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肿瘤的中医辨证治疗。

癌症治疗 2017-04-14 11:38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晚期肿瘤的中医辨证治疗。

由于医学模式及肿瘤发病观的变化,重视整体观,用多种指标来评价疗效,逐渐为中西医所认同。即使如此,因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医对肿瘤的发病、诊治、疗效评价简述如下: 发病观 中医从整体来研究肿瘤强调正邪关系在发病、转归、预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肿瘤是由外因(六淫)、内因(情志所伤、饮食劳伤等)致正虚邪实、即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毒热内结,久而积聚成癌瘤。尤其强调正虚在发病中的作用,如《医宗必读•积聚》:“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景岳全书•积聚》:“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邪气重“毒“,与一般所述的疫毒、热毒、湿毒、痰毒、淤毒等不同,癌毒肆虐,变证蜂起,失去控制,异常增生,机体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脏腑功能衰弱,阴阳气血亏虚,则使其本虚;而肿块的存在(或残留癌细胞的存在)及其浸润压迫等有形实邪为标实,故本虚标实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基础。本虚、标实相互影响,如此恶性循环,病况遂迅速恶化,预后很差。 辨证特点 在临床上,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诊治肿瘤。辨证体现的特点为:⑴病程的阶段性。证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概括,即肿瘤有早、中、晚期之异;⑵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肿瘤病变多在局部表现为实证,而整体机能状况多体现为虚证;⑶多因素的病因。正虚(脏腑、气血、阴阳)、邪实(痰饮、水湿、气滞、血瘀、热毒);⑷个体化差异。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加以辨证,即辨证论治又是个体化诊治的反映;⑸整体概念认识疾病。证是一个时空多维概念,包括病位、病因、病性、病程,体现出对病理的整体认识,这些就要求医生在临床上树立整体观念,动态地认识疾病,进而指导治疗。 因此,中医将肿瘤看作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治疗应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机能;又因先天禀赋、年龄、病程、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的不同,患者之间又往往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即表现出同病异证现象,故在临床上,中医以辨证为指导。 治则方药 中医中药的作用在于调动机体的一切潜能参与对肿瘤的调控,或及时纠正调控中的太过与不及,为机体对肿瘤的控制动能重新建立提供条件。 据致癌瘤之毒的特异性、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尤其强调扶正的作用,以纠正失衡的体内状态,从而调动体内抗病能力;祛邪既辨病,又辨证,即据现代药理,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同时,还由辨证所示区别用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阐释。如实验研究表明:补益中药具有预防作用,表现为抗突变,抑制诱癌发生,抑制癌细胞生长;其抗癌机制:影响细胞分化、癌基因表达、癌细胞代谢,诱导癌细胞凋亡;协同抗癌作用主要在于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与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两方面;还可因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发挥其间接的抗肿瘤作用。祛邪药抑瘤作用弱于化疗药,但毒副作用较小。 一些学者利用循证医学所提供的方法,检测临床研究的可信度,从而指导临床。如有人应用Meta分析方法(MA)的随机效应模型,得出研究结果: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CLC)疗效特点为稳定率高、有效率低,中医药组远期生存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肿瘤在我国已经被肯定;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可以适当配合中医药物治疗,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疗效评价 中医药疗效的评价标准亦在不断探索,重视稳定率、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 如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医学的四诊合参的内容反映了现代医学生存质量的内容。有人据中医药的疗效特点是带瘤生存,以及所面临的又是中晚期病人,认为中医疗效评价应重视证型量化,注重借鉴西医所提出的生存质量评价。即建立中晚期肿瘤病人辨证分型标准及相应主次症的量化值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基础;重视稳定率,同时把卡氏评分作为一个辅助的评价标准;在远期的生存统计中,小样本可选用卡-迈(Kaplan-Meire)生存率统计,大样本则选用寿命表法。 还有人认为肿瘤的稳定及缓解是晚期患者长期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肿瘤相关的主要症状变化是对肿瘤客观疗效评价的补充,体重及Karnofsky评分可近似概括机体的状态。以这些指标(肿瘤大小变化、与肿瘤相关的主症变化、卡氏评分、体重变化)来评定近期综合疗效,远期疗效标准以目前公认的单病种肿瘤中位生存期为评定指标。通过综合疗效评定包括在内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与肿瘤客观缓解率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前者较后者强调生存质量,同时反映了肿瘤与机体对治疗的反映,较好地反映了肿瘤的预后,与生存期有一定的相关。 临床研究亦证实,中药配合西医手术、放疗、化疗等,具有增效、增敏、解毒等作用。 总之,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病机本质是本虚标实;在临床上,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强调扶助正气;疗效主要特点: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从而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