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治疗上取得长足进步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源于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些年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恶性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不仅有效地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还使一些既往难治的病人获得重生的机会,达到彻底治愈。
在诊断方面,随着免疫学、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的广泛应用,使得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不仅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能更加详细、准确地区分出各种亚型的淋巴瘤。总的来讲,淋巴瘤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两大类。B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0%,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约为50%左右。
虽然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分辨出不同预后的病人,但目前临床上最实用的指标是国际预后指数(IPI)。它由五个方面组成:年龄(是否大于60岁)、一般状况(是否能生活自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是否大于正常水平)、疾病分期(早期还是晚期)、结外病变(是否有淋巴结以外的病变)。临床医师可根据上述不良因素的多少,进一步制定病人的治疗计划。
PET-CT的应用为淋巴瘤的预后和疗效判定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CT检查仍提示有肿块存在时,PET检查可明确该残留肿块是否仍有活性,亦即是否有肿瘤组织的残留。这样可清晰地判断出病人是否获得完全缓解。
最显著的进展当数治疗方面的进步,这主要归功于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的成功应用。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如同生物导弹,进入体内后直接靶向地结合B细胞淋巴瘤,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由于利妥昔单抗与传统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常常两者联合应用。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案为R-CHOP方案(包括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
在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6至8个疗程的R-CHOP方案化疗,可使近80%的病人获得治疗反应。其中在早期病人中,小于60岁的患者,治愈率接近70%,即使年龄大于60岁,早期病人亦有近50%的治愈率。而在晚期或上述国际预后指数不良因素大于2个的病人中,则主张先予以6个疗程的R-CHOP方案化疗,年轻病人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老年病人可再接受2个疗程单独利妥昔单抗的治疗。
新技术的出现,使恶性淋巴瘤病人大可不必“谈瘤色变”。目前国际上正在陆续推出十余种新药,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更好地征服恶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