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拼车成为一种习惯
近来,“拼车”悄然兴起,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一项5952人的调查显示,九成人愿意拼车上班,其中四成人拼过车。尤其自7月20日实行单双号限行以来,拼车网站也着实跟着火了一把。
毫无疑问,拼车是好事。其一,减少机动车数量,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量,有利环境清洁。以北京为例,2007年8月17日—20日进行的“限行演习”,就抢出4个二级天。仅在限行6小时后,空气污染指数就降为91。其二,拼车使有限的道路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运用,主干道的车流量下降30%,道路更通畅,事故率也随之降低。
不过,在使道路通畅、空气清新的,拼车也引来不少争议。,拼车是新事物,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与保障,这就给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匪徒以可乘之机。,一些人认定,拼车与黑车无异,一旦出事只能自己扛着,谁让拼车没有“合法化”呢?
接下来,拼车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拼车过程中倘若出事故,必然带来权责不明确的纠结。在我国很多地方,拼车还是被认定为违法运营,称其扰乱了市场秩序,并应给予打击。法律没有赋予拼车的合法性,自然也就不会明确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而与此相比,以我国大连为例,要求出租车必须缴纳“驾内险”,如果乘客发生交通意外,按照相关法规规定,保险公司就要支付相当数额的保险金。而非运营车辆并无此硬性要求,,当拼车出现事故时,拼车者之间的权责纠纷必然产生。可见,保证安全堪称重中之重。
拼车存在安全隐患,那么随着北京限行的结束,人们是否应该结束“拼车生活”呢?我认为大可不必,而且应该继续下去,让拼车成为一种出行习惯。在国外,不少国家就通过各种制度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例如一辆车里坐不够两个人不许上路;建立社区拼车组织,帮助人们更好地寻找拼车伙伴等等。
可见,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停止拼车,而是要让它成熟化。一方面,应该制定与拼车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拼车的含义,将其与黑车区分开来,打消人们的顾虑与疑惑。另一方面,要对事故权责进行明确规定,让更多的人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放心拼车。,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一旦出现违规行为,能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通常、有效的举报途径。该部门不仅要起到监督作用,最好还能正确引导、完善拼车市场。,拼车者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才是最为根本的。慎重选择拼车伙伴,保护好了自己,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马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