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崩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我们面对两种常见的疾病: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如何识别这两种疾病及其背后的机制。
通过尿比测定,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病情。任意尿液的尿比,对于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患者来说,通常低于1.005。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引导我们进一步探索。
接下来,血浆渗透压和尿渗透压的对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血浆渗透压可能高于正常,而尿渗透压则常常低于血浆渗透压。虽然有些患者的尿渗透压可能会超过血浆渗透压,但这一数值通常不会超过600mmol/L。与此精神性口渴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可能略低。这些微妙的差异需要我们仔细甄别。
禁水加压素试验是诊断尿崩症的实用且简单的方法。在禁水的状态下,正常人和精神多饮者的尿量会减少,尿渗透压和尿比会增加。而对于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患者,由于AVP的缺乏或无效反应,即使在禁水后,他们仍然会排出大量低渗透压和低比例的尿液。随着脱水,血浆渗透压和血浆钠水平会升高。当尿液浓度达到最大渗透压时,注射压力元素,正常人的尿渗透压不会再次升高,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渗透压则会进一步升高。这一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诊断的依据。
高渗盐水试验也是识别尿崩症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快速滴注高渗盐水提高渗透压,刺激内源性AVP的分泌。对于正常人和精神性口渴者,滴注高渗盐水后尿量会减少,尿液浓缩;而对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他们对高渗盐水反应不足,补充水剂加压素后尿液才会浓缩。肾性尿崩症患者在面对高渗盐水和外源性AVP时则无反应。
烟碱试验则通过促进下丘脑-垂体后叶分泌AVP的作用来识别疾病。虽然这一作用有时很强,但个体差异较大。
识别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每一项试验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并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识别疾病,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在医学研究中,针对尿崩症的诊断与鉴别,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实验者要求吸烟者3支烟,不吸烟者2支烟,然后在30分钟后连续排尿四次,测量其尿量及尿渗透压。吸烟前后的血液采集工作也被执行,以测量血浆渗透压和血浆中的血管加压素(AVP)。
对于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正常人吸烟后尿量显著减少,有时甚至低于对照值的25%,尿液渗透压则超过血浆渗透压。血浆中的AVP浓度在个体间存在差异,部分人的浓度可能超过50pg/ml,但也有部分人无显著变化。对于完全性尿崩症患者,他们的尿量减少并不明显,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而精神多饮者的尿渗透压可能超过血浆渗透压。患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患者,在经过高渗盐水试验后,可以口服醋酸氢化松30mg进行测试。
烟碱能够直接刺激神经元的释放AVP,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区分渗透压感受器损伤或神经元损伤。实际操作中这一方法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它伴随着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副作用。
血管加压素测定的血浆水平可以通过放射性免疫法在任何时间或者禁止饮酒后进行测定。在随意饮水的情况下,正常人血浆AVP为2.3至7.4pmol/L,而禁水后其水平会显著增加。对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他们在禁水时血浆加压素水平并无上升。而精神性口渴和肾性尿崩症患者的血浆加压素则会显著增加。
在确定尿崩症的诊断后,必须尽可能地明确病因。对此,我们对蝶鞍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包括X线片、视觉检查、CT或MRI等,以观察垂体或附近的肿瘤。下丘脑区的MRI检查对于诊断尤为有帮助,可以观察到小到3至4毫米的垂体手柄的增厚、曲折、中断或节断变化等细微病变。中枢性尿崩症在T1加权图像上神经垂体的正常高信号可能会消失。虽然这些迹象也可能出现在一些健康人身上,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仍然可以做出明确的区分。对于鞍区的微小病变,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MRI检查明显优于CT扫描。在面临难以判断病变性质及是否需要手术或放疗的情况时,必须仔细观察并复查MRI。值得注意的是,垂体内的小占位病变并不一定意味着尿崩症。
医学研究者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尿崩症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更准确地诊断与鉴别病因,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