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软化症与佝偻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佝偻病:矿化障碍与骨骼变形
佝偻病,一个涉及矿化障碍的病理过程,表现为骨堆积、骨软化和畸形。其发病时间和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营养性佝偻病,主要影响6至24个月大的婴儿;遗传性维生素D假性缺乏则在出生后2至3个月显现;而简单的低血磷性佝偻病则在出生后的2至5年内逐渐出现。
在骨生长和骨转迅速的部位,如颅骨、腕骨和肋骨,佝偻病的表现尤为明显。颅骨的软化导致指压时能凹陷,呈现出乒乓球般的弹性感,四个骨化中心的骨堆积使颅骨呈现方形。在肋骨和肋软骨的交界处,也会出现骨堆积,形成串珠肋骨。由于肋骨的缺钙和软化,受到肋间肌的牵引,胸骨突出,形成鸡胸。长时间的膈肌牵引也会导致前胸壁出现水平凹陷,即赫氏沟。长骨的骨干因缺钙而软化,由于应力作用而形成“O”形腿(膝内翻)、“X”腿(膝外翻)和胫骨向下倾斜的军刀畸形。严重佝偻病患者可能会因低血钙而抽搐,甚至导致全身痉挛、喉咙紧缩和窒息。
除此之外,佝偻病还可能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多梦、易惊、头部出汗、乳牙萌出缓慢、身高生长延迟等症状。也容易引发感冒和肺部感染。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的发生率之间的直接关系已被证实。
还有成人骨骺骨软化症,其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但随着骨软化的加重,会出现因长期负重或肌肉拉动引起的骨畸形和骨痛。这种疼痛开始可能是间歇性的,尤其在冬季和春季,妊娠晚期和哺乳期会更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可能发展为持续、剧烈,甚至可能导致活动受限,如跛行和鸭步态。严重的骨软化可能导致胸部凹陷、突出,影响心脏和肺功能。长期卧床或坐姿可能导致颈椎缩短、腰椎和胸椎凸出,甚至脊柱侧弯畸形、驼背。轻微的创伤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
对于佝偻病的诊断,除了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血液生化检查和X线骨检查也是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对于非典型病例和佝偻病的分期,后两种检查更具诊断意义。如果出现发育迟缓、表情淡漠易怒或安静不愿活动、坐姿时腹部膨胀、颅骨软化、方颅及前额突起、胸壁肋软骨交界处呈串珠状等症状时,应考虑佝偻病的可能性。
佝偻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了解佝偻病的症状和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佝偻病与骨软化症:深入解读与理解
佝偻病,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具有其独特且明显的特征。它的生长板出现纵横行径增加,钙化不良,排列紊乱。骨化中心的边缘也变得不确定,呈现出骨软化、弯曲畸形等状况。
相较于骨质软化,佝偻病的阳性体征较少。患者常感疲劳、发烧和骨痛,这些疼痛是弥散性的,难以定位,且伴随广泛的骨压痛。最新的研究发现,骨质软化可能是由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在X摄影片中,软化症显示出真正的非异质性骨量减少。长骨、骨盆、脊柱和颅骨都可能出现畸形,与佝偻病有相似之处。骨小梁总数减少,其余骨小梁则明显粗糙。皮质骨区出现透明区域,假性骨折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类似于应力骨折,但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发生在非负重骨,且呈现出对称性。
血液生化检查对于诊断佝偻病和骨软化症具有关键作用。在佝偻病的活动期,血钙可能正常或偏低,而血磷则明显减少。血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是佝偻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但其增加并非特异性,也可能受肝病影响。近年来,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受到重视,其升高与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X骨骼检查时,可见骨骺临时钙化带模糊、两侧磨角消失等典型变化。在恢复期,这些变化逐渐恢复正常。早期骨软化病的X线表现并无特殊变化,但大多数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下降。
骨矿物质含量是研究骨代谢疾病所致骨矿化异常的重要指标。目前,单光子吸收法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此法测定不同病期的佝偻病骨矿含量,对佝偻病及骨软化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是骨骼健康的严重挑战,但通过详细的检查和理解其独特特征,我们可以为这些疾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和进程是走向康复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