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奶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 堪比砒霜引肝癌
是国内的知名品牌,此次查出含有强致癌物,无疑给广大消费者当头一棒,继三聚氰胺之后,黄曲霉毒素――一个拗口生僻的化学名词,近日迅速进入人们视野。黄曲霉毒素究竟为何物?其危害有多大?应该如何防范?
黄曲霉毒素毒性堪比 严重致
黄曲霉毒素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中的霉变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毒性名列第一。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属黄曲霉毒素B1,大家应该都知道氰化钾,看谍战片的时候,被抓住的间谍将其抹一点在嘴唇上就能丧命,而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此次南山奶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可能是经饲料进入所引起的。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其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其毒性程度远比B1小得多,但奶粉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毒”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组织器官的5―15倍),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下肢浮肿及等中毒性症状。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大的黄曲霉毒素。1984年印度曾经发生过黄曲霉毒素中毒,致使十几个孩子死亡。
黄曲霉毒素最“亲近”四类食物
如此剧毒的物质,是怎样跑到人们的日常食物中去的呢?据专家介绍,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最喜欢在果仁和含油的种子内生长,尤其在等坚果中多见。它通常喜欢“亲近”以下四类食物。
一、坚果类:花生、、、、、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二、谷物类:、大米、、、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三、粮油制品:花生油、玉。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
四、家庭自制发酵食品:、黄酱。食品工业生产的酱、一般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则容易被污染。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可能经饲料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其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
如何避开污染食物
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个国家一般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专家呼吁,食品企业要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而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平时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漱口;怀疑表面附着黄曲霉毒素的大米玉米,又不舍得扔掉,淘米时要用温水搓洗三、四遍;或用高压锅煮饭,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毒素。怀疑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可以将油加热到微冒烟,加点盐爆炒;期的母亲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暴露途径。
其实,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食物霉变。比如,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尤其是“免淘洗米”,是一种不经淘洗就可直接烧煮的粮食,购买时应选择离生产日期近的,一次不要买得太多。购买坚果等也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买回家后,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花生、核桃等最好是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花生煮着吃最安全。先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吃。而人们平时最常吃的,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若未吃完要马上倒掉。
(责任编辑:谢晓)
湘120健康网网(www.xiang120.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