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病因尚未明了,但目前了解与环境、饮食、遗传等因素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亚硝酸胺类)有关。早期类似溃疡病,伴有消化系统症状,随着癌的进展或转移可出现吞咽困难、幽门梗阻、呕血或黑便等症状;晚期发生营养障碍、恶病质,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
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并辅以化疗,高能量静脉营养疗法,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左旋咪唑等。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③活动无耐力;④预感性悲哀;⑤潜在并发症--出血。
疼痛
【相关因素】
肿瘤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
【主要表现】
开始仅有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胃痛,疼痛持续而不能缓解。
肿瘤穿透人胰腺可出现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并放射痛。
体征上腹部偏右有压痛。
【护理目标】
病人疼痛降至在最低限度。
主诉疼痛减轻。
【护理措施】
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给予舒适的体位,保证病人得到足够的休息。
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报等。
晚期病人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如度冷丁等。
剧烈疼痛时及时报告医生。
【重点评价】
疼痛减轻的程度。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慢性消耗性疾病。
纳差、食欲下降。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主要表现】
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
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
【护理目标】
病人体重维持在基础水平。
【护理措施】
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提供清洁、干净的环境,并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
让病人了解充足的营养对疾病的支持和恢复有重要作用,并鼓励病人进食。
对进食困难者,多采取静脉高热量来补充营养,如白蛋白、脂肪乳剂等。
监测体重、尿量、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值。
【重点评价】
病人体重是否增加。
皮肤、粘膜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疼痛。
虚弱/疲乏。
【主要表现】
主诉眩晕、眼花、四肢无力。
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出汗多等。
活动量减少,活动持续时间缩短。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表现为下床活动、入厕、个人卫生等行动困难。
【护理目标】
病人在帮助下可下床活动。
在交替进行活动和休息 时不感到疲倦。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如入厕、个人卫生等。
【护理措施】
嘱病人减少活动,并充分卧床休息,尤其是在下床活动前或吃饭前,以保存体力。
根据病人的需要,把常用的日常用品置于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
根据病人入厕或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并协助其生活护理。
根据病情与病人共同制定适宜的活动计划,以病人的耐受性为标准,逐渐增加活动量。
教会病人对活动反应的自我监测
生命体征的变化。
有无头晕、眼花、疲乏、晕厥等。
有无气促、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出汗等。
【重点评价】
病人的自理能力是逐渐增加。
对活动后的反应。
预感性悲哀
【相关因素】
疾病晚期。
预感绝望。
【主要表现】
沉默寡言,不吃不喝,伤心哭泣。
有自杀念头,拒绝与人交谈和交往。
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计划。
【护理目标】
病人表达其悲哀情绪。
能参与社交活动。
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
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赖。
经常与病人交谈,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单独的环境,让病人表达悲哀情绪。
在病人悲哀时,应表示理解,并维护病人的自尊。
以临床上一些成功的病例,鼓励病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鼓励病人或家属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决策制定过程。
寻求合适的支持系统。
建议单位领导或同事给予关心。
鼓励家属成员进行安慰,必要时陪伴病人。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表达自己的悲哀。
能否参与社交活动。
能否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
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溃疡型胃癌。
化疗后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
易发出血现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护理目标】
无出血现象发生。
及时发现出血的征象。
有效循环血量充足,心输出量正常,病人表现为生命体征平稳。
【护理措施】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避免过冷、过热、粗糙、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监测有无出血症状,如黑便、呕血等。
若病人出现出血症状
安慰病人保持镇静,并及时清理床旁血迹,倾倒呕吐物或排泄物,避免不良刺激,消除紧张情绪。
出血量大时,暂予禁食。
观察呕血、黑便的性质、颜色、量、次数及出血时间。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血红蛋白值等指标。
遵医嘱测定血型、交叉配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遵医嘱给予制酸剂和止血剂,如洛赛克、立止血等。
【重点评价】
病人有无出血现象。
血压、脉搏、尿量、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