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误区与血管瘤临床特点
我们所说的就现在而言婴幼儿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同时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4%(新生儿斑痣除外),约3/4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余1/4在婴儿时发现,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4倍,大部分发生在面颈部,影响病人美观。发生在四肢者可影响患肢的功能。血管瘤多数单发,约有1/5病例为多发,该病发现后切勿挤压,碰撞,磨擦。目前人们对血管瘤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以为血管瘤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胎记,到1岁左右会完全自然消退,因此不重视,任其自然发展,以致血管瘤发展范围很大,给治疗上增加困难。其实所谓的“胎记”是指出生后大多数婴儿都有的新生儿斑痣,到l岁左右会逐渐完全消退,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而大部分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不是胎记,是真性血管肿瘤,只有草莓状血管瘤一小部分有自然消退的可能,概率不高,而大部分不会消退,会继续扩张增大。
第二个误区就是认为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不影响生命,特别不是发生在面部,不影响美观,如发生在四肢,隐蔽部位,既不影响美观,又不影响四肢活动,不必重视,任其自然发展。肝血管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它具有某些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如血管瘤生长速度快,其生长速度超过患儿生长发育速度,无限制地向周围邻近组织侵犯,使邻近组织及器官遭受到破坏,深入肌肉、筋膜,甚至骨骼,在面部可造成面部畸形,在口腔影响说话和吞咽,甚至影响呼吸。在四肢影响患肢功能,甚至造成肢残等,给治疗带来困难,甚至无法医治。
临床特点有哪些?
次类血管瘤变现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皮下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出皮面,边界不清,质软有弹性,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增长或与肿瘤粘连萎缩,常伴有毛细血管瘤。
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海绵状婴儿血管瘤损害较大,单个或多个侵犯皮肤、骨、肝、肌肉等处。海绵状血管瘤如果不及时治疗,瘤体持续增大增厚可发生破溃,出血不止,继发性感染,最后形成瘢痕。
病理变化: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又大而不规则腔隙组成,似静脉窦,腔内壁衬以单层内皮细胞,少增生,外围以厚薄不一纤维组织。腔内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物质。大血管腔隙可有内皮细胞增生形成乳头状结构,突向管腔。小腔隙可见血栓或钙化。
皮肤如何治疗?这样根据病变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鲜红斑痣一般可用药光疗法、激光、冷冻等方法。草莓状血管瘤多用高频电极术、外科手术、敷贴等。海绵状血管瘤多为皮下血管瘤,可采用超声微创介导治疗。婴儿血管瘤几岁治疗好这一个问题,血管瘤医生建议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