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画(2016—2018年)

生活百科 2023-01-25 21:22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肇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画(2016—2018年)

《肇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画(2016—2018年)》是肇庆市人民政府2016年05月27日发布的一份市政府档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根据《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画》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画。

一、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短板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一是第一产业占比偏高。2015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7:49.2:36.1,第一产业比例大大高于全省4.7%的比例。二是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不明显。2015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对GDP的拉动作用仅4.4个百分点。先进装备製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仅23.9%,带动能力不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技术製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仅6.6%,明显低于惠州(41.8%)、东莞(36.9%)。,六大高能耗行业用电占比达70%以上,而产出仅占30%。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2015年全市R&D支出占GDP比重为1.1%,不到全省平均水平2.5%的一半。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4.86亿元,仅占全省总量(547.64亿元)的0.89%、珠三角(421.4亿元)的1.15%,在全省居第10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82%,不到全省(4.28%)及珠三角(5.01%)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省排名第11位。
(二)缺乏重大项目落地。一是重大项目总量较少。在全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我市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有183项(含跨年度续建项目),占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数量的5%,计画投资839.53亿元,约占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计画投资的4%。完成投资1017.1亿元,约占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4.1%。二是产业类重大项目较少。在我市“十三五”规划中,产业类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只占项目总数的27.8%,“十三五”期间投资额只占全市重点项目“十三五”期间投资额的21.1%。
(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一是公路密度较低。目前我市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91.8公里,比全省公路密度低23.3公里,全市高速公路密度为1.9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省高速公路密度低1.56公里。二是与周边城市公路网连通性不足。我市与广州、佛山交通对接通道不多,等级密度只有佛山6成多,与清远、云浮以及广西梧州、贺州等周边城市公路通道少。三是市内交通网路性不足。中心城区缺少环城快速干线,全市缺少可以串联各地的大环市路;德庆县、封开县未通铁路。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来说,我市4个山区县面积占全市的七成,人口占六成,但GDP总量仅占两成。2015年,山区板块人均GDP约为东南板块的4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7.6%;山区县扶贫工作任务重,我市农村还有相对贫困户4.3万户、相对贫困人口9.7万人,近八成分布在山区县。按2015年全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的省定贫困村标準,我市还有111条相对贫困村,全部分布在山区县。
(五)城镇化水平偏低。2015年,我市城镇化率为45.04%,低于“十二五”规划设定的52%的目标任务,也低于清远(48.00%)、韶关(53.73%)城镇化水平。我市工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城镇化率提升速度,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力不足。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量较快,部分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偏低,制约了城镇建设水平的提升。
(六)社会事业发展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业基础薄弱,民办养老机构不足。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紧缺,2015年,每千人口医师(助理)人数为1.65人;每千人口床位数指标值为3.74。人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仍有差距,全市2015年人才总量为67万人。全市只有2所本科院校,缺乏领军人才和高效能科研机构。生态环保与国家、省要求还有差距。2015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準浓度限值11.4%,还需开展整治的河涌达到30条。

二、主要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目标到2018年,全市三产比例达到12:50.5:37.5;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46.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7%;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20%。
措施
1.建立健全创新驱动体制机制。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中共肇庆市委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创新驱动主攻方向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由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智慧财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
2.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四大工业主导产业。要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引进与骨干企业培育。推进启迪环保科技城等94个新签约工业项目。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以肇庆高新区为重点区域,培育特色鲜明、关联度高、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重点加快先进装备製造业载体建设。推进大旺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和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建设与发展。推动製造业智慧型化。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智慧型化改造提升,开展“机器套用”工程。着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高端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产业。(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3.加快推进重大平台建设。要积极推进肇庆高新区以“一区多园”引领、衔接各类园区产业发展,整体最佳化全市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全市工业向高端化、智慧型化、集约化发展。推广“一县一核心园区一特色主导产业”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重点依託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重大发展平台,以及加快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四会“三基地”、肇庆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大旺、德庆、怀集产业转移园等建设,以专业化、便捷化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各县(市、区)政府,肇庆新区管委会、肇庆高新区管委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
4.着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出台实施“西江人才计画”,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紧缺急需人才和拔尖人才等“高精尖缺”四类人才为重点,突出抓好“引、育、用、聚”,统筹推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体制开放的人才发展平台,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措施,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提升肇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本地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加快建设广佛肇教育新城项目。(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四会市人民政府)
(二)以暖企护企为抓手,实现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标到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0家,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8%;先进制造业、高技术製造业占比分别达到35.5%和9%。
措施
1.深入实施扶持实体经济政策。加大对製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贯彻落实扶持实体经济20条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我市实体经济成长的持续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
2.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紧把握创新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挥肇庆高新区创新龙头带动作用,切实依靠科技进步转换髮展动力、实现追赶型发展。积极挖掘经济成长的新动力,做好“网际网路+”行业的培育与发展,支持企业在技术、产品、业态的创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
3.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促增量优存量,实行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着力引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打造1—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培育产业发展后劲。对引入重大项目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动态管理,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计画的项目,在土地、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做好亲商、安商、扶商、惠商工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行政服务中心)
(三)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目标到2018年,全市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4840、508公里;建成港口泊位达到109个;天然气管网覆盖率提升3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数达51%;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信息、环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措施
1.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建设珠三角连线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各项任务,加快在建交通项目的进度,重点谋划与周边城市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利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逐步形成政府投资、吸纳外资、民间投资等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格局。2016年重点是抓好总投资123亿元的15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对接珠三角核心区。在加快广佛肇、汕湛、汕昆、怀阳等高速公路建设的,突出抓好佛肇交通对接的总投资达290亿元的11项公路工程(含两座大桥),加快实施广肇高速和一批国省道扩建、西江和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全力实施中心城区30个总投资约240亿元的市政项目。(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市城乡规划局)
2.加快推进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配电网路建设,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开展覆盖城乡的智慧型、高效、绿色变电站建设。加快推进广东省油气主干管网工程肇庆段以及肇庆天然气输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合理增加接收西电。完善全市天然气管网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分散式光伏发电;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在城区建设电充电站。加快推进宽频网路建设,城市小区基本实现光纤全覆盖,实现对全市农村地区基本覆盖。提前布局5G网路,适时推出5G试点套用。支持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体园、维龙云服务园、浪潮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区、肇庆电商谷等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信息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落实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项目,打造成为广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示範基地。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其向宽频通信网、数位电视网、下一代网际网路推进。组织引导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公共免费WLAN建设,实现全市公共场所WLAN基本覆盖,推进电子政务网路向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居)延伸。〔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
3.加快推进城乡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网、排水防涝、供水、供气、电力通信、污水和防灾避险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运输体系。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改造和建设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节水农业,确实保障农田水利安全。加强西江航道畅通和干流堤围防洪达标及水质的安全治理保护,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水闸除险加固、农村易涝区整治及中、小型机电排工程。建设农村饮水水质监测项目,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建设。(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
(四)以落实扶持政策为抓手,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目标到2018年,东南板块人均GDP达到91600元/人、山区板块人均GDP达到38720元/人。
措施
1.继续推进东南板块最佳化发展。最佳化东南板块产业发展方向,壮大先进装备製造业和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最佳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壮大经济总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对山区板块的辐射力、吸引力。统筹东南板块城乡规划,打造“一江两岸三区”大市区建设,率先实现东南板块一体化发展,努力成为我市对接广佛都市圈、实现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珠三角连线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先导区,强化东南板块对山区板块的辐射、带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济信息化局,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
2.着力推进山区板块加快发展。落实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坚持以“三大抓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着力点,促进产城互动,推动山区板块培育发展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提升经济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儘快缩小与东南板块的差距。进一步最佳化和完善4个山区县的交通枢纽、能源网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以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为主打造主导产业,与东南板块的主导产业相融合,强化与东南板块的重点骨干企业併购、合作、配套、填补产业链,重点方向在食品、医药、金属加工、汽车零配件、通用电器、仪器仪表、资源利用等产业。加快县城及中心镇扩容提质,重点建设县城和重点镇区,推进新城区、交通、能源、信息、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和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市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怀集城市副中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人民政府,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
(五)以实施“两区引领两化”为抓手,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
目标积极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建设珠三角连线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到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
措施
1.建立健全促进城市发展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部门、单位协调联动,积极实施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实施“两区引领两化”,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重要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城镇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积极推进户藉制度改革,及农业人口就业与社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配套制度建设。(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2.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业宜居性。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环节,今后我市城市的发展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统筹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解决各种城市病,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把肇庆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西江水系和绥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打造城市和农村绿色开敞空间,构建优美宜居生态家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镇道路交通、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燃气、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新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运营和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3.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机制。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道路交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多规融合的原则,统筹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二是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市场一体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资金、科技等高端资源向农村输出,农村的劳动力、绿色食品等特色资源向城市转移,实现城乡资源快速流动。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路向县以下延伸,加快建立市域範围内城乡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消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公共资源供给方面的不合理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六)以补齐社会民生短板为抓手,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目标到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养老保险参保率99%,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95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4.1张;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控制在省下达总量指标内。
措施
1.着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城乡医生培训力度,扶持社会资源兴办医疗机构,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综合性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药品供应保障等体系。(牵头单位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局)
2.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全面适应当前经济成长的新模式,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市场环境。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局、市消防局、市环境保护局)
3.全面启动和落实新时期精準扶贫和精準脱贫工作。开展新时期精準扶贫精準脱贫三年攻坚工程,实施精準扶贫、精準脱困,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对贫困家庭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帮困措施,将贫困人口分片包乾,包乾到户。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符合低保五保救助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低保标準。力争在2018年,实现我市现行标準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建设西江水系和绥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打造城市和农村绿色开敞空间,构建优美宜居生态家园。(牵头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是实施补短板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补短板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部门责任。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教育、科技、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商务、城乡规划等部门,要共同做好补短板工作目标的制定,项目的谋划、措施的落实,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将补短板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督考核。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加强对补短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及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到位、人员不到位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整改。
附表
肇庆市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工作目标及任务一览表(2016—2018)
序号
板块
项目
2015完成情况
年度目标
监测单位
配合单位
2016
2017
2018
1
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6.1
36.5
37
37.5
市发展改革局
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
2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
45.2
45.7
46
46.5
市发展改革局
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
3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1
1.3
1.5
1.7
市科技局
4
工业技改投资增速(%)
41.6
13.18
20
20
市经济信息化局
5
以暖企护企为抓手,实现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23.9
25
26
28
市经济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局
6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31.4
32.5
34
35.5
市发展改革局
市经济信息化局
7
高技术製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6.6
7.4
8.2
9
市发展改革局
市经济信息化局
8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14218
14392
14592
14840
市交通运输局
市公路局、市发展改革局
9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288
462
462
508
市交通运输局
市公路局、市发展改革局
10
累计港口泊位数量(个)
107
107
109
109
市交通运输局
11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天然气管网覆盖率(%)
——
25
30
35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公路局
12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投资
(亿元)
——
22.73
33.01
33.68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财政局
1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数(%)
50
50.3
50.8
51
市水务局
市农业局
14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亿元)
8.4
9.5
6.0
5.9
市经济信息化局
15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60
64
68
72
市环境保护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
16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亿元)
8.7
6.1
6.8
7.5
市水务局
市农业局、市城乡规划局
17
以落实扶持政策为抓手,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东南板块人均GDP(元/人)
70800
76818
83732
91600
市发展改革局
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
18
山区板块人均GDP(元/人)
29970
32368
35119
38720
市发展改革局
广宁县、怀集县、德庆县、封开县政府,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
19
东南板块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752.74
830
920
1020
市经济信息化局
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
20
山区板块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85.46
200
218
238
市经济信息化局
广宁县、怀集县、德庆县、封开县政府,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
21
以实施“两区引领两化”为抓手,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率(%)
45.04
47
49
51
市城乡规划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22
以补齐社会民生短板为抓手,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8
98
98
99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社保基金局
2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8
98
98
98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4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千人)
1.65
1.75
1.85
1.95
市卫生和计画
生育局
25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张/千人)
3.74
3.9
4
4.1
市卫生和计画
生育局
26
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控制在省下达总量指标内
市环境保护局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