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因淋巴瘤去世 揭秘此夺命肿瘤

癌症症状 2017-04-20 19:49癌症症状www.aizhengw.cn
著名主持人罗京在2008年5月央视内部体检时,查出身患淋巴癌,并于2008年8月份因住进北京肿瘤医院,接受了多次化疗,但最终因淋巴癌扩散,于2009年6月5日早晨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


著名主持人罗京在2008年5月央视内部体检时,查出身患,并于2008年8月份因住进北京肿瘤医院,接受了多次化疗,但最终因扩散,于2009年6月5日早晨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

  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

  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便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

  结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

  疾病传播散方式有从原发部位向临近淋巴结一此转移如HD,也有越过邻近而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常见于NHL,NHL还可以多中心起源,所以临床一旦确诊,常已播散全身,以下分别阐述HD和NH主要临床表现:

 

 

  一、霍奇金病

 

 

  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

 

 

  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搔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

  全身搔痒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

  体验脾肿大者并不常见,约10%左右,脾受累表明有血源播散。肝实质受侵引起肿大和肝区压痛,少数有黄疸。

 

 

  HD尚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例如肺实质轻浸润、胸腔积液、骨髓引起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以及脊髓压迫症等。带状疱疹好发于HD,约占5%~16%。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

  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

 

 

  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

  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搔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

 

 

 目前,对于淋巴瘤的病因还不清楚。所以,在对淋巴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困难。

  一般建议的预防方式有:

  1、避免及控制长期慢性感染、放射线、肾上腺激素等长期刺激,

  2、避免它们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对淋巴系统的刺激。

 

 

  3、注意适当锻练身体,生活、饮食要规律,不饮酒。

 

 

由于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和联合化疗的积极推广,淋巴瘤的疗效有较快提高,尤以HD无,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长期无并存活。NHL的疗效虽较HD差,但长期缓解或无并存活者也逐渐增多。

  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

 

 

  一、放射治疗

  HD的放射治疗已取得显著成就。较为有效,

  HNL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放疗后可否再用化疗,意见尚不统一。Ⅲ及Ⅳ期多采用华莱为主,必要时局部放疗为姑息治疗。

 

 

  二、化学治疗

 

 

  极大多数采用联合化疗,要争取首次治疗即获得完全缓解,为长期无并存活创造有利条件。

  三、骨髓移植

  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者可考虑全淋巴结放疗及大剂量联合化疗,结合异基因或自身骨髓移植,以期取得较长期缓解和无病存活期。

  四、手术治疗

 

 

  仅限于活组织检查;合并脾机能亢进者则有切脾指征,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五、干扰素

 

 

  有生长调节及抗增殖效应。对蕈样肉芽肿,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及弥漫性大细胞型有部分缓解作用。应用方法和确切疗效尚在实践探索中。

  

  霍奇金病的预后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紧密相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而淋巴细胞耗竭型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结节硬化及混合细胞型在两者之间。霍奇金病临床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为92.5%,Ⅱ期86.3%,Ⅲ期69.5%,Ⅳ期为31.9%;有全身症状较无全身症状为差。儿童及老年预后一般比中青年为差;女性治疗后较男性为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病理类型较为重要。弥漫性淋巴细胞分化好,6恩年生存率为61%,弥漫性淋巴细胞分化差。6年生存率为42%,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4年生存率仅为30%。有无全身症状对预后影响较HD小。低恶性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相对缓和,但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所以呈慢性过程而伴多次复发,也有因转化至其他罗星,对化疗产生耐药而致死亡。但低度恶性组如发现较早,经合理治疗可取5~10年甚至更长存活期。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