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名胜古蹟

生活百科 2023-02-16 13:3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保定名胜古蹟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有国家5A级景区2处、国家4A级景区6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保定名胜古蹟
  • 外文名暂无
  • 拼音bao ding ming sheng gu ji
  • 地形平原、湖泊、湿地、丘陵等
  • 景色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
  • 代表地大慈阁,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

大慈阁

简介

大慈阁建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位于保定市裕华路北侧。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

概况

大慈阁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
大慈阁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的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门前一对石狮,分立左右。穿过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阶22级,面宽17.54米,进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栏桿。主体建筑大慈阁巍然耸立其上,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直上云霄。底层面阔5间,进深2间。阁内有1尊观音菩萨像,妙相庄严,42条手臂分别执有净瓶、宝剑、禅杖、菱镜、拂法等法器。慈眉善目,神态安然。东西两侧的壁画为十八罗汉画像及经变故事,是阁内遗存的艺术精品。阁内有楼梯可通二、三层。通高约25米。角梁下皆坠风铎,风动铎响,丁当悦耳。檐脊上做蹲兽,栩栩如生。
前人讚美大慈阁的诗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不染菩提云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悬”等名句。

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南侧。地处保定旧城中心,占地面积3.15公顷,池水面积0.79公顷,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一座实景园林。
古莲花池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从元至今700余年来,时为别墅,时为书院,时为宾馆,时为行宫。1921年修复莲池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书"古莲花池"四字匾额,至今仍用该名。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莲池东廊为碑林,有清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御笔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书法家书写或临摹的碑碣88方。古莲池兼南北园林之美,有"城市蓬莱"、"三湘七泽"、"小西湖"等美誉。1988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秀丽的风光跻身于"全国十大名园"之列。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99号。
直隶总督署
清代直隶总督处理公务的衙门。该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顺天路(后改保定路)总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为衙署,明初为保定府衙,永乐年间改作大宁都司署。入清以后,几经变化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奉谕大兴土木,改建为直隶总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8帝182年的历史,始终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驻此署的总督有74人99任次,着名的有李卫、方观承、刘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历史内涵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誉。民国以来,则为直隶督军、川粤湘赣经略使、直鲁豫巡阅使、保定行营、河北省政府驻地。
占地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主体建筑在中路,共五进院落,均为青砖起脊小式硬山建筑,保留了雍、乾时期的风貌,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筑。中路主要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公生明牌坊、二堂、官邸、上房,并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整体建筑以甬道及各堂正中为中轴线,院落之间,穿堂而过,正厢房之间,廊庑相通,意境深邃,气氛庄重。是中国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

王氏庄园

【保定腰山王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正西的腰山镇,距保定市25公里。保定腰山王氏庄园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腰山镇,是王氏先祖王锡衮所建。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将军府邸和巨商的豪门巨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锡衮祖居辽宁省铁岭市南关,为正黄旗高级将领。其先祖王杲本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官居大明王朝建州右卫指挥使,威震一方。其后人追随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展开和明朝的斗争,后来又追随清世祖皇太极征战四方,冲锋陷阵。王锡衮从军后始随多尔衮,屡建战功。
保定腰山王氏庄园
清顺治元年,王锡衮一家人从龙入关。顺治四年,王锡衮受封于京西南的保定腰山,其因受封圈占了周边州县大量土地。后来,王锡衮利用圈占的土地,发展农业、广收地租、创建庄园、开办酱园、设立商号。随后的王家几代人,代代精英,继续苦心经营运作,大力发展创办家农商兼营,积累了巨额财富,继续大兴土木广建庄园,为修建庄园提供了雄厚财力。鼎盛时期的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个高墙围护的城堡,有成套住宅50余套,各类房屋500多间,庄园占地近300亩。庄园由北往南依次为“北园”、“中园”、“南园”、“场院”四大部分。院内各种砖雕、木雕、石雕造型生动,蕴含丰富。其中的“团龙抱鼓石”“虎皮纹上马石”都是主人特殊身份的象徵。
当时收租範围更是达到保定的定州、满城、蠡县、高阳、博野等地,其商号遍布保定、北京、天津、内蒙、新疆及江、浙等地。从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到1948年土地改革前,无论三百年的沧桑如何变化,腰山王氏庄园一直是当地的豪门巨宅,富甲一方。
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将军府邸兼巨商的豪门巨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腰山王氏庄园的各种门廊、房屋建筑非常适合拍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影视剧。在这里已经陆续拍摄了《大决战》、《青春之歌》、《天下粮仓》、《曹雪芹》等八部电影、电视剧。
参观用时3小时。行车路线京石高速或107国道保定下,沿天威路西行,约25公里到腰山镇。

野三坡

【野三坡自然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保定城北150公里涞水县城西北的太行山深处,总面积640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逐步增高,差异很大,分为上、中、下三坡,景区内有56个风景点,通称"五峰一水"。
悬崖深谷,花鸟兽鱼无所不有,具有雄、险、奇、秀四大特点,景色壮观。尤以海棠峪、蝎子沟、悬崖谷沟、鱼泉、佛洞塔、大龙门城堡等景点闻名,野趣盎然,美不胜收。上坡与下坡因山脉之隐蔽,气候也有所不同,寒暖相差半月许,每逢时令,下坡核桃已结实,上坡始开花。三坡之名因地形、气候不同而得。
燕下都遗址
保定名胜古蹟
【燕下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52公里处易县县城东南。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
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已发现城垛和城门各3个。宫殿区在城址的东北部,大型主体建筑遗存武阳台,坐落在宫殿区中心,高11米,东西最长处140米,南北最宽处110米。武阳台以北有望景台(已无存)、张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条轴线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为主体建筑物的基址,是战国中期城市建筑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武阳台东北、东南和西南,有三组宫殿建筑组群遗存,每处遗存为一个大型主体建筑基址和若干处有组合关係的夯土建筑遗蹟。手工业作坊遗址位于宫殿区西北至东南的一条弧线上,有铸铁器、兵器、钱币、烧陶器、制骨器等作坊遗址,遗存丰富。
市民居住遗址分布在东城的西南,中部和东部有大量的生活用具出土,墓葬区在东城的西北角,"虚粮冢"墓区有13座古墓,均有封土,排列有序。燕下都为燕昭王时所建,是燕国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延续时间很长,直到秦国将燕国灭亡,才被破坏和废弃。
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丰富遗存,是研究燕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陵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作为中山国的第一代王,统治长达42年。
刘胜墓与窦绾墓均採用以山为陵的建设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两墓则大同小异。全墓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个部分,墓室中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豪华地下宫殿。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发掘中还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种。
其中仅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类铜灯19件,尤以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最为珍贵。刘胜、窦绾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全国考古工作中发现。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
满城陵山汉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欧、亚、美等国和地区展出,受到了国内外高度讚誉。

紫荆关

【紫荆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89公里处易县城西北紫荆山岭上。海拔1080米,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山路崎岖,易于戍守。东汉时名五阮关,因其崖壁峭直,状如列屏,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今名。
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合称"内三关"。关的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中间有墙相隔。东城较小,设有文武衙署;西城较大,为屯兵之地。关城东、西、南墙外有墙,形成环抱主城的三座小城池。
,南天门两侧的阳和门外有黄土岭城,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或称迤西堡城)与西城隔河相望,有铁索相连,为关城的前哨。关墙总长10516.5米。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座。紫荆关历史悠久,文物颇多。古代军用井、唐代军用碾盘至今保存完好。古栈道遗址至今清晰可辨,古印章、古货币、古代服装饰品都曾多次发现。这些文物为研究中国古长城、古文字、古代军事建制提供了资料。?

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60公里处定兴县县城西北石柱村。
柱身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颂文3000多字。全柱分基础、柱身和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础为一巨石,近正方形,东、西两边各长2米,南北略短,基石上有覆莲座柱础,雕刻粗壮有力。柱身高4.5米,呈不等边的八角形,用两根浅棕色石灰石垒接而成,自下而上每高1米约内收2.5厘米,颂文和题名刻在柱身各面,笔法古朴苍劲。柱身的顶端有一块长方形石板,是石柱的盖板,又是石屋的基础。石屋建于石板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四阿式屋顶,雕有柱、大斗、方窗、阑额、檐椽、角梁、瓦垄和屋脊等。
义慈惠石柱造型奇特,为研究南北朝时期古建筑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实物例证。颂文记述了北魏末期统治阶级镇压杜洛周、葛荣农民起义的情况。定兴一带曾是农民义军和北魏王朝军队激战的地方,起义失败后,人们收拾遗骨集中埋葬,立木柱作为标誌,北齐河清元年(562)统治者将木柱改为石柱,并加刻题额、颂文。?

易县道德经幢

【易县道德经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60公里处易县城内龙兴观旧址。
幢高约6米,分为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幢座为一石雕仰莲。幢身系由汉白玉石雕成,竖立于仰莲幢座之上,高4.29米,直径90厘米,为八角形柱体,每面宽40~42厘米不等。幢身正楷大字竖书"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下刻"开元二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敕文。其他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计81章。尾题"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赏紫金鱼袋上柱国田仁琬奉敕立","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十月乙丑朔八日壬申奉敕建"。以下为历代增刻的职官人员,以清嘉庆至宣统元年的居多。幢体上为一仰莲宝盖,其上为幢顶,顶部平齐,似为残断所致,高38厘米,呈屋顶状,八角形,用一巨大青石雕成,雕有脊、瓦垄、檐板、飞檐和檐椽,角梁之下有斗拱承托。造型简朴,典雅美观。易县道德经幢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形体最大的道德经幢,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竖立于易州城西开元观,南宋乾道五年(1169)迁至城内龙兴观,幢身经文系按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李隆基注本镌刻,是中国校释老子《道德经》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道教及其有关问题有重要价值。经文传为唐代书法家苏灵芝书写,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幢顶八角形屋顶,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实例。?

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60公里处曲阳县涧滋村和东、西燕川村一带。
该县曾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是中国北宋时期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均窑和定窑)之一,以生产优质白瓷着称。定瓷窑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在涧滋村北一带,至今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堆积仍然很多,有13处高大堆积,最高的堆积达15米。从遗址地层叠压关係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
北宋定瓷有碗、盘、盆、罐、瓶、炉、器座以及玩具等。白瓷的胎质洁白、细腻、坚硬而且比较薄,釉色纯白、匀净,装饰丰富多彩,手法多种多样。刻花和划花以各种萱草、牡丹、莲荷、双鱼、水禽题材为多,印花以各种变形的缠枝牡丹图案最多,还有莲、梅、石榴、菊花等等。当时定瓷除供御用外,还大量出口到波斯、埃及、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
至今在大英博物馆作为罕见工艺品被收藏,世界上有10多个国家设有专门收藏和研究古定瓷的机构。北宋定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南北仿造者众多,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土定、新定、北定、南定和粉定等。北定就是北宋定窑生产的瓷器,在金、元时继续生产。其制瓷技术,对于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开元寺塔

【定州开元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62公里处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该塔建于高大的塔基之上,高84.2米,13层,塔基周长127米,塔身八角形,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一改宋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各层均辟门,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迴廊。层间筑有砖阶可达顶层。塔剎为铜铸六节葫芦,塔身为砖结构,加筑松柏等木质材料。塔内迴廊顶部,自下而上分别为砖雕天花、彩绘天花以及拱券式顶。迴廊两侧有壁龛,内或绘壁画,或置塑像。在迴廊的砖壁上嵌有碑刻和名人题咏,十分珍贵。始建于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仁宗至和二年(1055)建成。据记载,此塔是开元寺僧人会能去天竺(今印度)取回舍利子,经皇帝召见后降旨兴建的。宋王朝为防御契丹,曾利用此塔了望敌情,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在9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10余次地震,清光绪十年(1884)六月,塔的东北面自上至下塌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开元寺塔的保护十分重视,1994年开始进行全面修缮。?

阁院寺

【阁院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北150公里处涞源县城西北隅。
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阁,坐落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和其他附属建筑。文殊殿供文殊骑狮像(已无存),是阁院寺的主体建筑,平面近似方形,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布瓦顶。
前有高大的月台。殿的大木构件、斗拱製作与部分装修,都保持着辽代的建筑手法,为研究辽代大木结构、斗拱製作、配置及其发展提供了实例。檐下外檐画青绿彩画,在辽代建筑实例中是见到,并且在彩画中还使用了少量金色。
辽应历十年(960)建,一改唐代建筑朴素强劲的面貌,而趋于华丽,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殿内壁画,因用一寸多厚的泥土覆盖幸得保存至今。从已露出的部分看出,原壁画是一幅贯通整个墙壁的大画面,东西两壁都是四组坐在莲花座上的佛像,两旁为站立侍者像。一面墙宽约15米,这样大尺度的两幅壁画,配合原来文殊像雕塑群组作为殿内的主题,所构成的庄严气氛是罕见的。
在文殊殿前还有辽应历十年(960)八棱汉白玉经幢一座。
殿东南钟楼基址上,存有铁钟一口,高1.6米,口径1.35米,为辽天庆四年(1114)铸造。寺内其他建筑如天王殿、藏经阁等,均为辽以后所重修、改建。

开善寺

【开善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大寺"、"大佛寺"。位于保定城东北60公里处高碑店市原新城县城内东北角。
系唐时所建,明清重修。传说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现存木结构为辽代遗物,国内亦不多见。该寺原规模较大,正中为大殿,东有伽蓝殿,西有祖师殿,南有天王殿和金刚殿。东隅有禅堂,西隅有绀园。
大殿平面呈长方形,面积410平方米,台明宽30.39米,进深18.49米,面阔5间,进深3间,六架椽,单檐布瓦殿顶,出檐1.82米。殿身高12.08米,立在高1.1米的基石上,内有四柱,为减柱造法。
梁架结构不用天花板。殿的建造雄伟壮观,技艺精湛。其中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画栋飞云,巧幻不可臆度之说。佛像正中为观音,两旁有八大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等。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有佛事活动。
民国年间,因改大殿为教育馆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毁掉。后彩画亦剥落,壁画用白灰涂掉。现存大殿一座。?

慈云阁

【慈云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大悲阁。位于保定城北51公里处定兴县城内十字街中心。
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五月。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
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后改名。
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主持僧宝德因旧大悲阁毁于兵乱,发愿重建,大德十年落成。
龙兴寺原有前、中、后三部,现仅存中部之阁。阁坐北朝南,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4米,平面近方形,高约13米,重檐歇山布瓦顶,上下皆面阔3间,进深3间。砖木结构,檐下有斗拱承托,工艺精巧,彩绘华丽,宏伟壮观,保存着元代建筑风格。明御史李荩有碑记。

北岳庙

【北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83公里处曲阳县城西部。
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年间(500~512),为祭祀北岳之所,历代沿袭成制,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均在此遥祭北岳恆山。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重建北岳庙,嗣后历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补与扩建。
北岳庙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两侧还有一些碑亭。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的北部,殿基高大,周围有白玉石栏桿,前有月台。
现存大殿系元代至正七年(1347)重建,是元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大的建筑之一,悬有"德宁之殿"匾额。该殿建筑雄伟壮观,高约30米,面阔7间,进深4间,四周出廊,重檐庑殿顶。梁架为八架椽,斗拱硕大,配置具有特色,整座建筑仍保持着宋元时期的特徵。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巨幅"天宫图",高6.5米,长17.7米,东墙壁画为"龙兴雨施",西墙为"万国显宁"。大殿内扇面墙的背面有高大的壁画,长约27米,为北岳神出行图,方誌载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北岳庙碑碣林立,现存北齐至清碑刻137通,其中着名者有北齐邹珍碑、大魏王府君碑、唐张家祯碑、宋韩琦碑、元赵孟碑和明朱元璋碑。

鸣霜楼

【鸣霜楼】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裕华东路西段路北。
因明宣德年间重修,又称宣德楼。成化年间修葺时改名乾云楼。俗称钟楼。坐北朝南,建在2米高的台基上,周围砌女儿墙。建筑为重檐歇山布瓦顶,面阔3间,进深3间,底层为一大间,东侧置楼梯。六椽?和金檩下纵向置枋子两根,为悬挂铁钟之用。钟高2.55米,口径2米,钟上有铭文,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铸。此楼出檐平缓,角檐起翘,角檐上置不同形态的走兽,檐下施宏大的斗拱,屋檐挑出。明清都曾进行重修,是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大式建筑。?

清西陵

【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北80公里处易县梁各庄西。是清朝皇室陵墓群,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00余平方公里。
先后建有帝陵4座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后陵3座,妃陵3座,王公、公主园寝4座,共14座陵墓,葬76人。泰陵是雍正皇帝的墓陵,建于1730~1737年,建筑最早,规模最大,是清西陵的中心。其他各陵寝分别位于东、西两侧。泰陵自最南端五孔石桥算起,沿神道往北依次建立了石牌坊、石象生、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50多座建筑物。1803年建成的昌陵为嘉庆皇帝的陵墓,规模与泰陵相仿,宝顶比泰陵还要高大。道光陵墓规模小于泰、昌二陵,但楠木隆恩殿却别具一格。光绪崇陵是中国帝后陵中的一座,于1915年建成,範围规模虽小,排水系统却很完善。清西陵拥有宫殿1000余间,石建筑和石雕100余座,陵区内松柏如海,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清河道署

【清河道署】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兴华路西端路北。坐北朝南,建于清道光年间。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后成为军阀王占元公馆,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28军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归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寓所。现存门楼,后面是三进院落,各院独立,院之间原有穿堂过厅。院内有东、西、北房,无南房。前院和中院正房面阔7间,后院正房面阔5间,进深1间,房屋之间庑廊相连,硬山式。现存建筑完好,仍保留着清末官宅的特色。?

淮军公所

【淮军公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环城西路南段。是一座具有江淮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所址初为县城隍庙、土地祠旧址。
清鹹丰元年(1851),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至保,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在此兴建淮军公所,作为祭奠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而阵亡的淮军将士的"昭忠祠"(祭场)。李鸿章死后,奉诏改昭忠祠为李鸿章祠堂。
1912年改为保定私立志存中学校舍,1937年后沦为日本兵营,1948年作为冀中军区司令部,1949年作为河北省军区司令部,1958年后为河北省财贸干部学校校址。今为居民住房。该祠堂建筑规模较大,占地约1.67万平方米,东西宽115米,南北长120米,有着典型的江淮建筑特点。主体建筑脊两端都是封护墙,中间留有一条宽2米余的火巷。房屋高大宽敞。前廊有圆柱支撑在石鼓柱础上。轩檐顶格,斗拱有精细的雕刻,很多都是花鸟透雕,工艺精细。院内一座二层阁式戏楼,雕樑画栋,精巧入微,舞台面积不大,保留着传统的民间风格。院内有不少墙壁、影壁上还依稀可见带有浓郁的南国风情的景物水墨画,几处石刻记载着淮军的"功绩"和"烈士"的事迹。整个院落呈现典雅和静谧肃穆的气氛。院内原有3个大门,南门为过厅式大门,北门和西门是带有门洞的小门楼。院子的东南部有4个四合院落,东北部也有4个小四合院。西部是大操场,东西宽60米,南北长110米。西南角是荷花塘。"文革"中,操场已盖上民房,荷花塘也被填平,只有几个四合院落还保存较好。目前正拟定维修和保护措施。?

军官学校旧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位于保定旧城东偏北2.5公里处,占地100万平方米。由校本部、分校、大操场、靶场四部分组成。建筑格局悉仿日本士官学校的形式。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创办了北洋陆军将弁学堂,二十九年(1903),在东关外又创办了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三十二年(1906),改成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同年建保定陆军军官学堂,1909年更名陆军预备大学堂,同年速成武备学堂结束,陆军预备大学堂迁陆军速成学堂址。
民国元年(1912)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到北京,袁世凯在保定始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以其人才辈出和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而驰名中外。
民国改元后11年间,军校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乏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名人,如革命将领叶挺、董振堂、赵博生,民主革命人士李济深、季方、孙岳、张治中、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陈诚。,蒋介石、张群、吴佩孚、齐燮元等高级政要,均为军校前身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毕业。
1928年军校停办,校址迭遭摧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长时间筹备,于1995年在原址建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纪念馆。?

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陈幼云祠堂,1984年改今名。
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西端原育德中学内。育德中学校舍建筑,除陈幼云纪念祠堂处修复的院落及附近4排平房外,均已无存。
陈幼云(1878~1909),保定蠡县潘营村人。
1903年入保定直隶学堂学习。
同年秋天,自费赴日本弘文学院留学。
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在保定创办了同盟会河北支部,并为主盟人。
1907年联合12名志士创办育德中学,并被公举为监督(校长)。
1909年积劳成疾,不久病逝。由郝仲青继任校长。
1917年,育德中学首创"高等工艺留法预备班",至1920年,共办4期,毕业生213人,留法生93人。湖南籍学生最多,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都曾在此就读。
1918年,毛泽东和蔡和森曾来保定会见留法预备班学员,併合影留念。留法预备班主要课程有法文、机械学、制图学和生产实习等。
1984年保定地区文化局对陈幼云祠堂进行维修并更名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光园

【曹锟故居光园】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中段路北。
最早是明朝大宁都司右卫署故址。民国年间,曹锟任直隶督军后,把原直隶按察使司狱署改建为宾馆。曹锟慕明将戚继光之名,于1917年将宾馆更名"光园",作为私人别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主建筑有大小房屋21间,原西北角和东北角都是四合院平房,造型别致典雅,结构严谨,用料基本为方砖混凝土,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
主建筑正门建于高台基之上,门上部有拱形石雕花,下部两侧以石柱体支撑。建筑的东、西两端,是具有西方特点的尖顶圆柱体式房间,窗子为长木格百叶窗。建筑外部房檐採用中国屋顶的檐子样式,并上加一排石沿儿,似雕花,又似女墙。西侧房前廊有数根石柱,柱子都是上细下粗,融入了西方特色。远看有立体感,宛如欧洲中古时的小城堡。
1917年至1921年,曹锟先后邀请梅兰芳、尚小云等梨园名伶来保演出,住在此园内。
1922年4月,曹锟作为直系军阀首领,在光园策划过直奉战争,大败奉军。1923年10月10日,曹锟就任北京政府总统,直系军阀大本营移至北京。1926年至1933年间,张学良、阎锡山、蒋介石等先后来保,并在此下榻。
1949年后,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和省教育厅曾迁驻于此。现为市政府部门用房。?

冉庄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30公里处清苑县冉庄。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伪军的英雄业绩,闻名全国,冉庄地道也驰名世界。
冉庄地道源于单口的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后由于战争的需要,洞身逐步延长。挖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打、能退、能进的地道网。冉庄地道以该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干线,长2.25公里。还有南北地道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5公里。地道设计巧妙,构造複杂,设施完备,设有指挥部、储粮室、休息室、陷阱和厕所,并装有照明灯和路标,具有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多设在墙根、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处,地道还与水井相通,既通空气又可取水。地道四通八达,高房工事、地平堡、小庙、碾子、烧饼炉、墙体等做成工事和掩体,都由地道巧妙地连线起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同敌人作战72次,打死打伤敌人267名,配合外地作战85次,几乎每一个工事、每一个枪眼都留下了歼敌的记录。电影《地道战》就取材于此。地道战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纪念馆

【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154公里处阜平县城南庄。
北靠苍山主峰,南邻胭脂河。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都设在这里,领导边区军民进行抗日斗争。
1948年4月,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由陕北经山西进入阜平,将办公地点设在此处。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也曾在此工作。
毛泽东在城南庄召开过多次重要军事会议和整党、土改会议,并写下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等着作。
1973年在此处建立了纪念馆,共占地5252.6平方米,有房屋53间,其中毛泽东居住过的旧院面积1751.2平方米,有旧房21间。旧址院落及通往后山的防空洞保存完整。

白洋淀

【白洋淀】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保定城东45公里处。地处安新、容城、任丘、雄县、高阳交界处,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澱湖泊,素有"北国江南"、"华北明珠"之称。
白洋淀面积362.8平方公里,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正常蓄水量4亿立方米,最高蓄水量10亿立方米,淀区被36个村庄和12万亩芦荡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46个淀泊,其中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有白洋淀、烧车淀、捞王淀、马棚淀等。因白洋淀面积最大(约89万公顷),故以其命名。河淀相连,沟濠纵横,水村田园交错,芦荡荷塘星罗棋布,是旅游度假胜地,有"西淀风荷"、"东堤烟柳"等八景。
白洋淀不仅有秀丽的风光,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抗日战争时期淀上游击队--雁翎队令日本侵略军心惊胆寒。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洋淀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新的景点不断建成,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引来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凉城风景

【凉城风景名胜区】河北省风景名胜区。凉城即涞源县城,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接壤,涞水、易水、距马河三源交汇之处,东南距保定150公里,东北距北京200公里,是京、津、保、石旅游圈上的重要风景区。
由于地面抬升,重峦叠嶂,形成了凉城独特的自然气候,最热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21.7℃,故此得名"凉城"。其景区面积达480平方公里,地形複杂,群峰拱翠,碧潭流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前已陆续开发了拒马源风景区、白石山景区、仙人峪景区、十瀑峡景区、横岭子森林公园、乌龙沟长城游览区、老虎山景区、杨家将戎马古蹟旅游线等八大游览区.

狼牙山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捨身跳崖而闻名于世。
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
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