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七类人罹患几率大
癌症治疗 2017-04-20 10:18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癌症中的第二大杀手,发病率在某些大中城市已达60/10万人。
由于早期大肠癌无明显症状,通常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随着病变的进展,才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如便血或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部出现包块,出现腹痛、肠梗阻、贫血等。但此时进行治疗,可能已经丧失了治愈的机会。
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可达90%,且直肠癌的保肛可能性相对较大,而晚期大肠癌(伴有转移者)治愈率低于10%。遗憾的是,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有2/3为中晚期患者,他们的五年存活率不足50%。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大肠癌的关键,筛查可以帮助患者在早期(无症状期)发现大肠癌,从而早期治疗,达到治愈效果。
因此,七类高危人群需做大肠癌筛查——
一是一级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患过大肠癌;或有一个50岁以前患大肠癌,则本人罹患几率大,因为大肠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是患过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已经治疗(如手术、肠镜下电切)者。据统计,约有30%~50%的大肠癌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以腺瘤性息肉恶变较常见。
三是曾患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曾患、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接受过放疗者,大的发病机会较常人高2~3倍。
四是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当人体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
五是本人患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十年以上未愈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患病后第一个10年,大发生率约3%;以后每年增加20%。
六是FAP及HNPCC家族成员。FAP,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基因缺失引起,存在遗传性。病患40岁以后可癌变,55岁几乎100%癌变。HNPCC,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为基因突变所致,占大肠癌的5%~10%。
七是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筛查大肠癌方法有多种,比如直肠肛门指检,因为在中国有5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就可以检查出来;还有粪便检查和钡灌肠X线检查;最明确的检查方法是大肠内窥镜,俗称肠镜,惧痛者可做无痛肠镜;还有一种最新技术名为大肠胶囊内视镜,最大的优点是它并非是入侵性,却能提示肠内病变,但不能做活检确诊。
上一篇: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下一篇:饮食不当是大肠癌“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