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斌(国学教育专家)

生活百科 2023-02-16 13:40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李广斌(国学教育专家)

李广斌(1971年11月27 日——),儿童国学教育连锁机构“童学馆”创始人,知名心理和国学教育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88年考入华中师範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毕业。1992年大学毕业后留武汉任教,1993年1月辞职下海,投身市场。至2013年十年间,在一个创业团队里,从打工者成为股东,随团队一起深入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通讯、证券、广告、便利店连锁等领域,事业跌宕起伏,探寻人生髮展。2004年创办心动力成长特训营,帮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2006年创办儿童国学教育品牌“童学馆”,迄今在全国各地有近100家分馆。现任武汉童学文化转播有限公司 董事长,旗下拥有童学馆、蒙正学堂两大教育品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广斌
  • 国籍中国
  • 民族
  • 出生地武汉
  • 出生日期1971-11-27
  • 职业武汉童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 毕业院校华中师範大学
  • 主要成就创办童学馆、蒙正学堂两大品牌

人物年谱

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后随父母到湖北十堰,从小奔波往返于武汉城区和十堰大山之间;
1983—1988年,就读于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初二被选为田径运动赛手,从此一练就是七年;
曾获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110M跨栏第二名和200米第四名奖牌,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因病伤发挥失常,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失之交臂,最终填报华中师範大学教育管理专业;
1998-1992年,就读于华中师範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社团联盟红人、武汉高校公共关係协会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痴迷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国学,是一个深埋图书馆的读书狂。
1992年,被分配于武汉一所中学担任政治老师,负责初一“思想品德”和初二“社会发展简史”的课程教学,教学颇受学生欢迎。
1993年,辞去公职,随大学老师南下,开始不同领域的打拚探索,十年间闯蕩于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通讯、证券、广告、便利店连锁等领域。
2004年,与华中师範大学心理学院共同成立《中国文化与儿童发展》课题组;创办心动力成长特训营;
2005年,创办家长无忧网和爱测网;
2006年,正式创办第一家“童学馆”,海内外近百家媒体争相报导;
2008年,于武汉水果湖开设童学馆高端旗舰馆,童学馆的课程和形象系统全面升级;
2010年,童学馆全国加盟体系正式全面启动;
2013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近100家童学馆。

社会活动

2004年,与《楚天金报》共同举办18期“剖析孩子心事”专栏;
2004年,获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创业项目铜奖”;
2006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专访并播出轰动全国;
2006年,担任湖南卫视《后进生成长训练》特邀嘉宾;
2007年,成功承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
2011年,《中国日报》海外版专访,向海外读者介绍童学文化事业;
2011年,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闻时事》栏目专访;
2012年,李广斌徐徐道来话国学 网易亲子採访

事业发展

2004年,为童学馆创立做準备;
2006年,于武昌正式创办中国第一家童学馆,海外及国内近百家媒体争相报导;
2006年,童学馆项目被《中国经营报》评为“2006年最受关注投资项目”;
2007年,英国BBC新闻对童学馆进行专题报导,引发海外市场对童学文化事业的关注;
2008年,于武汉水果湖开设了第一家童学馆高端旗舰馆,单馆面积逾500平方米;
2010年,童学馆国际体验中心在北京昌平牡羊水湾徽式国学山庄正式开业;童学馆全国加
盟正式启动;
2012年,童学馆培训基地——“童学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童学文化教育与武汉大学国学院联合举办首届国学启蒙教育研修班;
2013年,童学馆在全国各地设立70多家分馆。

媒体报导

2005年3月,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播报多看点》对童学馆核心教材《国韵诵读》专题报导;
2009年5月,CCTV1《新闻联播》报导童学馆国小员端午节东湖祭祀屈原活动;CCTV新
闻频道现场直播10分钟;
2009年9月,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专场表演,节目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010年1月,国小员参加湖北卫视《世界大不同》节目,与外国友人PK传统礼仪;
2010年2月,法国TF1电视台《孔子》专题节目组到童学馆拍摄;
2010年4月,童学馆国小员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大型晚会《湘鄂情·一家亲》,两省省委书记
出席现场。童学馆国小员参加湖北电视台《天下儿童汇》节目;
2010年5月,国家汉办汉语桥项目来馆录製专题宣传片《诗画中国》,向全球发行;
2010年6月,国小员受邀湖南卫视《与未来有约》六一儿童直播晚会;
2010年8月,国小员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暑期特别节目 ,展示国学才艺;
2011年1月,《中国日报》海外版专访李广斌老师,向海外读者介绍童学文化事业;
2011年6月,CCTV《焦点访谈》报导童学文化“儿童乐端午·民俗大体验”活动;
2011年9月,成功举办《我的中国韵味——外国儿童的中国文化之旅》交流活动,美国驻
华大使骆家辉夫人到场参加体验并大加讚赏;
2011年10月,童学馆郑州分馆小朋友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大风车》专场演出;
2012年12月,童学馆国小员走进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节目现场;
2013年4月,童学馆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邀请录製湖南卫视“2013·书香中国”大型
晚会;
2013年4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力推“童学馆”经典教育
2013年10月,韩国首尔电视台来到童学馆录製节目,向韩国民众全面展示我们童学馆
孩子的别样风采。

成长经历

奔波童年

1971年,李广斌出生于武汉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父母原本一个在武汉,一个在黄石。他们为了在一个城市生活,只有一起调动了十堰第二汽车製造厂上班。大山里条件艰苦,只能住在山间的小棚屋中,四周点上篝火,晚上远远地传来狼嚎声。自一岁起,婴幼年的李广斌,每年都被东风卡车的司机捎带,在山路上奔波,往返于武汉和十堰的大山之间,与父母作短暂的相聚,更多的是跟着外公外婆一起成长。小小年纪,就在两个城市间来回奔波,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国小二年级,李广斌才得以在武汉安定下来,转学到武汉开始读书。
国小三年级,李广斌成长为一个活泼、调皮的少年,他迷上了足球,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踢球,身体得到了锻鍊,可成绩却明显下滑了,数学破天荒的考了59分,一向隐忍的爸爸发火了,李广斌第一次被重打,第一次被罚跪,第一次被揪着耳朵拖到了学校。面对父亲严厉的“大棒式教育”,老师、同学都为李广斌求情,父亲却冷着脸不为所动。从父亲恨铁不成钢的眼神里,李广斌彻底醒悟了父亲的拳头有多重,他的希望就有多重!父亲给了他一句不太理解的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父亲的怒气里,他知道了为人子女的责任,知道了作为一个小男子汉的担当。在那一瞬间,他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从此刻苦认真学习。

中学时代

1982年小升初考试后,李广斌去了去华师一附中就读。1983年,初一暑假,他因成绩优异,被学校选派参加了“湖北省青少年计算机夏令营”,并因优秀的表现担任夏令营旗手。初二时,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李广斌参加110米跨栏,意外打破了学校历年保持的纪录,这令老师如获至宝,强烈要求他加入学校田径队,这一练就是七年。每天早上别的同学可能还在酣睡,李广斌却要赶在6点半之前到校参加训练,一个小时的严格训练后后才和别的同学一起上早自习。下午的自习课,他也在田径场上奔跑训练。严格的体育训练即锻鍊了他的体能,也磨鍊了他的意志。中学时代的李广斌,经常在各级校园运动会上获得名次,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跨栏比赛第二名,200米第四名,湖北省高校运动会110米跨栏第二名等,并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他不仅是一名运动健将,也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是个勤奋、上进的腼腆少年。
进入高三,李广斌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踌躇满志。可在高考前三个月的一次体育课上,在投掷实心球时对方失手砸到自己的小腿,造成重伤,后又患上了哮喘、支气管炎,无法正常到校上课,成绩受到很大影响。虽然伤势好转后,父亲每天背着他上学、放学一个多月,但高考成绩依然不理想。李广斌当时最嚮往的专业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或华科大建筑系,但成绩相差不少,都无缘进入。最终他被华中师範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录取。李广斌笑称,高中时和父亲一次在华中师範大学里行走,忍不住对绿荫掩映的一幢教学楼多看了两眼,同行的长辈说,那是“教育系”的教学楼。后来当自己知道要到这座教学楼里完成大学学业时,感叹,看来冥冥中自有注定。

大学风采

1988年,李广斌进入华中师範大学教育管理系就读。也许是源于青春激昂的大学氛围感染,也许是源于高考未展现真正实力的些许遗憾,也许是源于骨子里的坚韧、乐观和积极向上,李广斌开始突破自我,由中学时代那个腼腆内敛的少年脱胎换骨,迅速成长为一个开朗、活力四射的阳光青年。创办杂誌期刊,组织大学生家教业务,递交入党申请书,担任年级学生会主席,担任华中师大公共关係协会会长、湖北省高校公关协会联席会总召集人……一时间,李广斌名声鹊起,老师们对他青眼有加,同学们对他羡慕不已。在湖北省各大高校圈中,李广斌的名字也经常被提及,此时的李广斌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浑身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和无限能量。
很多人都知道李广斌是社团红人,却不知道他也是个国学爱好者。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学及心理学是必修课程,那是李广斌的强项,除此之外,他还痴迷上了国学和哲学,身边的朋友笑他不务正业,他却更加地投入和用功。一有时间,李广斌就奔赴各个图书馆,贪婪地汲取着自己的精神粮食,不知疲倦。多年后李广斌感慨地说,我说不清楚为什幺自己会这幺执着地去钻研哲学和国学的科目,仿佛有一种直觉牵引着我往前走,也许仍然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吧。

走出校园

大学的一年,学校安排实习,李广斌被分到了沙洋县的一个乡镇教育组进行教育管理专业实习。在那些破败不堪的乡村中国小里,当看到那一双双明亮而渴望的孩子的眼神时,李广斌被震撼了他们需要读书,需要教育来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那一刻,李广斌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决定投身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来抚慰孩子们的心灵。一个多月的实习期很快结束了,李广斌对教育这份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产生了深深感情,他带着满满的思索和感悟回到了武汉。教育,开始悄悄扎根在他心里,并形成无法磨灭的情结。
1992年,李广斌从华中师範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武汉市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带着踏上新征途的憧憬,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着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每天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模式渐渐显出了沉闷和枯燥,李广斌在困惑中质疑,在质疑中思虑这是实现我人生理想的方式吗?我会不会在日复一日的沉闷中逐渐丧失了理想?怎样才能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方式?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广斌走出学校、走出武汉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迫切地想去看看外面的天地,他需要一种更宽广的视野来重新审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那是李广斌大学时期的老师,也是改写他人生轨迹的领航人。老师问他,愿不愿随我一起去南方创业?李广斌仿佛于混沌中看到了一抹亮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1993年,李广斌放弃了公职,放弃了骨干教师培养资格,凭着一腔热血和执着地信念,登上了南下的列车,随老师走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

商海搏击

十年时间,李广斌跟随老师的团队一起闯蕩于房地产、证券、通讯、广告、进出口贸易、便利店连锁等多个行业,生意起起落落,一时风光无限,开奥迪、宾士,出入亭台楼阁;一时又捉襟见肘,裁员收缩,缩减开支。前后起起落落三次,而在这个商海起伏的过程中,他也看尽人生百态,尝尽人情冷暖,深埋在心底的教育情结总是让他带着一种教育的眼光来看问题。
在企业内部管理和招聘过程中,李广斌发现很多员工和求职者往往对人生的意义感觉很迷茫,对工作和生活很消极、找不到方向,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他们在大学阶段都没有进行过职业发展规划,更谈不上职业指导,他们在中学阶段普遍表现出适应性不强的情况,再追溯到孩提时代,其亲子关係都不是很好,亲职教育似乎都不成功。
在经营、招商等对外销售过程中,李广斌发现很多合作伙伴都伴有各种性格缺陷,如心理焦虑、信任感缺乏、会赚钱但没有幸福感、拚命享受却找不到人生方向等问题,与他们促膝长谈后,都能从孩提时代、学生时代找到根源。
为什幺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渴求心理关怀?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人心出了问题,如何去救赎?用时下最热门的西方心理学吗?冰冷晦涩的专业术语对中国人来说不过是隔靴搔痒,难从根本解决问题。那幺,应该寻求一种什幺样的方式来帮助现有的教育、净化複杂的人心呢?李广斌陷入了新的困惑。
而在2002年到2003年,李广斌也经历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先是与妻子离婚,女儿随前妻生活。接着母亲突然脑溢血去世,没有留下一句话。然后是深圳的通讯公司破产清算。前途未卜,就连脚下踩着的寸土都似乎岌岌可危。面对艰难和压力,李广斌没有倒下,没有退缩,他像一棵在疾风骤雨中飘摇的劲竹,哪怕枝叶凋零也誓不弯下倔强的躯干,顽强的奋起向上,执着地追寻着灵魂深处的梦想。李广斌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总是会说感谢我七年的体育训练,培养了我的进取精神,也形成了我坚强、乐观的意志;感谢我在华中师大的教育经历,让我深种了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感谢我十年闯蕩的职业生涯,让我得以忠诚而执着地守护梦想。缺了它们任何一个要素,我都将无法走到今天这一步。

创业之路

心动力

为人心注入宇宙间最大的能量
2003年,李广斌带着新的心愿与梦想回到了武汉,十年商海沉浮,十年触及灵魂的思索,让他决定投身于“教育救心”的新事业当中,虽然当时已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可都是偏重技能培训,无人关注德行教育,教育救心应该从哪个层面切入呢?李广斌陷入了思考。
7月的一天,李广斌得知多年好友张总的儿子因聚众斗殴被拘留,夫妻俩气得住进了医院,便前去探望。原来,张总夫妇整天忙于生意,没时间管孩子,成绩好就给予物质奖励,成绩差就非打即骂。为了对付父母,孩子学会了“尔虞我诈”,对父母的教导阳奉阴违,流连网咖通宵上网。这次出事就是是因为孩子为了赚钱上网,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私下放高利贷,结果导致双方火拚。张总红着眼圈说“我们成天忙于生意,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很容易染上网瘾出事。孩子成不了气候,我们赚钱有什幺意义呢?你是学教育的,帮帮这些孩子吧!”面对友人的殷切期望,李广斌觉得也许“救心”可以从这些迷途的孩子开始。就这样,在张总的帮助下,李广斌藉助华中师大母校的力量,举办“心动力戒网瘾成长特训营”。
2004年1月,训练营第一期开营,来自全国的18个富家子弟齐聚武汉。儘管训练营实行军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还是逃跑了6个,李广斌和同伴们在武汉的网咖找了一整夜,也没找到。第二天下午他们陆续从网咖回来,可晚上又跑了3个。第三天,当李广斌把他们找回来时,自己也虚脱了。李广斌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心理活动课、团体辅导加个别谘询、军训加生活管理相结合,多种形式混搭,12天与这些孩子的斗智斗勇有了成效,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都拥抱父母、感恩父母,表达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上学。李广斌又连续举办了18期训练班,帮助了200多个孩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扭转偏失,走回正轨。在这个过程中,李广斌发现,追根溯源,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除了问题,或说是在早期的亲职教育出了问题。
逐个与这些训练营毕业生彻夜长谈,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李广斌逐渐意识到,开办戒网训练营,其实是治标不治本,无论孩子是染上网瘾、不懂礼貌还是其他的坏毛病,其根源其实在父母身上,父母对孩子育儿时期德行养成教育的缺失和错位,导致孩子长大后一遇到诱惑,就很容易缺乏自製导致沉沦。德行教育一定要越早越好,等到长大出问题再来纠正,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心性迷失的根源找到了,教育救心要从幼儿开始。
但究竟採取什幺方式,对幼儿进行德行培养呢?李广斌仍然一筹莫展。

百折不挠

在逆境中奋起向上的劲竹
在创办“心动力戒网瘾成长特训营”的,也是在2004年,李广斌还与华中师範大学心理学院共同成立《中国文化与儿童发展》课题组,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係。在帮助青少年解除网瘾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李广斌深切地感觉到,所学的心理学的这些技术方法对这些孩子的帮助总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就是差把劲。实践的尝试,让他在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或理论,对孩子的价值观构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办公室的玻璃窗户将一道耀眼的光芒折射进来,投影到桌上的一本书上,也是一直在诵读和学习的一本书。阳光映照着书名《论语》。在那一瞬间,李广斌豁然开朗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化积澱的文明古国,人心的发源亦在于此,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断层,人心逐渐失去了归宿,才导致了种种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唤醒人们对国学的思考,重温经典。李广斌用十年的实践,终于探寻到了一条实现理想的途径用国学来完善对人心的教育,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孔子那里,去获取教育的智慧,心灵的能量,辅导的药方!

改造“私塾”

专为孩子“德行修炼”提供心灵鸡汤
2006年3月,李广斌来到山东曲阜,虔诚地拜谒了先贤孔子,在肃穆的孔庙里,他再一次灵光闪现为什幺在幼教领域“洋为中用”、“西式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却没有人想到去“古为今用”,打造一个中式教育的现代“新式私塾”,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启蒙,学会做人德行、礼仪处事,奠定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呢?
一个注定能引起中国教育石破天惊的计画正在李广斌心中发酵和酝酿。他决心改良古代的“旧私塾”模式,创办一个21世纪的现代化的“新私塾”,为现代儿童提供一碗终身受用的心灵鸡汤。
,当李广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居然没有一人支持他。有的劝李广斌“现在的家长,都不惜万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你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礼仪,一是不实用,二是见效慢,肯定不会有市场!”
在一片反对声中,李广斌开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李广斌的老父亲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卖掉自己唯一的一所住房,将卖房款和所有积蓄交给儿子后,就和李广斌一起在外租了间简陋的房子居住。接着,李广斌在华中师大找到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博士们,创编教材和教法。他将茶道和《弟子规》整合,结合动画、图片、角色扮演和互动体验,创编了一套《蒙童礼仪》课程。接着他有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创编了一套贴近现代生活的《国韵诵读》课程,教孩子的母语国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006年8月13日,李广斌的第一家现代私塾——“童学馆”,在武汉市,在华中师範大学的西门口,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六楼,隆重开馆!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和教师,在古琴的伴奏下,在中式装修的古色古香的环境中,开始了第一天的“德行礼仪、母语国文”的学习!
开业第二天,武汉各大媒体均头版大幅报导,全国媒体也纷纷追蹤报导,而网际网路上各大入口网站等转载报导达上万条信息。它也成为无数家长眼中一道靓丽的“育儿风景线”!开班半年多,先后有100多个孩子在这里茁壮成长,“焕然一新”地成为一个有孝心、懂礼仪的好宝宝,赢得了家长们的一片喝彩!

中西合璧

打造全球化的童学馆
童学馆刚开业时,媒体一片猎奇和质疑。中央台的百家讲坛推出于丹讲论语,一下子“国学”火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声越来越少,李广斌的员工和身边的朋友们也逐渐不说泄气话了,转而支持他的这个大胆的举动。随后的两年里,李广斌在武汉、大连、郑州等地开了6家童学馆。
为了做好童学馆的研发和发展,李广斌不仅将自己赚来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而且还借债几十万,正当李广斌在艰难经营时,社会上对“私塾”的交锋不绝于耳,2007年,甚至出现有封杀私塾的媒体报导出现。
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文化资源区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这个时候,李广斌与华中师範大学心理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文化与儿童发展课题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定要借心理学,一定要借用脑科学,一定要借用西方人的教学技术手段。这是长时间思考的结果。是要古为今用,是要中和合璧。按照张之洞先生的说法,就是中学问体西学为用。我们要做孩子的文化导师,要做孩子的国学导师。但我们要做心理教练,要做孩子的德行教练。
一定不能封闭复古,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也就是孩子在童学馆打下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积蓄了强大的心理能量,锻造了强大的人格,将来是要走向世界的。将来出国留学,会有绝对的核心竞争力,会受到世界各地其他国家学生的敬慕的。他们拥有中国最有智慧的智慧,再去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时,一定能学习得更好,更出色。
基于这个思路,2008年,李广斌推出了中西合璧的童学馆新版课程体系,相继推出了心之芽、人之初、艺国韵、文曲星、智多星、艺龄童、背诵王、国韵语文、快阅速论、乐诵经典、脑棋思维等十多门课程。VI形象由沉重色调也变得新鲜活泼,让家长们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风格顿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2010年,应全国各地的加盟请求,童学馆正式启动中国大陆的加盟体系,截止2013年年底,全国已经有近100个城市开设了分馆,有十多万个高端家庭接受优质的国学启蒙教育服务。

我们的志向

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和谐
在英国BBC和美国美联社相继报导了童学馆后,很多外国朋友打来越洋电话“美国现在学汉语非常热,我跟几个中文学校校长介绍了童学馆,他们在阅读了童学馆的网站后,非常感兴趣想加盟,希望你能给予我们特许。”
还有在大陆各地的童学馆分馆的家长朋友,因为要移民海外,也纷纷请求特许他们将童学馆开到海外去,家长自己投资,顺便让自己的孩子到海外后还能继续学习童学馆这幺好的课程。
这些朋友的请求,不断地提醒李广斌,童学馆不仅属于中国,它应该属于全世界。
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发展,未来中国文化一定会在世界上重新拥有话语权。在中国教英语和西方文化,成就了一个新东方,而全球教汉语和中国文化,也一定能成就一个童学馆。
李广斌,在他的心中,已经点燃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到全球推广中国文化的梦想!他认为学国学的孩子知书达礼 更易成才!
中国政府积极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中国民间的企业到海外去创办传播中国文化的企业。李广斌在想,他何时启动童学馆的海外发展战略呢?
就这样,在一群充满梦想和责任的人、一群痴情于中国文化的年轻人的努力下,终于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乐观地、实践着他们内心的伟大理想。
起初的嘲笑和质疑的眼光,变成了讚赏和钦佩。如今这条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畅。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泱泱大国显示出“中国气派”,势如破竹。童学馆全体同仁顺势而为,积极发展,默默耕耘。在中国的大地上,他们用自己的那份执着一马当先,奋勇向前。在祖国的各地去承担那份教育的责任。不久的将来,童学馆将走向海外,在全世界去传播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去促进世界和谐。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