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时节 防潮时刻准备着

健康新闻 2023-06-03 08:52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踏入潮湿季节,不但衣物难干,就连墙壁都是湿漉漉的,艳阳暂难得盼。空气湿度经常超过80%,湿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一些卫生死角成了细菌繁殖和活跃的场所,霉味隐约可闻。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家居环境还是我们的身心,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有何妙计能助我们安度这一特殊时期,驱走因阴郁潮湿带来的种种不适?

  家居防潮篇

  除湿机方便石灰木炭实惠

  春雨绵绵,家居防潮成了令主妇们头痛的重要“功课”。但家居用品多,要每一件都做到专心防潮,很多人可能未必有这个耐心,而且也有一定难度。专家指出,最关键是要做好整体防潮,让整个家居大环境的湿气下降,所有的物品自然也会更加干爽。,整体防潮做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关键性作用。

  各种防潮的办法五花八门,除了用空调抽湿以外,还有专门的除湿机、烘干机,而石灰、木炭,甚至在屋内生盆火等“土法”都能起到作用,到底选哪种更有效更划算更适合你呢?好好比较一下,心里就有数了。

  记者最近走访广州市几家电器卖场发现,除湿机已经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各品牌除湿机价位多在两三千元左右,比起一般的空调还要金贵。消费者难免在心里打起了算盘冬天用不着除湿,夏天空调更方便,值不值得专门买一台除湿机回家?空调和除湿机相比,前者在抽湿的也在降温,在潮湿闷热的“桑拿天”无疑是首选;后者的耗电量更小,效果好,除湿的保持恒温,有的还具有烘干机功能,如果家中湿气严重,屋中有名贵家具、书房或者类风湿患者,可以考虑常备。

  在各大型超市,市民们也纷纷开始购买各种吸湿产品。吸湿盒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吸湿产品,一般由氯化钙颗粒作为主要内容物,大部分还添加了香精,集除湿、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于一体,多用于衣柜、鞋柜;吸湿包的原理与吸湿盒相似,多用于密封空间,内容物以吸水树脂为主,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果冻状,不易散成碎末,可广泛用于衣物、电器等物品的吸湿,效果较佳。

  防潮要因地制宜

  要达到理想的防潮效果,还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除了上述现代化的商品外,专家还介绍了不少土方法来减少房间里的湿气。刘凤斌谈到,如果家居的楼层较高,没有下雨的日子可以尽量开窗通风,散去屋内湿气;在下雨天或者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的话,则应该尽量关闭门窗,避免室外的湿气进入房内,可用风扇风等办法。

  如果住的楼层较低,地面潮湿时甚至会渗水珠。对于这种情况,刘凤斌建议房间可以在屋角放置一箱石灰或木炭,还可以在地面铺上一层报纸或废旧的衣服床单,以尽快吸收水分减少水状湿地。“石灰、木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易产生飞沫,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据说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而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也很方便。

${FDPageBreak}

  六大“锦囊”助你家居除湿

  家电防潮

  大家电应尽量摆放在通风的位置。洗衣机应该放在垫高的位置上,不要摆在浴室,防止细菌在潮湿环境中滋生后通过衣物感染身体。

  湿气重时,可以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机器内部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有助于驱散机体内的潮气,防止电器短路。

  浴室防潮

  多开排风扇,开启时要将浴室门关上,尽量让地板保持干爽。洗衣粉是很好的除湿剂。打开新的盒装洗衣粉,在塑料膜上戳几个小洞,放在需要除湿的角落。洗衣粉吸饱水分结块后可拿去清洗衣服,一点也不浪费。

  厨房防潮

  厨房湿气重会引来蟑螂、虫蚁,防潮形势更严峻,建议多开抽风机,或每天用风扇吹吹。还可就地取材、废物再利用。如厨房常用的苏打粉可以吸收湿气。爱煮咖啡的人还可将用过的咖啡渣放进纱布袋、干净的旧丝袜或棉袜中,制成方便好用、兼具吸湿除臭双重效果的小除湿包,放在厨房的角落里。

    衣物防潮

  梅雨天衣服易湿不易干,如果没有烘干机,衣服洗完后要拿电风扇、电吹风先吹一吹,再挂起来晾。在衣柜里可挂防潮剂,不过最好要吊挂在衣物上方约10厘米处,这样其有效成分才能充分挥发。尽量少开衣柜,以免吸湿性较强的棉、麻、丝、毛等织物霉变。

  食品防潮

  食物尽量放在冰箱。香肠、火腿等肉类腌制食物,可用棉签蘸上少许菜油,均匀地涂抹在表面,然后将其挂在通风较好的地方防止霉变;香菇等应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保存,如表面稍有霉花,可刷去霉花并加以烘烤,不要水洗。大米中放入少许海带,可杀死害虫抑制霉菌。

  药品防潮

  西药中的糖衣片、颗粒剂(冲剂)、胶囊、泡腾片容易受潮变质。家庭存药可用保鲜袋,有的药品也可以用加盖玻璃瓶或密封的塑料盒贮存,或加入一些安全的干燥剂。中药材的话,如药材量较多,可集中存放在密封箱;如量较少且药材较一般,可存放在冰箱内;但若是较贵重的药材,如虫草、鹿茸等,可先用密封袋封装或防潮纸包裹,放入米缸底部。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