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不必都倒掉
“吃剩菜易中毒”子虚乌有
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引起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表现为机体缺氧的症状,出现心慌气短、口唇青紫,严重者可因严重缺氧导致昏迷甚至死亡。除误食亚硝酸盐纯品外,多数亚硝酸盐中毒与蔬菜有关。例如在上世纪 60 年代,发生了一起因食用大量腐烂的蔬菜而出现群体性肠源性青紫症的事件。一时间,很多人都不敢吃剩菜了。但实际上,这一说法子虚乌有。
亚硝酸盐哪里来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含氮物质并转化成氨基酸,进而获得蛋白质来促进自身的生长。而土壤中的含氮物质有一类为硝基态氮(如硝酸盐),它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再逐步还原成氨,植物性食品基本上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只是谷类食品由于食用部位为植物的子实,亚硝酸盐含量低。而蔬菜由于食用部位多为植物的茎叶,因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在蔬菜收割时,氮的转化过程被中断,各种中间产物都会存在,因而蔬菜中必然存在亚硝酸盐。但如果转化过程顺利,则中间产物的累积较少。所以,当天气较好,阳光充足时收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低;反之,雨天收割的蔬菜则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中毒是由烂菜起
蔬菜在收割后,其本身的还原酶并未破坏,仍会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加上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表面会污染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也会产生硝酸还原酶。蔬菜如果存放一段时间,亚硝酸盐会大大增加。上世纪 60 年代发生的群体性肠源性青紫症事件,就是由于食用的蔬菜已发生腐烂,亚硝酸盐含量大大增加所致。加上长期饥饿造成人体胃酸分泌不足,导致胃内细菌大量繁殖,也能促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在胃内转化成亚硝酸盐。
,新鲜蔬菜经过清洗和烹饪会杀灭大量细菌,而且蔬菜中的酶会遭到破坏,烹饪后的菜短时间存放,尤其是在冰箱相对低温的条件下存放,亚硝酸盐的含量不会增加。即使是剩菜,在食用过程中已受到细菌污染,但在冰箱里短时间存放,也不会产生多少亚硝酸盐。
如何看待致癌性
关于亚硝酸盐致癌可能是由人们对文字的误解所引起的。在某些食品中存在称为 N- 亚硝基化合物的物质,包括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俗称亚硝胺。
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性,但它可以与蛋白质的腐败产物胺结合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性。
亚硝酸盐与胺结合需要合适的反应条件
1. 存在合成亚硝胺的酶。合成亚硝胺需要亚硝胺合成酶的作用,而合成亚硝胺的酶多由细菌产生。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中残存的食物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产生胺类物质,并在细菌产生的亚硝胺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亚硝胺。除了口腔,发生细菌感染的胃和膀胱也能成为细菌合成亚硝胺的场所。
2. 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的合成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 185 ℃时才会产生。而加热剩菜一般不会使用这样高的温度。
可见,剩菜一般不会产生亚硝酸盐,不必把过夜的剩菜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