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肠癌九成可治愈
在我国高发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常出现于40~60 岁人群,男性患者大约是女性的两倍。近年来,胃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远端胃癌下降为主,而近端贲门胃底部癌未下降。胃癌存在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和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 年生存率低的“三高”和“三低”现象。所以,人到中年要“保胃”,胃不舒服应及早做胃镜检查。早期胃经过规范治疗,九成病人可得到治愈。
胃癌多为“吃”出来根治只能靠手术
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 倍。如果已经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且胃部有不适,应尽快治疗。胃癌可以称为“吃出来的肿瘤”,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会增加患癌风险。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用餐速度快、暴饮暴食、吃剩饭剩菜、喜食烫食等习惯也会导致胃癌“找上门”。在吸烟的人群中,胃癌,特别是胃食管交界处癌的发生率会升高一倍。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导致、反复发作,这也是滋生胃癌的温床。流行病学调查,约10%的胃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如果父母患有胃癌,子女患胃癌的危险要比普通人高2~3倍。
要远离胃癌,务必不要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和泡制食物。规律进餐,不暴饮暴食,不食过硬、过糙、过烫的食物,实行分餐,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交叉感染,多吃蔬菜水果和葱蒜类。
在所有的治疗方案中,手术是唯一能根治胃癌的手段。但肿瘤治疗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复发风险随时存在,即使是根治术后,仍有30%~80%的局部或远处复发。因为单个癌细胞可能在术前就已播散,而且肿瘤细胞可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播散到机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因此,病人随访非常重要,这是及早发现转移复发的重要环节。如果病人做了根治手术,头两年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接下来的三年,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需要每年复查一次。
我国患者比国外年轻15岁
我国大肠癌患者比国外患者“年轻”10~15 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 岁左右。中国患者大多恶性程度高,一发现就是晚期,且发生部位较低,癌占60%~70%,而欧美大多数为。
其实,许多大肠癌患者完全可以早发现。指检、直肠镜、乙状结肠癌检查可及时发现多数大肠癌。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平时要注意大便,别把便血错当,把脓血便错当痢疾。生活中,要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年龄介于40~75 岁的人群可以开始第一次结直肠癌筛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应每年进行一次,如果连续3 次检测正常,以后可2~3 年做1 次检查。高危人群需接受结肠镜筛查,如肠镜发现要及时切除,以后每年复查结肠镜直至正常。如结肠镜复筛阴性,需要每年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每3~5 年复查1 次。
肠癌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腹部肿块、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症状。如发现大便习惯改变,突然一天几次或有血,鲜红的血或是浓黑色的血,都应该警惕。如果经常肚子胀痛,也可能是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此外,肠癌病人一般便血比较厉害,经常脸色苍白,大多会贫血。家族史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20%的患者与遗传有关。50%的肠癌是直肠癌,30%的直肠癌可通过指检确诊。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其中包括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以及肠癌、家族性息肉癌变风险基因突变的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