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

癌症症状 2017-04-28 10:09癌症症状www.aizhengw.cn
绒毛膜癌

   概述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基本情况 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佳;分娩、流产后的绒毛膜癌比良性葡萄胎后绒毛膜癌预后欠佳;发现绒毛膜癌距离时间愈久,即所谓潜伏期愈长,则预后不良,凡手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迅速下降,以后一直保持阴性者,预后较佳;如果是一度曾下降而未达到阴性,且持续不变的,预后不良。 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流血,量多少不定。如绒毛膜癌已侵入子宫肌壁问而子宫内膜病变较轻者,可无阴道流血。 2.腹部包块: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色囊肿,病人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3.腹痛:癌组织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所致。 4.转移症状: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最早侵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由此逆行而转移到阴道,上行经右心而至肺,再由肺继发转移而扩散致全身各主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等。 (1)肠转移:绒癌主要以血行转移,其中肺部转移的发生率占第一位,咯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也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胸腔积液。转移灶侵犯支气管粘膜时可造成咯血;侵犯胸膜时可出现胸痛,胸腔积液、积血。如广泛的微血管内出现细胞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 (2)阴道转移:仅次于肺,占第二位。其特征为紫蓝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粘膜面,为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出血,也易感染。 (3)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绒癌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突然跌倒,失语、失明、过几秒或几分钟后恢复。以后血管内瘤细胞继续生长发展,产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癌,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转移:肝区压痛,肝肿大,破裂时可引起内出血。 (5)消化道转移:出现呕血或柏油样大便。 (6)泌尿系转移:有血尿等。 如何诊断 可根据病史,体征,转移症状及各种辅助检查,可获得正确诊断。 1.临床特点:凡葡萄胎,产后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较大而软,应想到绒毛膜癌的可能。 2.血或尿内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者。 3.x线肺片: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病灶。或几个结节融合成棉球,团块状病变。 4.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如何治疗 1.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如不得已切除子宫,卵巢仍可保留。 2.化学药物治疗 (1)药物的选择:在一般早期病例,可单用一种药物,以5-fu为首选。如病情急或已到晚期、则需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合用。常用的为5—氟脲嘧啶(5-fu)加更生霉素(ksm)。5-fu、ksm疗效最好,副作用小、对肺、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道的转移均有效。可用作静脉给药,动脉灌注,腔内或瘤内注射,也可口服。 3.手术治疗:自证明化学药物治疗有较多的效果后,手术治疗已不如过去重要,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病灶大,估计化疗不能完全征服者或治疗过程中hcg下降缓慢者;子宫穿孔肝内转移灶出血等,为挽救病人生命,手术仍然是治疗绒毛膜癌的重要方法。一般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大网膜及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丛切除。 4.放射治疗: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对放疗敏感。若肺部、盆腔、腹腔等孤立性病灶,手术有困难或经多个疗程化疗消退不明显者,可考虑放射治疗,用60钴或深部x线照射,脑转移者可行全脑照射,不能切除的阴道转移结节亦可用镭局部治疗。绒毛膜癌适宜剂量为3000~4000cgy/3~4周,恶性葡萄胎为2000~3000cgy/2~3周。(编辑:温雅)

收 藏 到 网 摘 :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