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无关“有趣”或“无趣”
陈翔当年在学校成绩拔尖,毕业时有两个选择,一是留校当教师,二是到大报当记者。陈翔的兴趣在于当记者或编辑,可教师一职却更稳定。思来想去,他最终选择了留校当教师。
周围那些为生计奔波忙碌的熟人、朋友,都羡慕他作息规律、收入稳定,还有寒暑假可以出去旅游,转换一下心情。可几年下来,他开始感到失落和压抑。在众人心目中,教师乃教书育人、备受尊崇的职业,可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换口饭吃的职业而已。上完几节课,他拍拍屁股就走人,年年重复着同样的教材、教案,很少去想如何活跃课堂,如何生动地讲述教学内容。同事中,有的积极争取“优秀教师”之类的荣誉,有的忙着晋升,可他样样提不起兴致。他想,也许从事教育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内心深处始终耿耿于怀吧。一方面,他为自己庸庸碌碌而压抑;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提不起劲做事而痛苦。
陈翔想起一句话“工作没兴趣就没激情,没激情就很难做好。”考虑再三,他辞职去当了记者。
最初,陈翔的确特别有冲劲,跑现场、写报道,乐此不疲。整天东奔西走地采访写稿,令他有些体力不支,内心却满载着激情。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写的报道定稿时,经常被大段删减,甚至被改得面目全非。接下来,又屡次遭领导批评,提醒他要注意措辞。更有些使他自鸣得意的文字,则根本没机会见报。为此,他好几次和领导搞得互有不悦。
难道工作注定就是无趣的?即便是原来有兴趣的,一旦变成了职业,也就不再有趣,更不再有激情。
【专家点评】我们的心理满意度取决于现实和期待的比值。如果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期待越高,满意度就越低;反之,期待越低,满意度就越高。所谓“知足常乐”也。
陈翔当初选择当教师,只是看中教师工作有规律,有假期,本身对教育事业不太感兴趣,也没有什么事业追求。所以,为了工作没激情、做不出成绩而跳槽就有点奇怪。只能说,后来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原来期待低而现在期待高了,满意度就直线下降而导致跳槽。
之后对报社的腻味,也是基于他对报社工作存在的困难预期不足,期待过分理想。结果一碰上个不理想或不合他口味的领导,就感觉大受挫折。应静心反省一下,到底哪方面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自己工作能力有问题,自己觉得好的其实别人并不觉得好,要当个真正的好记者,还得好好打磨自己的实力;可能是自己对记者行业的特性缺乏确实的了解,期待过于理想化;可能只是这个单位的领导有问题,换个单位有个欣赏自己的领导,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重新找回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点评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斌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