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远离宫颈癌的伤害
凡20岁以上,有过性生活的女子,每年应至少接受一次宫颈细胞涂片检查;如果连续三年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改为每二至三年检查一次。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每隔五年对妇女至少进行一次防癌普查,的总体死亡率将可能降低60%。
对这样一种人类完全可以早期检测和治愈的癌症,不应再放任其噬虐和摧残生命。我愿借《羊城晚报》的一角告诉妇女们,要远离的伤害并不难。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和维护其实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和选择。您选择了吗?
新闻报道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女演员死于癌症。人们难于将她年轻、美丽、优雅和健康的形象与致命的癌症连在一起。不久前我才听说了她的故事:她最初的症状是性交后出血,在繁忙的演艺日子里一直没有想到去检查。好不容易怀孕了,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令人马上想到是先兆流产,于是全力安胎;怀孕后期仍有出血,又被怀疑为前置胎盘。等到宫颈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癌肿,已有了局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后又很快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这位女演员并没有放弃信心,一直在顽强和乐观地接受治疗。但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她的生命。我不由得痛心地想,如果她在刚开始有症状时做一个最简单的检查:宫颈细胞涂片,这个故事原本可以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中,这类病人并不少见。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联想到,经常会有病人或朋友问我,哪种妇科肿瘤是最常见的?在我国,宫颈癌是发病最高的妇科肿瘤,平均每10个女人中就有一人遭袭;我国是一个宫颈癌患病率和病死率均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这个答案是让人尴尬的,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已经被降到很低。美国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宫颈癌发病率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显著下降,从40年代的32.6/10万减少至80年代的8.3/10万,这主要归功于防癌普查的实施。
宫颈癌发病
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是显然的:早年性生活、早婚、多性伴侣、性伴侣多性伴、性病史、早产、多产、吸烟、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感染,低社会经济族或前次宫颈疾病史等。从中国当今之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来看,宫颈癌发生之危险因素不是减少而是有增多的趋势,更为甚之,其发病还有年轻化的趋势。1978年宫颈癌的多发年龄是40-49岁,此前的教科书中的记录是55-65岁。而2000年出版的教科书列出的宫颈癌多发年龄分别是35-39岁和60-64岁。我遇到的最年轻的是25岁,国内还有报道16岁的宫颈癌患者。虽然确诊病人的年龄一般多在35岁以上,但存在上述诱因的妇女却往往在这一年龄以下。
与其他癌肿的发病相比较,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发展阶段,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需经历约10年左右。有人称之是较为“善良”的癌肿。因为它给了人们相当宽容的时间去发现和阻止或去除它。如果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可以治愈的。原位癌的五年生存率是100%,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见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确诊,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宫颈疾病和癌前病变
在宫颈细胞涂片和HPV检测发现可疑的妇女,一般需要做阴道镜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大小,必要时在可疑的部位取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诊。如确诊为癌前病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去除病灶为主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有:宫颈环行电切术,冷刀锥切或手术锥切;最多做普通的全宫切除术。这些治疗比起宫颈癌的大范围手术加放射或化学疗法的对身体的破坏性影响有着天壤之别。更不说两者的预后的根本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