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生活百科 2023-01-17 13:5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4〕44号)精神,加快提升气象保障实现“五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4〕44号)精神,加快提升气象保障实现“五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按照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思路,加快推进我市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科学管理体系和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民众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完善度达到95%;气温、降水等气象预报準确率提高2%—5%,24小时城镇晴雨和气温预报準确率提高2%—3%,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20分钟以上,灾害天气预警準确率提升5%;气象信息公共媒体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预警信息覆盖城乡社会单元和拥有公共传媒的社会机构80%以上;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率达到并超过90%;气象高影响行业的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常规气象装备一般故障排除时间少于24小时;气象科技创新对业务服务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二、重点建设任务
(一)加快气象综合观测网路建设。
1.最佳化调整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布局。以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为主体,按照间距20km、重点区域5km的密度,实现覆盖到乡镇的气象观测网。
2.在雷击易发区建立闪电定位仪;在粮食主产区建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按50公里的间隔沿主要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建立气象观测站,用于观测能见度、降水、降雪(固态降水),实时监控公路路况;在旅游景区建立生态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降水、负氧离子浓度,并实现观测数据落地显示。
(二)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
1.建立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流程。根据气象业务、服务需求,调整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布局,最佳化岗位设定,建立集约化的预报预测业务流程,提高预报的自动化程度。
2.不断提升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健全不同预报时效有效衔接的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完善精细化的气象要素预报预警技术体系,积极开发城市格线化、数位化、图像化预报服务产品;加强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和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开展重点区域的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业务,建立多灾种高解析度的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业务。开展城市生命线气象预报预警、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三)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制机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逐步实现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由城市向社区、学校和农村延伸。市气象局、民政局、城建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农委、工业信息化局、应急办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分工明确的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回响机制。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準备工作认证制度,提高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2.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路。建立市、县两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设立VHF/UHF预警数字信息广播发射台,在村屯、社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安装有应急信息语音预警接收终端和LED显示屏,实现广播、电视、简讯、网路、电子显示屏、广播大喇叭等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有机结合。
3.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回响能力。在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回响制度,实现有经费、有场所、有人员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制定有效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发挥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作用,实现乡乡有气象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
4.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程。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路。根据地方特色,建立现代农业气象示範基地,开展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推广农用气象适用技术;建设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市、县农业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制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预警指标。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