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竟让她脑溢血致死
去年初春,邻院的吴老太太因糖尿病而导致了轻度偏瘫。从此,她的心理和情绪便坏了起来,对老公的一举一动都看不惯,对儿媳女儿也是莫名地发火,对邻里也失去了热情。孰料,刚熬过酷夏,她因脑溢血突发而撒手人寰了。我的另一位老友,因一桩事处理得不理想,心理失去了平衡,导致整夜失眠、心神不宁。
这两桩不幸的事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的情绪“受了重伤”。中医《内经》对人的主要情绪受伤而导致的危害作了警示,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说明一个人任何过激的感情冲动(受伤),都会对身体带来直接危害。时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纷扰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大至天下,小至家庭,各种矛盾和不顺心之事,都会时时碰撞着每一个人的心,特别是老同志,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支配感情能力脆弱,一件小事,或一次突然的意外打击,便会引得火冒三丈怒发冲冠,或烦躁焦虑心灰意冷,由此很可能使原有的疾病突然加重,甚至造成猝死或早逝。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安全安静的状态。”这个安全安静的内涵,对于人来讲,就是要有一个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一个好的情绪,并且不能使情绪受伤。对于我们老年人,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情绪不受伤呢?首先要胸襟坦荡,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对此,老年人一定要淡泊名利豁达超脱,不为物役,不使心悲。遇着愤然之事,要学会戒恼怒不生气,平稳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心静如水。要记住,即使别人有意的伤害,也不能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受伤。其次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戒恼怒,不生气”,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古人说:“能读书,方必博,能养气,量必宏”,唯此,才能遇到令人恼怒的事,做到“行忍情性”。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自己不被人理解,尚无愠怒之色,这是君子“待人以宽”的博大胸怀。因此,欲要养怡好自己的情绪,必先做到品行上有德,学识上有诣,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小利不争,小愤不发,去恼怒而坦然,视名利如粪土,心归宁而情怡和。最后是要善于调节和化解不良情绪。人非草木,不可能无七情六欲,对于因受刺激而滋生的不良情绪,一定要善于调节和化解。这其中的方法,一是自我宣泄法,找好时机、找准对象,倾情发泄一番,使情绪逐步趋于平静。二是精神化解法,即对烦心事要装糊涂,对伤害你的人要学会“换位”体验,用阿Q的精神来自我安慰和宽容对方。三是转换环境移情别处。遇到情绪受伤时,不妨转换一下环境。如外出旅游,寻乐观景,找友聊天,与人对弈,唱歌跳舞,打球垂钓等,以此来淡化忘却不良的情绪。这样,即使情绪受了伤,也会很快被治愈和抚平,让自己重新愉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