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畸形”的致癌观

癌症治疗 2023-09-16 18:54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受访专家:杨亚琴:肿瘤科主任医师,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核心提示

  因为科学素养不足,人们对“致癌物”的认识一直是似是而非、半懂不懂。无知带来恐慌,许多人一听到“致癌物”就诚惶诚恐。

  30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力于对致癌物质的分类研究,并将其分门别类汇入“致癌物质”名单,截至2011年,名单内的“致癌物质”已经达到842种,这个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广受认可。

  多年来,国内媒体只热衷于传播一个简单的结论,即某某物质被列入“致癌物质”名单,但少有人潜心解读一下这个名单,给公众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日前,本报记者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请专业人士为我们科学解读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质”名单,目的就是让人们透彻认识“致癌物质”的真相,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毕竟,对于“致癌物质”那种杞人忧天式的焦虑,甚至比所谓的“致癌物质”本身更危害健康。

  科学解读,从“手机成为致癌物”说起

  关于手机辐射是否致癌,有过太多的争论,这种争论持续了20多年。

  此前主流的看法是,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201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原因是其与有关联。

  毫无疑问,这条新闻一出,让不少民众感到恐慌。然而,世卫组织这份非结论性的评估报告受到了无线电制造业的嘲笑。国际无线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讽刺说,这家世卫组织机构“做了无数的评估,在过去还给腌菜和做出过类似的结论呢。”

  那么,到底如何来看待这份报告,它是否值得我们恐慌呢?

  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来说,“可能致癌”与“致癌”不是一回事,但许多媒体不懂这个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就将这份世卫组织的报告直接误读为“手机致癌”,这种误读又被人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那么,把手机列入“可能致癌”名单究竟意味着什么?专家解释说,世界卫生组织这份新报告仍然夹杂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研究人员也承认,将无线设备和联系起来的证据是“有限”的。对于其他种类的癌症,则“没有充足”证据。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手机致癌”。

  简单地说,普通人可以这样理解世卫组织这份报告:这些研究结果只能说明,使用手机和神经发病之间存在微弱的关联,目前来看,过度使用移动电话导致的证据非常薄弱。

  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的成员也在网上辟谣说:“那个研究并不能证明两者有因果关系。并且不同的统计研究对这个相关性存在与否还有争议。”所以,媒体不严谨的传播,只是在哗众取宠、制造恐慌。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