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这一严峻病情时,瑞金医院的一组病人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40%,其中因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状导致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肺炎病情复杂多变,演变迅速,因此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面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等高危情况时,死亡率可高达70%~80%。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肺炎本身的治疗外,还需综合治疗心脏、肺衰竭、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基础疾病。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基本治疗在于及时、正确地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病原体诊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治疗药物。由于各种监测技术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难以立即确定病原体,因此早期治疗主要是依靠经验性药物。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密切合作,努力获取特定的病原体诊断,如通过纤维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保护性标本刷检查等。一旦获得病原体诊断数据,应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进行细菌监测,以了解细菌变化和耐药细菌的可能性。
在选择抗菌药物和设计治疗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免疫状态、肺部或全身基础病变、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学等因素。对于经验治疗,在缺乏病原体和临床数据的情况下,应选择广谱抗菌药物。目前,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最为常见,因此应选择能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杀菌抗菌药物。
对于轻度和中度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可以选择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或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患者经常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耐药菌的发病率较高,部分病原菌表现出多样的耐药性。可能需要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如氨基青霉素加氟氯西林或萘夫西林等。
对于重度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表现为两肺广泛炎症,伴有持续低氧血症和多器官衰竭。除了上述常见的轻度、中度肺炎的致病菌外,还可能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抗甲氧西林金葡萄菌等。在治疗时,可以选择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如头孢他啶等,或广谱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他西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等,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各种并发症和基础疾病,同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万古霉素因其对金葡萄菌感染的独特疗效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中,针对真菌感染者,药物的联合使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策略。
对于抗病原微生物治疗,各种病原体都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常被首选,也可与利福平、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于肠杆菌科,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的联合使用是首选方案,氟喹诺酮类、氨曲南等药物也是备选。
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原体也有其特定的首选药物。例如,对于流感嗜血杆菌,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大环内酯等药物是首选。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与氟喹诺酮类的联合使用是首选方案。对于军团杆菌、厌氧菌以及真菌等,都有各自特定的治疗药物和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评估疗效至关重要。通常,有效的抗菌治疗在72小时内会使临床状况开始改善。如果治疗无效超过3天,应考虑诊断是否可靠、病原体是否难以清除、是否存在二重感染以及药物反应不良等因素。当治疗无效或病情迅速变化时,应重复进行病原体检查,并根据临床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疗程的长短应根据病情来确定。一般而言,疗程为7至10天。但对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多肺叶肺炎、肺组织坏死、空洞形成等,可能需要长达14至21天的治疗,以减小复发的可能性。
关于该病的预后,国外的发病率在0.9%至3.8%之间,国内则在0.5%至5.0%之间。在医院感染中,该病占比高达26%至42%,且死亡率在20%至50%之间。这一数据足以凸显出该病的严重性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对抗此类感染展开深入研究,并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