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高变异的病毒。HBV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分为表型耐药和基因型耐药。
拉米夫定诱导的YMDD变异,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B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
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是HBV DNA聚合酶突变所致。HBV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变异,它的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这也是HBV对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不具有交叉耐药的理论基础
HBV对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恩替卡韦起效快,抑制病毒作用最强,病毒变异率亦低,但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会出现表型耐药,价格较贵。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病毒滴度较高、重症病人急需快速降病毒治疗以缓解肝脏炎症的患者。
耐药患者将需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而由于心理状态与免疫状态相关,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进一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入“疾病与心理”的恶性循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耐药B型肝炎
- 外文名HBV
- 特点高变异
- 治疗也可以受人体免疫应答和疫苗接种
B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高变异的病毒,在它逆转录複製过程中,因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可使病毒在複製过程中发生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变异。HBV可以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自然变异;也可以受人体免疫应答和疫苗接种,使病毒受免疫压力而导致变异;也可以因各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诱导病毒变异。
HBV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分为表型耐药和基因型耐药。表型耐药是指在治疗期间病毒水平上升,一般用抗病毒药物浓度(IC50)测定,IC50增加说明药物敏感性下降或耐药程度增加,需要更大的药物剂量才能抑制变异的病毒。基因型耐药是指病毒聚合酶基因突变,形成新的病毒基因序列,一般採用DNA测序、基因晶片等方法测定。发生变异的病毒常可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给慢性B型肝炎防治带来一系列问题。加强HBV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拉米夫定诱导的YMDD变异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B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它能显着降低HBV DNA水平,并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善。随着用药时间延长,HBV产生耐药让医师和患者顾虑重重。
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是HBV DNA聚合酶突变所致。耐药基因位点(YMDD)位于聚合酶的C区(rtM2041或rtM204V),分别是YMDD中的蛋氨酸(M)被异亮氨酸(I)或缬氨酸(V)所替代,形成YIDD或YVDD变异,这两种变异分别是HBV基因组第739位硷基腺嘌呤被鸟嘌呤取代(A→G)和第741位硷基鸟嘌呤被胸腺嘧啶取代(G→T)。拉米夫定作用靶位为HBV DNA聚合酶C区。有研究表明,拉米夫定与HBV逆转录酶的亲和力与位于第552位胺基酸侧链长度有关,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取代蛋氨酸,使侧链胺基酸长度缩短,使逆转录酶dNTP结合区增大,不适于拉米夫定结合,从而诱发耐药性。,位于逆转录酶B区第528位亮氨酸被蛋氨酸取代(L528M),可增加HBV的複製能力和耐药性。
拉米夫定所诱导的YMDD变异的比例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1年、2年、3年、4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14%、38%、49%和66%。当变异株成为优势株时,就可能出现耐药,病毒重新活跃複製,病毒载量升高。
变异耐药的结果有以下几种可能:①病毒载量升高,肝功能正常,一般在出现变异的早期;②病毒载量升高,肝功能异常,大多数病例在病毒反弹后的1~4个月时出现转氨酶升高;③个别病例出现病情急剧恶化,肝功能失代偿。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例多集中在肝脏基础差或晚期肝病的患者。
HBV对拉米夫定耐药导致肝炎急性发作,与宿主的免疫因素和病毒複製有关。病毒滴度高可激活机体抗HBV的细胞免疫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足够强大,可实现HBeAg血清转换、HBV DNA消失和机体恢复。如果这种反应不足以抑制病毒複製,则表现为肝功能持续异常。如果这种强大的免疫反应发生在肝脏基础差或晚期肝病患者,则可能出现快速进展的肝功能失代偿,甚至肝衰竭。,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发生及由此所引发的病毒反弹、肝功能恶化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以及是否延长拉米夫定治疗期限时,要权衡抗病毒效果与出现耐药后可能带来的病情加重之间的利弊,尤其是终末期肝病的病人。
在出现病毒变异耐药后,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干扰素、其他核苷类药物等。但应注意的是,最好将新的抗病毒药物与拉米夫定重叠使用1~3个月,以免造成因突然停用拉米夫定,导致可能还存在的野毒株失去抑制而大量複製,进一步加重病情。
HBV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变异
阿德福韦酯是第一个核苷酸类似物,它的二磷酸结构形式能直接抑制DNA聚合酶,进而抑制HBV複製。它的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这也是HBV对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不具有交叉耐药的理论基础。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与拉米夫定类似,只是在初始阶段病毒负荷下降的速度较慢。在长期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病例中也发现了耐药变异株(N236T或A181V),但其发生率很低。对于HBeAg阳性病人,套用阿德福韦酯l年、2年、3年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1.6%和3.1%。HBeAg阴性患者1年、2年、3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3.0%和5.9%~11%。所有拉米夫定耐药株对阿德福韦酯均敏感,而阿德福韦酯耐药株对拉米夫定也敏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对这两种抗病毒药物都耐药的病毒株。
根据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作用慢、耐药率低的特点,比较适用于肝脏基础稍差的病人,能儘可能减少因病毒变异所造成的病情反覆。正是由于阿德福韦酯有这样的特点,不适合用于因病毒複製所致的重症肝炎病人,在替代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株时,要与拉米夫定重叠使用l~3个月,根据病毒和肝功能的情况调整治疗。
恩替卡韦是环氧羟碳脱氧鸟苷,三磷酸结构形式的恩替卡韦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聚合酶的引导、从前基因组到负链的逆转录和DNA正链合成。恩替卡韦可抑制耐拉米夫定毒株的複製,但抗病毒活性降低。体外实验表明,拉米夫定耐药株对恩替卡韦的敏感性低于野毒株,HBV变异位点为rt184、rt202、rt250,可能是通过限制恩替卡韦与HBV多聚酶的结合从而导致耐药发生。恩替卡韦对不同变异病毒株抗病毒活性降低程度不同,对M204I变异株要求恩替卡韦浓度增高(约30倍)。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发生YMDD变异者将恩替卡韦剂量提高至每日l mg能有效抑制HBV DNA複製。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对恩替卡韦的耐药发生率为0,但对已发生YMDD变异患者治疗1年时的耐药发生率为5.8%,只有在感染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的病人,才会出现恩替卡韦耐药表型。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
《中国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B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 、肝细胞癌及其併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慢性B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核苷类药物的问世为B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给临床医师和B肝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师和病人的关注。作为一个理想的抗HBV药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有强大且持久的抗病毒效应,可以使生化、血清学及组织学改善,安全,无耐药产生,方便,具有良好成本效益比。目前还没有一个药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利用现有的药物,儘量弥补它们的不足,达到有效的抗病毒目的。
拉米夫定起效快,抑制病毒作用强,价格相对便宜,但病毒变异率、停药后反弹率高,由此造成的病情加重较多见,比较适用于大多数慢性B肝,对于失代偿期的肝病要特别注意病毒变异和患者的依从性问题,及早调整治疗。
阿德福韦酯最主要的特点是病毒变异率低,与拉米夫定没有交叉耐药,但初始起效慢,抑制病毒的作用较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弱,比较适用于有YMDD变异的患者以及肝功能基础稍差的患者,以免病毒过早变异导致病情加重。
恩替卡韦起效快,抑制病毒作用最强,病毒变异率亦低,但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会出现表型耐药,价格较贵。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病毒滴度较高、重症病人急需快速降病毒治疗以缓解肝脏炎症的患者。
要特别提醒的是,由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换用阿德福韦酯时,应重叠用药1~3个月,避免因病毒反弹导致的病情加重。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位临床医师,就要知己知彼,才能融会贯通为病人看好病。所谓知己,就是掌握手中武器(药物)的性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谓知彼,就是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虽然是同一种疾病,对不同的病人或同一个病人不同的疾病时期,都要採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使病人得到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
一、肝硬化、肝癌发生几率增高。在B肝治疗过程中,一旦B肝病毒的结构发生改变,产生变异,就有可能发生耐药。B肝病毒耐药一旦发生,原本对病毒有效的药物就会失去疗效或者疗效大大下降,由此造成患者病毒反弹、血清ALT升高、疾病进展、e抗原血清转换率下降,,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併发症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 二、影响治疗效果。B肝病毒发生变异时,常可引起药物治疗效果减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V前C区基因发生变异时,虽药物治疗有效,但复发率增高,持久疗效降低。 三、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由于B肝病毒耐药发生之后,患者进行换药或加药治疗易产生多药耐药,从而限制了患者后续治疗的选择,使其陷入耐药、换药、再耐药的迷途困境,治疗之路越走越窄。由此耐药患者将需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而由于心理状态与免疫状态相关,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进一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入“疾病与心理”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