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可以介入治疗吗?好处都有什么?
肾结石,这一肾脏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如悄然来临的访客,给泌尿系统带来一系列困扰。当尿中的某些成分在肾脏内结晶形成结石时,便可能引起疼痛、血尿、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无疑是对肾脏健康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困境,及时治疗成为关键。那么,如何妥善治疗肾结石?介入治疗是否可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介入治疗的神秘面纱。
确实,肾结石是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但并非所有的肾结石都适合介入治疗,其适用性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具体情况。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两种常见的介入疗法。
首先是非血管介入治疗,例如经皮穿刺活检。这种检查方法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肾脏的病理类型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大部分的肾脏疾病来说,肾穿刺活检术是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而且这一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另一种则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栓塞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时使用。当出血无法自行停止时,就需要通过介入手术对血管进行栓塞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出血症状在肾脏切开取石手术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后较为常见,尤其是当肾脏上的创伤尚未愈合时,可能会导致动脉持续出血,表现为血尿或造瘘管出血,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这时就需要紧急进行介入栓塞手术。
介入栓塞手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送至肾动脉位置,注入造影剂进行精确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使用各种栓塞剂使该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手术,介入疗法治疗肾结石的创伤更小,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少,术后恢复迅速,且并发症较少。但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肾结石都需要治疗,也并非所有的肾结石都适合介入治疗。结石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都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小于0.4厘米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而小于1厘米的结石可以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对于大于1厘米的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和介入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肾结石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疗法,让肾脏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