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如何引发身体病变的?
由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该疾病往往会消耗人体的大部分体能,对生理扰乱甚大。胰腺癌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黄疸及其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重度消瘦及营养不良所致的全身一系列改变;高血糖或低血糖等内分泌改变。
1.黄疸
进行性加重是胰腺癌的一个突出症状。当胆胰管阻塞则影响脂类食物的消化、吸收,致而维生素缺乏以及依赖维生素K的一些凝血因子(凝血酶原、Ⅶ、Ⅸ、Ⅹ因子)缺乏。长期胆管梗阻导致肝功能损害,亦可导致其他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Ⅴ因子),并容易发生纤维蛋白溶解现象,致使手术野广泛渗血。注射维生素K后,凝血酶时间恢复至正常或接受正常时,再行手术时,则渗血可以明显减少。
严重的阻塞性黄疸的另一严重问题是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黄疸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肾脏灌注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低;黄疸增加肾脏对低血压、缺氧的易感性等。高胆红质血症本身即可造成肾小球、肾小管的严重损害。对诊断明确的乏特氏壶腹周围癌,在经术前合理的纠正全身状况后,应早期手术,术后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2.消瘦
消瘦是胰腺癌的另一突出表现。消瘦的原因往往是因摄入量不足,持续疼痛,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长时期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则导致体内的蛋白质成分如肌肉、心肌、酶、抗体蛋白的耗损,使这种病人更容易发生手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随着组织的消耗,体重迅速下降,全身总血容量亦随之减少,红细胞容量亦下降。对此则身体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如全身血管床收缩,以适应于降低了的血容量,使血压维持于一定的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额外失血、失液、循环血量锐减,则血压迅速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在术前进行积极的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其免疫能力,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如术前短期的给以静脉辅助营养或要素饮食(2周左右),可改变病人的全身状况,扭转负氮平衡。
3.内分泌的改变
胰腺疾病病人可能患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症。对于外科手术病人,血糖过高、过低均是危险的。而手术前后又常常有使血糖过高或低的因素如..、创伤、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输入高渗葡萄糖、禁食、胰岛素应用过量等。通常情况下糖尿病人术后维持尿糖+~++为宜,这样即可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危险。
,术前应予以积极纠正,使其达到正平衡。如水、电解质、维生素K、C、凝血因子、白蛋白的补充。
胰腺因为该病是个慢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之所以得这个病,主要是人体脾胃虚弱,抵抗力降低,对外来和内在的邪气抗争无力,导致病邪聚集在胰腺部位,因为正气虚弱,所以反过来对癌的生长的控制力度不够,导致癌生长加速,这就出现了恶性循环。
胰腺癌患者一般体质虚弱,脾胃不好,不思饮食,消化不良,有时候上腹部疼痛和饱胀,大便也不正常。如果长在胰腺头部,还可以压迫胆总管,患者出现黄疸和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出现皮肤瘙痒。
患者一般都很消瘦,吃饭不好,如果转移到肝,可能因为肝功能不全而离开人世,也有转移腹腔的,出现大量的腹水,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既无法用药物排出,也无法用抽水的方法来解决,因为,人体产生的蛋白太低,不解决低蛋白血症,就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腹水会不停的生长,部分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
当前争论较多的是对深度黄疸的处理一种是经PTCD引流以改善症状再行手术,一种是不应行PTCD引流。
Nakayama对胆红质超过171μmol/L时,对108例患者PTCD(PTBC),死亡率由28.3%降至8.2~6%。Braasch指出当胆红质高于342μmol/L者死亡率为22%,低于此值者死亡率为13%。Denning报道胆红质低于102.6μmol/L者,无术后并发症死亡,他又报道经术前做PTCD者,手术死亡率由25%降至16%
术后并发症由56%降至28%。Pitt等认为PTCD组与对照组死亡率相同(分别为8.1%、5.3%),Pherson等(1984)报道PTCD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32%、19%)。而PTCD组出血、感染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
1988年全国胰腺疾病专题讨论会纪要“对于这种恶性梗阻性黄疸在术前是否先期引流(如PTCD)不能一概而论,如病程短、消耗轻、估计能耐受手术,作不作先期引流,后果区别不大,一般不作常规引流”;“因作PTCD发生并发症(出血、感染、脱管、胆漏等)的机会多,一旦发生后常会失去有效切除的机会。若高胆红质血症已累及肾功能,则为保护肾脏,应考虑先行引流术”。
我们所经历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绝大部分术前不予以先行引流。在积极的术前准备下予以手术。若行PTC检查时,一般的在手术的前1天或手术当日进行。手术前1天进行时,待造影结束后应尽量将积存的胆汁抽净,一般不会引起胆漏。
湘120健康网网( www.xiang120.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