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生活百科 2023-02-16 13:40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朱和平(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朱和平,笔名澜石,号东山布衣、竹下客。1954年出生,现居北京。中国管理科学院文物鉴定培训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局级)、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艺术联合会副主席、纪晓岚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国际IPR高级书画师、诗人、作家。

朱和平七岁学书法,十二岁读《左传》,诗、书、画、印皆有成就。他曾遵循清代书法家钱泳“不习小楷,不能称书家”的古训,以佛家闭关苦修精神,多年专习小楷。其小楷作品《金刚经》《道德经》《茶经》《孙子兵法》《毛泽东诗词》等系列宝塔图前无古人(2003年已注册个人专利);其古典艺术篆书(和体篆书)在吸收《易经》意象学、中国书画美学及六书造字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小篆进行充分艺术发挥,别具风格;隶书在汉隶基础上吸取颜真卿、翁同和笔法,雄浑厚重;行草亦有独到之处;绘画主攻写意小品,诗画连璧,雅趣横生;古典格律诗词近苏辛,兼秦柳王孟之风,豪放而不失婉约,更兼田园雅士之趣。与书画并续,相得益彰。成为中国书画界诗、书、画、印、文章为一体不可多得的人才。2012年1 月8日至2月8日, 朱和平书画展在北京王府井吴裕泰茶庄成功举行, 朱和平被业内和媒体称为中国篆书写茶第一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朱和平
  • 外文名朱和平
  • 别名朱和平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主要成就《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
  • 代表作品《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
  • 职务中国管理科学院文物鉴定培训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物简介

朱和平的书画人生及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科学时报》、《中国商报》、《现代商报》、《中国信息报》、《中国书画名家》、《解放军军工报》、《中国中小企业家报》、香港《商务旅游》、《北京晨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商报》、《北京娱乐信报》、《中国书法网》、《中国收藏拍卖艺术网》、《凤凰网》、《贵州博士网》、《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平谷电视台》等上百家报刊媒体广为传播其作品成为国内外高级馈赠礼品。

个人作品

在当代书坛,朱和平与他的书法、诗词可谓尽人皆知。尤其他的小楷、艺术篆书和隶书,无一不被人们所讚许,艺贵创新。他深受传统文化的薰陶,所作自然畅达、墨趣横生、气韵生动、意象联翩,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朱和平的书法厚重新颖,诗词典雅超逸,与绘画篆刻结合相得益彰,尽显一种天生与众不同的精神和气质。

人物自序

余正式写诗填词是界五十岁以后的事。
早在1969年,余虚岁16,与下放到农村的老知识分子常振宾相识,并结成忘年交。老友多次鼓励余学诗学书,并说“凭你资质,不出两年,当有所成。”然余少年狂傲,自认为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诗书小技而为。
余11岁读《左传》,有嗜史如命之弊;又少小体弱,以蔺相如、晏婴肝胆自壮;稍长,有报国志,以管毅为学。当年,余虽对古今碑帖、唐诗宋词有所涉略,但终不为深意。直置1979年,余从北京消防总队代理总队团委书记任上毅然回乡务农,及随后的20多年深居简出的日子里,于诗书路上终无所成。
2001年1月,老友突然去世。面对老友留下的笔墨遗物,回忆自己沧桑无寄,百无聊赖的人生经历,不尽幡然醒悟……
老友常振宾,1945年毕业于北平药物研修所(大专),喜书史,持才傲物、性孤,终生未娶,与人多不和。余曾有联戏曰“学富五车 兼收子建;睥睨群小 不让弥衡。”然其铁骨铮铮,信义如山,与余交往32年,如一如诉,无第二人。余性刚傲物,与老友同,况年近半百,久废仕途之念,或惟诗书可志?
同年清明节,依老友遗愿,余将老友随母葬于北京平谷区南山村二队老沟石湖旁。站在老友墓前,余发誓“十年砺志,重整诗书,以报知遇”。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助。”2002年,余与孙健教授相识,并成知音挚友。孙教授系中国科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导、着名经济学家,正业之余颇好吟咏。孙兄自幼随外祖父诵读古文诗词,家学功底深厚。曾得国学大师南怀瑾、全真龙门派匡道长及枯木派等多位高人的指点,古典诗词功力颇深。且读书破万卷,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余之诗词多得健一(孙健号)兄悉心传授,获益良多,实三生有幸!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灵魂的写真,是人类与大自然血乳交融的呼唤……
台湾老兵高秉涵先生曾说过“没有经历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们说没有经历过艰苦磨难的人,没有对大自然有深刻理解的人,没有资格写诗词。
写诗填词,不仅要讲究格律、诗品、人品,更要讲作者的经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余自诩是一个经历複杂的人,学过医、务过农、当过兵、经过商、搞过机械、建筑、上过矿山,当过党、团、政工干部,做过编辑、记者、企业高管。而让我刻骨铭心、且对余诗词有重要影响的,当属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余以一文弱书生,参与并主持处理北京旺座中心事件。
旺座中心位于北京CBD核心位置。因开发商内部矛盾,于2005年1月2日,引发震惊国内外的旺座中心事件,双方暴力冲突持续一年多,引起诉讼案件430多件,涉诉金额超过14个亿,被媒体评为2005年中国房地产十大丑闻之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无休止的谈判、诉讼、拍卖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不理解所形成的压力,一言难尽……。余有过岳飞《满江红》样的冲动,有过屈原《离骚》样的感慨,有过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悲愁,有过辛弃疾《水龙吟》中的无奈。余想过汨罗江的呼唤,想过田横五百壮的豪歌。余以书生肝胆,问家国忠烈之贞,效贤德信义之举;以苦人诗句,寻天地之慷慨,放古今之情怀。这其中“看人生血泪,惟愁苦了得!”
“羽扇功夫文士胆;风流文字苦人诗。”正是旺座中心的血和泪、同情和友谊,给了我诗的涌动和灵魂。反过来,是诗的招唤,给了我逢难而进的精神和力量。诗人的生命力来源于实践。艰苦丰富的经历是我们作诗的真正源泉。
此集共收录本人自2006年至今的词200首。因考虑今人读音习惯,并自己方便,合今韵用之。书中插图200余幅,除历年作品外,多为春节前后的原创作品。
词源于唐,兴于宋,复于清。而今,词家甚少。而与之同悲的是今人已多不研修中华文化的本源。提起中华文化,动辄孔子曰、孟子曰,孰不知中华文化的根在字里,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在诗里,中华文化的源泉在阴阳互根,平衡即稳,五行生剋,天人合一的自然“道”中。中华民族之所以称大汉民族,字称汉字,是因为代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的字到了汉代,从结构、读音、书写方法才基本定型。遗憾的是,若大中国,至今没有一所汉学院,没有一个汉语系。置此,古文字之不修,古诗词之凋落,其原因可略见一斑……
“五四”运动后,提倡新体诗、简化字。简化字确给人们书写带来了方便。而新体诗多俗而无味,难有生命力,而为人所弃。这就是毛泽东提倡新诗而很少写新诗,臧克家、闻一多、郭沫若等晚年转工旧体诗的结果。
余于词,只破皮毛。然固而为之,只在传递之功……
书画同源,诗书一体。余于实践和理论,更多的融进对《易经》意象学和传统诗、书、画美学的研究和探索,立足寻本求源,开拓创新,增加新的生命力。
爱因斯坦有一个圈的理论你处的圈子越小,你与外界接触面越小,需要学习的知识越少。相反,你处的圈子越大,你与外界接触的面越大,需要学习的知识越多。
当年,余年少性狂,是在井下看世界。而今,来到海边,痛感自己的不足。
本书已动议三年,迟迟不敢面市,惟恐品拙乏味,有污读者视听。
于此,谨向读者朋友深表歉意!并请批评指正。
朱和平
2013年4月于东山草堂

诗词作品展示

朱和平词选
上一篇:扪心问诊3 下一篇:爱上未来的你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