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目前尚无法确定具体病因。但根据研究,存在几种普遍被认可的因素。阑尾梗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连。一旦梗阻发生,会导致管腔内分泌物积聚,内压升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处的血液运输。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的细菌可能侵入受损的粘膜,导致感染。几乎所有的坏疽性阑尾炎都可能有梗阻的情况。常见的梗阻原因包括粪石、干粪块、食物碎片、异物、蛔虫等堵塞阑尾腔。阑尾壁的损坏、阑尾系膜过短、阑尾壁淋巴组织增生或水肿等都可能导致管腔狭窄或粘连。粪石梗阻最常见,约占1/3。
除了梗阻,还有一些无梗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主要因素是阑尾腔内的细菌感染。由于阑尾与盲肠相连,其菌种和数量与盲肠腔内的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相同。如果阑尾粘膜稍有损伤,细菌就会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少数患者可能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急性阑尾炎,因此也认为感染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阑尾。一些感染是由相邻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引起的。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急性阑尾炎的发生,如胃肠功能障碍、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纤维素饮食的低发病率可能与结肠排空加速和便秘减少有关。而过度扭曲的阑尾管腔、长而血液运输不良的阑尾等也可能是急性炎症发生的条件。
(二)发病机制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管壁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这些病理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这三种类型通常是炎症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病因导致的三种直接后果。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并发穿孔,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单纯性阑尾炎是早期轻度感染,阑尾有轻微炎症变化,临床症状和身体反应也很轻。如果能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被吸收,感染消退,阑尾可能恢复正常。化脓性阑尾炎由于早期炎症加重或阑尾管腔阻塞,内压升高,感染形成并迅速蔓延,导致化脓性甚至蜂窝织炎感染。这种阑尾炎可引起阑尾周围的局限性腹膜炎或由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即使恢复后也可能出现阑尾壁的瘢痕挛缩,导致管腔狭窄,引发反复炎症。坏疽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可能出现部分或全部的阑尾坏死。一旦发生,不仅局部体征严重,还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等全身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对于急性阑尾炎的发展应尽可能预防。如果三种急性阑尾炎仅局限于阑尾而不涉及周围,其感染对身体的影响较轻,易于治疗且效果良好;但当涉及周围或并发穿孔时,治疗将更为困难。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况,其起源于急性阑尾炎的扩展感染。在阑尾穿孔的早期阶段,感染可能已扩散到腹腔的周围区域,即使在没有穿孔的情况下,浆膜上的脓性渗液也会在周围积聚,形成腹膜炎。这种腹膜炎通常受到大网膜或肠环的束缚,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转化为阑尾周围的脓肿。
当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情况变得更为严重。这是急性阑尾炎中最严重的病理变化,通常见于坏疽性阑尾炎。一旦穿孔,感染会迅速蔓延到整个腹腔,这是因为腹腔面积大,渗出量也相应增大。患者可能会因血容量不足而陷入危机,腹腔内的细菌和毒素也会被大量吸收,导致全身脓毒症和休克。
身体的防御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大网膜、附近的肠系膜和小肠环可以迅速粘附穿孔,限制感染扩散。只有当患者的防御能力较弱时,阑尾穿孔引起的感染才会扩散到整个腹腔。例如,婴儿、孕妇和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如大网膜过短、子宫阻碍大网膜下降、身体虚弱等)可能缺乏这种防御能力,从而导致阑尾穿孔后的弥漫性腹膜炎。
不同的病理类型疾病会随着防御机制的强弱和治疗是否及时、正确而发生变化。例如,在单纯性阑尾炎的情况下,如果在粘膜形成溃疡之前及时抗炎治疗,炎症可能会消退而不留下病理变化。但对于化脓性阑尾炎,即使早期治疗,炎症消退后也可能出现疤痕愈合,导致阑尾腔狭窄、壁增厚和阑尾扭曲,从而容易复发。
如果化脓或坏疽、穿孔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阑尾可能会被大网膜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粘连成炎性肿块。这是炎症局限性的表现,如果脓液较少,可以完全吸收。如果机体防御机制较差或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加重,导致阑尾化脓、坏疽穿孔,甚至弥漫性腹膜炎和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后果。对于阑尾炎及其并发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