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里长了肿瘤就一定是癌症吗?
食管里长了肿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吗?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死亡率国家之一。谈癌色变,大众对癌症的恐惧可想而知。
但是作为医生,发现以后,我们一定要多问一句:除了食管癌,还有别的可能吗?
一 食管里的肿瘤有恶性,也有良性
简单来说,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对于食管的肿瘤,同样如此。除了食管癌以外,食管里还会生长一些良性肿瘤。有时它的症状、影像学表现与食管癌真的很像。但是在没有取到病理金标准之前,我们又该如何鉴别呢?
1.,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组织的良性病变,有些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有一些则起源于固有肌层。
★其实发现食管平滑肌瘤,大部分是在胃镜检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通过胃镜,检查医生会发现它的病变表面色泽与周围相同,这是因为它发生于黏膜下。不过,也有的平滑肌瘤表面会发生糜烂甚至溃疡,有经验的检查医生用活检钳去触及它,会感觉到它的质地比较硬,这一点可以与囊肿、等相鉴别。
2.,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据组织学不同命名为真性黏膜息肉、纤维息肉、黏液纤维瘤、脂肪瘤和纤维肌瘤等。
★医生通过胃镜可以观察到与周围黏膜色泽不同或相同的隆起,有的有蒂,有的无蒂,当剧烈咳嗽或呕吐时,部分长蒂的息肉可从食管腔内呕出。有时患者会被吓一跳,可作为医生,要想到这可能是食管息肉的典型表现。
3.,根据囊肿的形成机制和囊肿内壁的构成,大致可分为潴留囊肿、重复畸形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胃源性囊肿等类型。
潴留囊肿是后天食管壁的慢性炎症导致腺体导管狭窄、分泌物潴留形成;重复畸形囊肿为先天性囊肿,一般认为是胚胎期脱落的前肠细胞在食管壁上生长而形成;支气管源性囊肿内壁被覆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纤毛上皮等;胃源性囊肿内壁结构似胃壁,由主细胞和壁细胞构成。
★医生通过胃镜可以观察到突出于食管腔的囊肿,病变表面的食管黏膜完整无损,色泽与正常食管黏膜相同,活检钳去触及它,会感觉到它的质地比较软,这是因为里面有囊液的缘故。
4.,是由于胚胎时期血管网发育畸形所致,按组织结构又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医生通过胃镜可以观察到黏膜下有蓝紫色或紫红色包块,它的质地也比较柔软。
5.食管乳头状瘤,是食管上皮角化过度,食管黏膜增生所致,它的发生与反流性食管炎的慢性刺激有关,也有研究认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医生通过胃镜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乳头状改变,表面分叶,形似桑葚,色泽苍白,有的为浅红色。
相对于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发病率普遍较低,不过良性肿瘤又有着它独特的发病率。在食管良性肿瘤里,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其次为息肉,之后是囊肿,再之后是乳头状瘤,最后是血管瘤。在肿瘤分布上,以食管中段最常见。
二 食管肿瘤会引起哪些临床表现?
说到这,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
医生,我胃镜检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食管里长了肿瘤,可为何我一点症状也没有啊?
我们都知道食管癌的典型表现是进行性吞咽困难,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典型表现是不断发展不断生长,肿瘤越来越大,食管腔越来越狭窄,自然就会有不适。那么,为何很多食管良性肿瘤往往无特殊不适呢?
这是因为它的生长非常缓慢,食管腔并没有明显受堵,所以可以没有任何不适。
不过也有的良性肿瘤体积比较大,所以会产生类似于食管癌的吞咽困难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如胸痛,反酸,烧心,干咳等;极少一部分患者因为肿瘤表面糜烂会导致出血可能,这时往往会有呕血,黑便。
三 如何判断食管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判断食管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一个胃镜新手,你让他判断食管癌可能会成功,但是判断究竟是哪一种食管良性肿瘤,就有点难了。
这时候有人会说:
这还不简单,胃镜下发现肿瘤,直接用活检钳取活检就是。
这种办法对于诊断食管癌准确率很高,但如果碰到食管血管瘤,贸然活检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大出血,好心反倒办了坏事。另外,对于起源于黏膜下的良性肿瘤,活检也难以取到。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鉴别肿瘤,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检查方式。如食管吞钡检查或食管CT检查,还有一种很先进的检查方式,叫超声内镜(EUS)。它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前端,当内镜进入食管后,在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的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对于食管良性肿瘤的鉴别,超声内镜的确有一定优势。
不过,金标准还是病理学依据。即便有时做了超声内镜,医生也不一定能给一个准确的答案,为了谨慎起见,还是会加两个字:可能。
四 食管良性肿瘤需要治疗吗?
没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是一定要治疗的,而且越早治疗越好。那么,如果是食管良性肿瘤,需不需要治疗呢?
没有哪个文献规定食管良性肿瘤一定要治疗,但是如果引起了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是治疗的指征;
如果良性肿瘤很小,没有引起特殊不适,那么也可以动态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肿瘤不断增长,这也是治疗的指征。
不同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同,但无外乎内镜下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1 对于食管平滑肌瘤,可以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但食管 ESD 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大,黏膜剥离时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也多。为更安全有效地进行黏膜下剥离,目前广泛开展的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 (ESTD)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治疗。
2 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的食管息肉,可以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治疗方法类似胃息肉和肠息肉的手术方式,以高频电凝、激光、微波、氩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方法为主;
对于直径大于2 cm的息肉,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但对于基底部很宽,胃镜下治疗有难度的可以考虑外科手术。
3 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5 cm的食管囊肿,可以进行内镜下食管囊肿剥离术( ESD) ;
对于来源于黏膜下的食管囊肿,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术,治疗后食管囊肿囊壁可被破坏,而且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小;
对于直径超过2.5 cm,内镜下治疗困难的可以考虑外科手术,主要包括穿刺针吸、纵隔镜下切除或开胸手术,但穿刺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比如囊肿压迫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有窒息可能时,穿刺可以起到快速减压作用。
4 过去治疗食管血管瘤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的食管血管瘤,可以考虑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激光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对于直径大于2 cm的食管血管瘤,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012 年 Kobara 等报道了第 1 例 ESD 切除食管血管瘤病 例,通过ESD整块切除了食管上段23 mm×25 mm 的海绵状血管瘤,未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 6 个月无复发。之后ESD用于切除食管血管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而且安全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5 食管乳头状瘤普遍体积较小,大部分直径小于0.5 cm,所以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内镜下治疗,直径较小的可以用活检钳钳除,直径大于0.5 cm的可以在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凝、氩气刀、微波治疗,也可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参考文献:
1.Kobara H, Mori H, Rafiq K, et al. Indication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symptomatic benign gastrointestinal subepithelial or carcinoid tumors originating in the submucosa[J]. Mol Clin Oncol, 2013, 1(6): 1002-1008.
2.Chedgy FJ, Bhattacharyya R, Bhandari P.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symptomatic esophageal cavernous hemangioma[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 81(4): 998.
3.Chiba H, Ashikari K, Takahashi A, et al. A case of delayed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completely circumferential esophageal cancer [J]. Endoscopy,2015,47 ( 1) : 385 -386 .
4.Maeda Y,Hirasawa D,Fujita N,et al. A pilot study to assess mediastinal emphysema after esophage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carbon dioxide insufflation [J]. Endoscopy,2012, 44 ( 6) : 565-571.
5.Kobara H, Mori H, Masaki T. Successful en bloc resection of an esophageal hemangioma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J]. Endoscopy, 2012, 44(Suppl 2): E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