的作品深沉优雅,有令人不得不反覆琢磨的美。他灵魂的孤独,使他与自然和古典哲学家所说的那个超乎万物的主宰世界的精神更加接近,在他的画中观者可以感到那个鼓舞着我们积极向上的、令人敬畏的神圣而神秘的力量,这也许是他的作品迷人的真正原因。” 李永存在展会后接受採访时颇有感触地说“用西方的框来装中国的精神这将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我的画就是关于中国精神的一种表达。中国精神在我看来就是天人合一。”
个性特点
一段难忘的经历
李永存在美术界的声望,远不如他所用笔名“薄云”来得响亮。1979年5月, “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东侧小花园的一段铁栅栏展出,它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端,也是“薄云”在美术界响亮的开始。 “星星美展”中的艺术家李永存(薄云)、钟阿城、曲磊磊、艾未未、马德升、王克平等人,是最早争取艺术自由并开始接受现代主义风格的群体,他们凭藉对艺术的直觉,对新的风格进行实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它构成了对“文革”美术的颠覆,使80年代新潮美术运动得以展开空间,并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艺术的进步。
李永存说“在‘星星’最初的几个铁桿分子里以及第一届‘星星美展’中,我是惟一学院派出身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这有什幺意义,‘星星’看人的标準有点不同,没人管你什幺背景,画技如何,只看你这个人怎幺样和是不是他们的同类。”的确,李永存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并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的人,他始终坚持创作的原则就是——表现自我。
“在当时有人说我们很激进,但从你们的作品中又看不出激进。实际上,我们的所谓‘激进思想’只是要求尊重我们的创作自由,允许我们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允许我们有平等的展出机会。我们作品的价值在于我们确立了一个新的艺术原则个人的审美最重要,要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我们的作品是平和的,看看我们的作品你会明白,我们只是一些有维权意识的艺术青年。20多年‘星星’之后的历史也证明了,我们对政治没有兴趣,也没有人以政治作为自己的题材。相反,我们蔑视现在那些迎合取悦西方社会的所谓‘政治波普’,那不是中国人对政治问题的思维。”
在“星星美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薄云(李永存)创作了许多带有忧伤色彩的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实际上那个时期的绘画风格是和他当时的审美思想紧密关联的。他和“星星美展”中的其他人一样,不是用作品抨击政治时弊,提出救世良方,而是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非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如今“星星美展”被许多人视作为一种可资炫耀的历史资源,它是中国现代艺术以思想碰撞现实的历史,是一段让李永存永远不会忘记的经历,对于当今艺术界具有某种象徵的意味。
偏执和独特造就天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永存画起了抽象水墨,同期进行的是抽象油画的创作。从那时起,他的作品不再是那沉重忧伤的风景,而更注重表达一种情绪和思想了。他这样认为“实际上任何视觉的形象都是传达感情的。中国人在宣纸上写字,毛笔的乾湿浓淡,行笔的速度,已经完全脱离了内容,传达的是感情,这个很容易理解。后来我发现抽象的东西容量更大。比如我画的江南风景,看起来它也是虚构的,但它只是江南,只是某种湿润的气候。也许我传达的很到位,但如果是抽象的,它的容量就更大。它表达的东西就可能更丰富,就可能是人生中的某种感悟。但我觉得有些画抽象画的人是胡画、瞎画,误会了抽象的含意。抽象画有它更森严的法则,抽象画要表达某种东西。不是说看起来什幺都不是就是抽象画了,那是矇事。我之所以喜欢抽象是因为我心里有某种东西是具像所无法传达的,而你把它画出来了,心里就如释重负了,可能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我也是一种心理疗法。当觉得心理有问题的时候,在画上得到了某种解脱。” 在李永存看来,人精神生活的支撑最为重要,志向事业是人投身生活的出路。他做事讲究原则性,非黑即白。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在繁杂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诸多的不快和麻烦。他反叛传统艺术,排斥空洞无情感的绘画作品。他没有当官的野心,始终按照他的人生格调行事做人,他更不愿违心地应对着庞杂的人际关係。 他说“在艺术上要有感动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忠实于艺术和自己,要有自己的真性情,有的人违心于艺术,以艺术醉心于权术,到头来,只能是个技术家。一个也很重要艺术追求是要讲独特而偏执的。偏执和独特造就了艺术天才。人的孜孜以求是成就艺术事业的前提条件。”
薄云(李永存)常年游走于中西方文化之间,他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可贵和传统需要新的突破与创造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肩负的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命。李永存将中国绘画中的意境融入西方现代艺术的节奏,在中国的水墨画境里植入强烈的色彩而使其产生视觉冲击,从而对中国抽象水墨画做出了新的解释。他运用手中的画笔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中国抽象水墨画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将它提到一个新的知识高度,并成功打入西方艺术市场。其作品已广为欧美博物馆、收藏家及企业家瞩目并收藏。商报记者 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