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坏影响胃健康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时,胃口就没有食欲;当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则食欲倍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的确可以称做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而许多胃病的发病也是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的。 要想胃变好,心情要变好。
人的胃肠其实是有“情感”的器官,它们的蠕动尤其是各种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支配下进行的。人在愉快的情绪下进餐,消化液会大量地分泌,胃肠道蠕动也加强,使消化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有益于健康。相反,在恶劣情绪下进餐,则可能导致消化功能降低,甚至发生紊乱。如果长期在恶劣情绪下进餐,就会患各种胃病,最常见的有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等。
中医很早就提出了“暴怒伤肝、过虑伤心”的观点,现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情绪长期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下,会导致肌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一些变化,一般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典型的就是胃病。由于人的大脑中食欲饮食控制中枢和情绪控制中枢离得比较近,细胞活动会相互影响,所以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直接表现为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只有极个别情况是食欲旺盛,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肯定就会对胃造成一些伤害,引发疾病。
${FDPageBreak}
消化道疾病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已为人知,如当人们情绪愉快时,胃粘膜分泌及血管充盈增加,胃壁运动增强;当抑郁悲伤时,粘膜分泌下降,血管充盈度低、胃壁运动减弱;当怨恨敌意时,粘膜分泌、血管充盈大为增加,胃壁运动更加增强,最终产生消化道疾病。反过来,躯体疾病又可影响情绪,很多消化道疾病往往伴有抑郁症。在治疗这类病时,不仅要给予制酸,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等常规治疗,要结合抗抑郁治疗。
,现在很多胃病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但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心理医生,不少胃病患者病情迁延难愈的原因就在于不重视心理治疗。专家建议,胃病治疗不能单纯依靠药物和饮食调节,治疗的,一定要注意克服不良心理、不良情绪,保持愉快心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坏心情是一种“毒素”,我们绝不能对这些心理问题掉以轻心。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重要性。经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胃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过敏性皮炎等几十种常见病均与人的情绪、心理有着莫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