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压:别把自己当“圣人”
教师成心理疾病高发人群,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教师健康
专家称增强心灵的调节力与承受力是根本解决之道
据媒体报道,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余虹在家中坠楼身亡,警方经现场勘查,排除他杀可能,余属于高空坠亡。按照死者遗嘱,其个人藏书将全部捐赠给人大文学院。
余教授辞世后,因其一篇博文《一个人的百年》中关于“生与死”的争论引起了大家的揣测,有知情人透露,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抑郁症是其选择这种极端方式的重要原因。
教师成为心理疾病高发人群
余虹之死虽然只是“个例”,但像余虹一样存在心理问题的教师渐渐多起来。教育部曾对中小学健康课题组进行了一项心理调查,一共有2292名教师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16.56%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问题,2.49%的教师患有心理疾病。在调查问卷中,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时,使用诸如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大量消极词语的,占有很大比重。
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肖劲松副教授说,教师职业由于本身有其特殊性,如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所以有人将教师职业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学生和家长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受家庭宠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中学生难教难管,他们厌学、不守纪律。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也很苛刻。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推给学校,既要求素质教育,又要保证考上好学校,让教师承受过大的压力。
心理解压要注意自我调适
沉重的心理压力也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应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创设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大胆而充分地发挥自我。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教师不要刻意去塑造“圣人”形象,不要和学生“较劲”,要注重工作与休闲并重,切莫“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作为一名师者,在心理学方面的自身“修炼”是解决工作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不断修正自我的人生观念,不断改变对工作的看法,从而彻底摆脱工作焦虑的困扰,成为一名会教、乐教的健康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增强心灵的调节力与承受力,是解决工作焦虑的根本方法。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师心中的这个“铃”,还是要靠自己去解。
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可通过运动和与朋友交流等方法,及时排遣不愉快的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