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猛于虎” 7类药服后千万别开车

健康新闻 2023-06-03 07:26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酒驾猛于虎”,殊不知“药驾”危害同样不能小觑。“酒驾”顾名思义就是喝了酒开车,所谓“药驾”,则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由于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而很容易酿成祸患。有关资料表明,在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

并不是我们遗忘了“药驾”的隐患,就可以避免因药驾带来的危险。之前沪宁高速一台迈腾失控撞到隔离墩,车身翻滚数十米,司机幸存。经过事故调查发现司机患有感冒症状,车主在出发前吃了两片感冒药,加上长途疲劳驾驶,药劲上来后不时想打瞌睡,最终导致失控撞车。

临床上服用后会影响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多是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感冒。由于这些药物中含有抑制中枢神经的成分,人在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头晕、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驾驶人的驾车安全。

对于“药驾”,大多数国内车主的认识很少,甚至有些根本都不清楚药驾的危害。这与国内交通安全教育单薄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个原因就是因药驾导致的特大交通事故和频发性交通事故不多,远远少于酒驾和飙车,所以药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们不能因为案例的占有率而忽视它。药驾比较隐性,和酒驾不同,酒驾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出来,药品多种多样,有些药品并不经过血液,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因为药驾而导致的事故原因并没有被纳为药驾。

药物都具有确定的剂量和用药的对象,从药理学角度看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超过了酒精,甚至一些中药乃至保健品也可能影响到交通安全。一份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的事故率,达72%;而吃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率达97%。

无独有偶,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以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美国科学家对18882个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员身上采集的血液样本和体液中发现,乙醇阳性率接近18%,数据的呈现,让我们对药驾所存在的隐患不可小觑。

曾经有报告预测“长期服药车主,在几年后的事故率会远远高于正常车主,药驾虽然占交通事故原因里很小的一部分,但危害确实存在,尤其是有抗抑郁、解热散毒、降血糖、抗心绞功能的药物。”

如何避免“药驾”危险

在了解了药驾的危害之后,其实,我们平时可以完全避免药驾的隐患,服药已经代表身体不适和不健康了,如果患病在身尽量不要亲自驾车,更不应该吃点药勉强驾驶,注意休息才能恢复健康,如果真的需要服药驾驶,那么以下这些药物的服用一定要谨慎,不了解之处还需要多咨询医院医生。

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当晚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抗组织胺药如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赛赓啶和安其敏等,因其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抗感冒药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服后产生较多的副作用。驾驶员可改服不含组织胺药的感冒药。

抗焦虑药如丙咪嗪、多虑平和苯乙肼等,常伴有疲乏嗜睡、视野不清、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若出现此种种迹象,则应暂停驾车,就地休息,以策安全。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心得安、消心痛和心痛定等的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这是因为血管扩张而致;还有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致的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

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及后马托品等,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噪、幻觉、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此时应绝对避免出车。

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美西律和心得安等,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该药还可使人反应迟钝,对瞬息万变的“交通事变”不能当机立断,易致车祸。

人都会生病,都会有不健康的时候,也并非说药驾就会出事故,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在急性病服药的情况下还是应当避免驾驶行为,如果是慢性病需要服药,那么也要避开药性发作期。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