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大魔王,包揽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多项第一!真的不打算戒烟

癌症预防 2023-09-16 19:32癌症预防www.aizhengw.cn

  1  :恶性肿瘤之王!

  首先,跟随界哥来看一组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最新统计数据:

  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郝捷院士,及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教授团队,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347个登记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于Cancer letters上发表了我国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研究[1]。同时,中国癌症杂志也刊发了郝捷、陈万青教授的《2013 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2]。

  据此,郝捷院士针对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已有过精彩演讲。我们截取图片如下:

  研究数据显示:

  肺癌发病率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

  男性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

  女性发病第2位的是肺癌(第1位是)。

  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

  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

  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2位的是肺癌(第1位是乳腺癌)。

  农村地区发病首位恶性肿瘤无论男女均为肺癌。

  肺癌死亡率

  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的是肺癌。

  无论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的是肺癌。

  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无论男女均为肺癌。

  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无论男女均为肺癌。

  此外,在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发表在CA CANCER J CLIN(IF = 187.04)的研究[3],阐述了对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的预测,尽管纳入中心数及样本数不如前者研究,但肺癌同样显示出在恶性肿瘤中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地位。

  触目惊心有没有!

  肺癌包揽各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俨然肿瘤界黑老大!

  而在肺癌发病及死亡率的发展趋势方面,2000年至2013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男性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死亡率则在下降。

  2  吸烟:绝大多数肺癌的源头!

  正因为肺癌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有必要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约有85%-90%的肺癌病例由吸烟引起[4]。香烟烟雾中含有诸多致癌化学物质,如N-亚硝胺、苯并(a)芘等[5]。同样,接触吸烟者的“二手烟”也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

  肺癌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等疾病史、肿瘤病史、肿瘤家族史以及暴露于其他致癌物(如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和柴油烟雾等)等[6]。

  目前尚不清楚激素替代疗法(HRT)是否影响女性罹患肺癌的风险。有20多项研究已经发表,但结果并不一致。在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中[7],雌激素联合孕激素HRT治疗后妇女的肺癌发病率没有增加;但是非的死亡风险增加。而在仅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中肺癌死亡的发生率或风险并未增加[8]。

  近年来,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而最开始支持空气污染和肺癌潜在关系的证据来源于对暴露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工人的职业病研究。当然,西方国家已有探讨PM2.5与肺癌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9,10],并得出两者呈正相关的结论,我国也有得出类似结论的研究[11]。

  但大气污染在个人层面很难有所改变,所以戒烟、减少二手烟以及避免致癌物的暴露才是我们能付诸实践的。

  对于临床医生,如何评估个人肺癌的危险因素,从而做出适合的筛查建议,可以参考最新2018V2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其中,针对肺癌危险因素的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吸烟史

  氡暴露史

  职业暴露

  肿瘤史

  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

  疾病史(COPD或肺纤维化)

  烟草暴露(二手烟)

  出现肺癌相关症状

  既往肺癌患者

  3  LDCT:肺癌筛查首选

  由于肺癌早期症状隐匿,只有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不适,所以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肺癌预防应该主动从人群中选择高发病风险人群以保证多数人有机会接受适当的防治措施。

  首先,戒烟是一级预防范畴的重中之重,之前说到,约87%的肺癌死亡是由吸烟引起,戒烟毫无疑问是初级预防最可行的方法。

  而正因为可以实现肺癌高风险人群的高度选择,筛查手段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在肺癌I期就确诊并治疗,肺癌患者大约有80%的机会生存五年或更长。对于已经转移的肺癌,五年生存率仅有大约4%。筛查就是为了在早期发现肺癌,及时干预。

  经过多年的探索,早期的临床研究如MSKLP、JHLP、MLP[12-14]等均无法证明痰细胞学或CXR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NCI的PLCO研究进一步否定胸片在筛查中的作用[15]。

  而CT作为肺癌筛查常规手段的决策需要归功于NLST研究,该研究纳入5万多名年龄在55-74岁,烟龄大于30包年的受试者,对比低剂量CT(LDCT)与胸片平扫的筛查效果,得出通过LDCT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及7%全因死亡率的惊人结论,伴随着欧洲NELSON等研究,肺癌筛查跨入CT时代[16-18]。

  根据2018V2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临床医生经过危险因素的回溯,将评估后的患者分为3个水平组,其中低危及中危组患者不推荐进行肺癌筛查,而高危组作为筛查的对象,需要医患双方考虑利弊后共同决策筛查方案,推荐筛查手段是低剂量CT(100-120kVp并且40-60mAs或更少)。

  高危组的3条标准(均需满足):

  年龄在55-74岁之间;

  烟龄至少大于30包年;

  戒烟不到15年;

  (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可适当放宽上述标准)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群,不建议常规的一年一次的肺癌筛查。

  此外,肺癌也可能会表现为以下这些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肺癌,更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的。但是,一定要去看医生,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咳嗽持续不退或恶化

  深呼吸咳嗽或笑时胸痛往往更严重

  声嘶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

  或铁锈色痰

  原因不明的呼吸急促,感到疲倦或虚弱

  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感染,如和

  新发喘息症状

  除了降低肺癌死亡率等显而易见的好处外,临床医生也要清楚地认识肺癌筛查风险的存在,以进一步评估筛查手段是否真的对患者有益。通过LDCT的手段筛查肺癌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有:

  假阳性结果导致不必要的检查、侵入性手段(包括手术)、花费更多以及不良情绪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

  假阴性结果导致的诊治滞后;

  对于惰性疾病的过度诊断;

  不明确的检查结果导致的额外检查;

  辐射暴露;

  检查过程中的物理合并症等。

  由于肺癌筛查存在潜在风险,对于大众而言,该如何权衡肺癌筛查呢?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见既往文章:

  权威解读:  肺癌筛查的利与弊

  如今,早期检测肺癌的创新手段不断涌现,在外周血探索DNA、RNA、蛋白质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涌现。相比寻找单个对筛选及诊断均准确且敏感的指标,效仿及乳腺癌筛查的多阶段途径即首先采用人群范围险评估,随后使用早期疾病监测手段进行筛选和诊断的模式似乎更具可行性。

  好了,叨叨了半天,不知道老铁们都听进去了没有?界哥不放心,最后再给大家会心一击~

  首先,肺癌作为恶性肿瘤之王,已包揽各项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不可小觑!

  第二,戒烟、戒烟、戒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再这么抽下去,肺癌和未来,你真不知道哪个先来。

  第三,高危人群自觉对号入座,该筛查筛查起来!

以上内容仅授权湘120健康网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