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纤维化 降低肝病死亡率
几十年来,尽管相关肝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
是国内外的大量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这些医疗技术上的进步并没有降
低各类肝病的死亡率。现代医学已证实,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到
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只有进行有效的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肝硬化、的发病率和肝病的死亡率。
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的失衡是肝纤维化
形成的核心机制。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肝星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活
化和静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可以有效降解
过度增生的细胞外基质。临床实践中,也有众多病例在有效的抗肝纤
维化治疗中,纤维化逐渐改善甚至消失。,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
的病理过程。
代谢失衡是直接原因
肝星状细胞活化致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是纤维化的直接原因,而
自分泌激活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级联反应的关键环节。抗病毒、抗炎治
疗通过抑制旁分泌激活可以减轻纤维化程度,但不解除肝星状细胞的
自分泌激活,只对旁分泌加以抑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肝星状细胞的
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故直接针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
代谢的治疗是抗纤维化的主要策略。
抗纤维化是一项基础治疗
在纤维化进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阻碍了肝细胞的血液供应,遭
受抑制的免疫功能降低了肝脏对组织损伤因子的抵御能力。作为所有
肝脏疾病终末期并发症的基础,纤维化反应既是对肝细胞功能的直接
损害,也是门脉阻力增加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一肝脏组织病变
的治疗是慢性肝病的一项基础治疗。国际肝病权威Haoer教授在
上个世纪70年代曾预言“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将能医治大
多数慢性肝病。”
归纳起来,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包括两大方面、9个环节,抗肝
纤维化的作用位点也是围绕这9个环节发挥作用的。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细胞凋亡,抗脂质过
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旁分泌激活,抑制肝星状细胞的自分泌激活,
干扰TGFp的Smads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凋亡。
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的
胶原合成,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合成,提高基质蛋白酶活性。
中医药的扶正化瘀理论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目前,卫生部已将扶正化瘀治疗肝纤维化列入肝炎防治健康教育
项目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