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多是“拖”出来的,重视3多2痛,或许还不晚!

癌症治疗 2021-03-05 09:29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大肠癌具有隐蔽性,大多数在早期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就像便血、腹泻等,让不少人都以为只是简单的痔疮,但随着症状的加剧,这时再去检查,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重视“3多”
 
1.排便次数变多
 
肠癌早期患者,排便习惯会发生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排便次数增多。
 
正常人一天的大便次数是1~3次,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大便次数突然变多,还总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现象,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肠癌引起的排便次数改变!
 
2.放屁次数变多
 
肠道和屁的关系很大,屁含有400种成分,放屁的有无或多少并非小事,还可能反映机体肠道是否正常。
 
一般的屁是不会特别臭的,而屁之所以多且臭,一方面是由于肿瘤发生在直肠,较接近肛门、管腔小,即便肿瘤不大也容易发生阻塞,引起放屁频频;
 
而屁臭,是因为其中所含胺类物质,胺即致癌物。
 
3.便血增多
 
肠癌早期会出现便血(或粘液便)等症状。
 
正常的排便并不会引起肠黏膜破损出现便血,若大便与肿瘤表面摩擦,却极易出血,这时的血不像痔疮一样是鲜红色,而是呈暗红色,通常与大便混合在一块。
 
这一定要学会区分,及早去医院检查。
 
重视“2痛”
 
1.腹痛
 
肠癌患者会因肠道梗阻发生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
 
但随着癌细胞对肠道的不断侵蚀,还会出现溃烂和感染,使肠道发生痉挛,引起腹部异常疼痛。
 
这种疼痛呈阵发性或者是持续性,并且腹部按压时可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肿块,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出现肿块的症状较为明显。
 
2.肛痛
 
如果肿瘤生长在肛门附近,就可能表现出肛门疼痛,这需要我们仔细分辨。
 
随着肿块增大破溃后,还会出现肛门部坠胀、隐痛,大便习惯改变消瘦等异常。
 
重视肠癌筛查
 
建议四十岁以上肥胖人群,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肠道息肉、经常熬夜久坐的人,及时完善肠癌筛查。
 
4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50岁后,每五年查一次乙状结肠镜/ 结肠造影/ CT结肠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检查。
 
在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的大形势下,筛查尤为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可使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