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致癌因素有哪些

癌症治疗 2017-04-21 13:09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近年来调查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都呈上升趋势。而在我国,胰腺癌也早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调查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都呈上升趋势。而在我国,胰腺癌也早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分析,胰腺癌患者中41~70岁者占80%,近年来,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就胰腺癌的发生部位而言,仍以胰头部位最多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

  胰腺癌的致癌因素

  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吸烟 大量的研究支持胰腺癌与吸烟之间有密切联系。吸烟引起胰腺癌的可能机制:①吸烟促使致癌物质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分泌到胆管,随后反流入胰管;②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对器官的特异性作用可随血流入胰腺;③吸烟增加血脂水平,促发胰腺癌。吸烟者可能因细胞甲基化水平低而易致癌。Stolzenberg等的实验证实,保持足够的叶酸和吡哆醛浓度,可减少与吸烟相关的胰腺癌的危险性。

  2、饮酒 不同种族饮酒后其胰腺癌发病率亦有不同。据Silverman等观察饮酒与美国黑人和白人胰腺癌发病率关系的研究显示,与白人相比,黑人男性嗜酒者及女性中度饮酒者均有较高发生率。

  3、糖尿病 实验研究表明,胰岛素在体外或体内能促使胰腺癌细胞生长;高浓度胰岛素能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活化,产生包括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的生长促进效应。

  4、慢性胰腺炎 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大多支持慢性胰腺炎可以发展为胰腺癌。Friess的研究显示,在5600个基因中,34个基因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达减少,157个基因在慢性胰腺炎中表达增强,而其中的152个基因在胰腺癌中也表达增强。这项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5、幽门螺旋杆菌(Hp) 研究显示,胰腺癌患者中有Hp血清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Hp感染与胰腺癌有相关性。

  6、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 有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胰腺癌的发病率降低,但也有研究显示,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并不会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率,且胰腺癌发病风险可能增大,对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是:①阿司匹林对不同组织的脂肪氧合酶的影响不同,可能降低一些癌症的风险,又增加另一些癌症的风险。②阿司匹林可能与胰腺炎风险增加有关,而胰腺炎又与高胰腺癌风险有关。事实上,应用包括非特异性COX抑制剂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预防和治疗诸多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结肠癌等,均取得较好的临床和实验结果。但NSAID对胰腺癌的确切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7、咖啡 调查发现,咖啡能使患胰腺癌的危险增加4倍。研究证明,咖啡可以抑制DNA修复并在DNA复制完成前诱导有丝分裂过程,是其致癌的主要原因。

  基因与胰腺癌发病的关系 Notch、ras、p53、TGF-β、DPC4、凋亡相关等基因在胰腺癌中的作用非常复杂,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是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失常或许多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所致。DNA芯片技术可直接检测mRNA的种类及丰富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

  研究发现:胰腺癌发病可能因高胰岛素水平

  美国癌症学会最新研究发现,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不仅会增加糖尿病罹患几率,还会提高胰腺癌的罹患几率。尤其是男性吸烟者的血液胰岛素水平最高,他们患胰腺癌的几率也增加了一倍。

  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葡萄糖耐受性与胰腺癌之间存有相关作用,不过其中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争论。一些人认为糖尿病就是患胰腺癌的危险信号,而另一些临床医师认为糖尿病可能会诱发胰腺癌。

  Stolzenberg-Solomon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假说,他认为在糖尿病早期出现的高水平胰岛素可能促使胰腺癌细胞生长。

  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4日的《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中。

  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发现,吸烟是导致胰腺癌的重要原因,几乎占到了1/3的比例。不过,很多胰腺癌直到晚期才被发现,这种癌症预知是可怕的。5年来,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仅为4-15%。

  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芬兰对2.9万50-69岁男性吸烟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在5年跟踪调查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了169例胰腺癌患者。

  研究人员搜集了这些受试人员的血液样本,通过检测其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发现早期糖尿病促使了癌症的发生。

  研究人员从大样本库中随机选择了400名男性作为对照,结果发现血液胰岛素含量高的男性与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几率与低水平胰岛素及无糖尿病史的人相比提高了一倍。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胰岛素水平会增加胰腺癌的罹患几率,同时,研究也发现用于治疗糖尿病而注射的胰岛素不是患胰腺癌的危险因子。

  由于胰岛素主要在胰腺中产生,如果将胰岛素注射到糖尿病患者的其它部位,胰腺就不用产生那么多胰岛素了。该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女性和非吸烟者。

  该研究还发现增加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水平,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其它严重疾病的发病几率。

  研究还需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在营养学和胰腺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对胰腺癌的认识

  中医学对胰腺的认识始于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记载:“脾长掩一尺,掩太仓。”《十四经发挥》也有:“脾广三寸,长五寸,掩手太仓,附于脊之第十一椎。”其实都是对于胰腺的描写。到清代,随着中医解剖学的发展,对胰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写到:“津管一物,……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右,幽门之左,……,接小肠”,“胃外津门左名总提,肝连于其上。”然而,中医对胰腺癌的病症表现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却早在《黄帝内经》及以后的历代医籍中都有所记载和描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所说:“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还根据五脏不同,分为五种积,其中“脾之积为痞气”,在胃脘部,覆大如盘,可以出现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与胰腺癌有所相似。此外,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说:“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医学入门·丹台玉案》也云:“有寒客之则阻不行,有热内生郁而不散,有食积、死血、湿痰结滞妨碍升降,有怒气伤肝木来克土,有伤劳倦、血虚、气虚则运化自迟,皆能作痛。”以上论述指出了胰脲癌的发病可能与饮食失节、七情不遂、寒温失调、诸般内伤等因素有关。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情志郁怒,肝郁气滞,致气机不畅,脾湿郁困,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日久成毒,积结成癌;

  2)饮食不节,醇酒厚味,过嗜肥甘,致脾失运化,湿热内生,阻滞气血,积久化毒,瘀结形成本病;

  3)寒温失常,调摄失宜,宿毒内热壅滞,气郁血瘀,湿毒瘀结,耗血伤阴,致症瘕积聚内生。

  总之,胰腺癌的形成,在病因上与情志、饮食关系最为密切,在病机上主要表现为湿热、痰结、血瘀相互搏结,影响气机的畅达,而形成癌肿。在病位上与肝、胆、脾等脏腑的关系较为密切,有时也会因宿毒内热,血热妄行,形成心脾实热的病机。在胰腺癌的病程中,初起多表现为实证,而中、晚期则以虚实相夹,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甚至可以表现为以虚象为主。因此,对胰腺癌的治疗,要在全面审视病症病机的基础上,予以选方立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延伸阅读--

  避免肥胖是预防肿瘤发生的因素之一。

  肥胖者比一般体重正常、脂肪比率正常者多了癌症的罹患机会,例如:子宫体癌、大肠直肠癌、肾癌、乳癌、等症状,若是你的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40%,则男性有增加33%患病机会,女性有55%的患病机会。

  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癌症,目前已知肥胖会增加患的风险。不过,近期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就已经超重的人们身上,这种风险最为严重。

  该项研究发现,相对于体重一直正常的人来说,那些在少年(13至19岁)时就已超重的成年人的胰腺癌发病率是前者的两倍,而在青年(20至30岁)时肥胖的人,发病的风险会更高。

  对此,这项研究的发起者,德克萨斯大学癌症医学教授Donghui Li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它告诉我们如果要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年轻时控制体重是十分重要的。”

  1、寿命明显缩短

  肥胖容易引起许多类疾病,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2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至6倍,患糖尿病较正常人约增高4倍,患胆石症较正常人高4至6倍,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明显缩短。

  2、造成心理阴影

  肥胖的人很容易遭到他人的歧视,这对肥胖人的自尊心打击很大,尤其是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影响以后健全人格的培养。肥胖青少年的活动不灵活,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受同学的排斥、嘲笑,为保护自尊心就极少参加各项活动或拒绝参加,同时,肥胖青少年逛街买衣服,往往难以买到合适的时尚衣裤,裤子更是紧绷,在当今苗条年代受到嘲笑,久而久之形成自卑、退缩、依赖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

  3、影响运动能力

  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皱折处患皮炎等,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行走活动都有困难,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运动能力丧失。由于肥胖者行动反应迟缓,也易遭受骨折及扭伤等外伤。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