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灌注治疗
灌注治疗:
目的 探讨术后膀胱局部灌注辅助治疗疗效。
方法 膀胱癌术后用以卡介苗与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
结果 12例卡介苗灌注,3例复发,复发率25%。12例丝裂霉素灌注,1例复发,复发率8.3%。
结论 膀胱癌术后卡介苗与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治疗,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副作用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为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6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上皮性肿瘤,约占95%以上。膀胱上皮性肿瘤中以移行细胞肿瘤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鳞状细胞癌约占3%~6.7%,腺癌约占0.5%~2.6%。膀胱移行细胞瘤中多数为移行细胞瘤,少数为良性乳头状瘤,但易复发,并可癌变。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放疗及化疗、免疫治疗及激光治疗等,效果更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对象全部为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共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63岁(52~73岁),其中膀胱肿瘤局部切除术及电灼术9例,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15例。术后病理诊断:移行上皮细胞肿瘤16例(其中移行细胞癌9例,良性乳头状瘤7例),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3例。
1.2 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局部切除术及电灼术主要适用于:
(1)直径<3cm的浅表性膀胱肿瘤;
(2)位于经尿道切除不能达到及激光光纤不能照到的浅表性膀胱肿瘤;
(3)难以计数的多发性乳头状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方法:切口选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后,纵行切开膀胱壁,用膀胱拉钩牵开膀胱壁,查明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基底情况,观察两输尿管口及其与肿瘤的距离,如用镊子轻轻提起肿瘤蒂部,说明肿瘤尚未浸润到肌层,用大小合适的肿瘤勺夹住肿瘤,显露肿瘤蒂部,将丝裂霉素或其它抗癌药物注射于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使黏膜隆起。从距肿瘤蒂部1cm的正常黏膜开始电切并切除肿瘤,出血点电凝止血,必要时可用3/0肠线缝扎止血。彻底止血后,用1%~2%氮芥液200ml注入膀胱浸泡5min,以杀灭膀胱内脱落的癌细胞,然后缝合膀胱,并放置F26~F28号蕈状导尿管造口引流。膀胱部分及肿瘤切除术:主要适用于直径>2cm的膀胱癌或离膀胱颈部较远者。手术方法:切口选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后,纵行切开膀胱壁,显露肿瘤,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其与输尿管口的关系。左手在膀胱内提起膀胱壁,右手用纱布在膀胱外游离膀胱壁至肿瘤相应部位,将膀胱壁展平后,在距离肿瘤周围2cm正常膀胱壁用剪刀或电刀切除。若肿瘤与输尿管口很近,即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膀胱部分切除后予以彻底止血,并用抗癌药物或盐水彻底冲洗手术野。用0号肠线将膀胱壁做全层连续缝合,并放置F26~F28号蕈状导尿管造口引流。膀胱灌注治疗:一般在手术2周后灌注。灌注前4h禁水,并排空膀胱内尿液。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插入导尿管,排尽剩余尿液,将卡介苗120mg或丝裂霉素20mg溶解在30ml盐水中,自导尿管注入膀胱。每30min更换液体,保留2h。采用每周灌注1次,6周为1个疗程后每月1次,持续2年。本组治疗期间每6个月膀胱镜复查1次,同时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复发病例需再次手术并开始新的膀胱灌注治疗。复发病例均经膀胱镜以及B超、CT扫描和手术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