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村是隶属于庙街镇北桥行政村的一个下辖村,属于坝区。位于 庙街镇北边,距离北桥村委会3.5公里,距离庙街镇3.5公里。国土面积536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养鹅村
- 国土面积536亩
- 海拔1725米
- 年平均气温15.6℃
村情概况
养鹅村海拔1725米,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723毫米,适宜种植烤菸、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300亩,其中人均耕地1.2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1户,有乡村人口244人,其中农业人口244人,劳动力18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7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00亩(其中田276亩,地24亩),人均耕地1.23亩,主要种植烤菸、水稻等作物;拥有水面面积20亩,其中养殖面积15亩;其他面积268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61户饮用井水。有61户通电,有4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3.8%和85.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行动电话的农户数44户,其中拥有行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72.1 %和57.4%)。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5公里。全村共拥有机车1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廄)的农户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7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3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提高农村庭院养猪的经济效益
农民庭院养猪是农村千家万户养猪综合发展的一种非专业化的养猪新模式。在自家房前屋后利用零星土地和不适开垦的泥石地或移留的宅基地发展养猪,具有投资少、易管理、见效快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等特点。但相当一部分还办得不够理想,要提高农村庭院养猪的经济效益,必须重点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因地制宜——属小村庄、房前屋后确有零星土地或有房屋可用,领头农民有劳动间隙和早中晚闲散时间,有剩余劳力和半劳力可以从事完成猪的饲餵和圈舍清理。这样庭院养猪可基本不计劳动成本,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养猪成本。
②发挥自身优势——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人员组成结构千差万别。有的是地理位置优势,有的是剩余劳力优势,有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优势,有的是农作物、蔬菜枝叶青粗饲料优势,有的位处山区有草山草坡优势,这样各自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有利获得投资少、见效快的效益。
③模式多样,灵活选用——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选择适宜自己的养殖模式。有水面的地方可以选用养—养结合模式,即把养猪与养鸡鸭、养鱼、养虾、养蚌结合起来,便于综合利用,猪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可作鱼虾的饲料。以种田和种果树为主的农民,可以把养猪与种田、种果树结合起来,推行养—种结合型。猪的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增产丰收,还可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土壤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增产,反之农作物秸秆和农作物加工农副产品又可变为饲料养猪,把价格低廉的农副产品转化成猪肉,构建“有机农业”的现代模式。有的农民从事酿酒、制酱、制豆腐、榨粉,构成养—加结合模式,把加工农副产品豆腐渣、粉渣、酱渣、酒糟等作为猪的部分饲料餵猪,使农副产品加工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了养猪成本。
④环环紧扣,综合利用——农民庭院养猪模式多样,千变万化,形成食物链、加工链、循环增值链,一环扣一环,从而减少浪费,达到提高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的目的。为了防止污染,开发资源,还可把发展农民庭院养猪与建沼气池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利国利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⑤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庭院养猪离不开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搭配饲料、实行科学饲养与科学管理。农民庭院养猪事业一定可以得到稳步健康发展。根据庭院现实状况和条件,可以饲养3-5头、几十头、上百头、数百头。实际调查证明,由于农民庭院养猪充分利用了自身优势,实现了综合利用,一般比大中型猪场的饲养成本降低30%-50%。平均养一头90公斤出栏的育肥猪在大中型猪场赢利80-100元时,农民庭院方式养猪就可以一头猪获得160-200元的利润,假如农民一户一年养1头母猪,经过自繁自养,所生仔猪全部养大出栏,则每户家庭一年就可以获得6000元左右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