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瀋阳市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是瀋阳市和平区政府201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12年瀋阳市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 实质工作报告
- 时间2012年
- 地点瀋阳市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维顶天、工作立地”理念,推进全区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加快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建设,圆满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亿元,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30%;地方税收收入70.6亿元,增长26.4%;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增长1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0元,增长12.5%。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对全市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一)创新发展方式,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目标,创新实施“蓝海”战略,以“蓝海经济”引领重点地区开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满融“蓝海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35平方公里的“蓝海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通过市规委会审批。完成三环高速等7个项目徵收。以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意产业、都市工业、健康产业为方向,吸引了深圳高科技产业园、中建东北区域总部、国际设计城等一批业态新、体量大的高端产业项目签约,投资额超过500亿元。路网建设全面启动,浑南大道当年开工、当年主体竣工。“蓝海经济区”大发展、大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引进了维华商业广场等73个重大项目,宏运国际大厦等130个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等100个项目竣工。全区共落实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242个,创历史新高。实施交通路网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加速了太原街都市商贸中心区的升级扩容。以“绿色金融”和“蓝海经济”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瀋阳金融服务交易会反响强烈,24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额达760亿元;荣科科技在创业板成功上市,金融企业达328家,提升了瀋阳金融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发展,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达320余家,我区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盘活了商鼎大厦等7座闲置楼宇,打造了富丽华国际商务中心等13个纳税亿元以上楼宇,引进了辽宁信达财险等63户总部型企业。全国首家有色金属贸易服务平台和现货交易中心、东北首家国家级会计服务示範基地、辽宁当代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落户我区。引进香奈儿、普拉达等35个国际一、二线品牌。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46.4亿元,增长15%。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区级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机构。太原街都市商贸中心、瀋阳金融街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房屋土地徵收取得突破性进展。17位区级领导挂帅,近千名干部深入一线徵收,筹集50亿元徵收了老城区17个地块,民富小区等3个金廊地块和圣锋洗浴等6个危旧房地块基本实现净地,北市三期、西塔一期等地块临近收尾,为老城区深度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筹集24.3亿元徵收长白岛、满融土地3877亩,徵收规模之大、进度之快前所未有。
(二)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在转变作风、理顺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区域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全员开展“出门就上班”。以“出门就上班”为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全区广大干部主动“出门就上班、下班还工作”,心中想事、眼中有活,累计上报环境问题近30万条,办结率达到97.1%。“环境无小事、环境无闲人”理念深入人心,全区干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办事处的基础作用,实行“四所进街”、“代整治”、“一事双责”等工作机制,建立“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城市管理体制,环境问题基本做到发现即处置,创造了城市管理“和平模式”。实施招商体制改革。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招商系统16名领导干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全员竞聘、档案封存、绩效管理、末位淘汰,建立了“全域化、格线化、专业化”的招商模式,为形成大招商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三)环境建设力度空前,城区面貌变化显着。
把环境建设作为最大民生,全年投入22.3亿元全面提升城区环境,生态宜居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果。新建长白岛道路19万平方米,高标準改造老城区街巷路及南八马路、中山路等重点街路50万平方米,人行道“方砖改沥青”40万平方米,显着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新建了和泓市民休闲广场等3个休闲绿地,完成了和平大街等42条道路、彩蝶园等19块街头绿地、鲁迅公园等2个公园以及广场、桥樑等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购置各类环卫作业车辆80余台,作业模式由平面保洁向立体保洁转变,垃圾压缩中转清运半径缩短至500米,基本实现垃圾不落地。整合环卫、绿化、市政和社区扫保队伍,成立了89家社区美化环境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格线”管理,实施“代整治”980件,民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加大拆违治乱力度,市容环境更趋规范整洁。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5%,超额完成市下达计画任务。我区被评为省卫生城区。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提高。
教育保持高水平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中高考成绩全市领先,南昌中学、望湖路国小的新世界分校和南宁幼稚园远洋分园正式启用;启动实施“助困入园”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助学体系。我区被评为全国城乡社区数位化学习实验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改建了区妇婴医院,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级“一站式”婚检门诊,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区域联网,医改工作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评价,我区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範区、省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标準试点区。公益性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城区公共图书阅读服务网路,锡伯族家庙被命名为省、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建成瀋水湾公园青少年户外健身中心。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建立了街道应急救助绿色通道,及时救助贫困民众537人次。高标準建立了12个示範性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新建和改造了13个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创办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实名制安置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全年收缴养老保险统筹基金72803万元,新农保参保人员达2580人。改造老旧和弃管小区40个、140万平方米。建设了1700套农民安置房。新建和改造了9个菜市场,民众买菜难问题得到缓解。圆满完成了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我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民政範围管理标準化建设试点地区,连续七次荣获省、市双拥模範区,连续三届荣膺辽宁省县(市)区生活质量排行榜城区第一名。年初确定的9件实事全部完成。
,计生、人防、兵役、档案、审计、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我区全年荣获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7项。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最佳化。
自觉接受区委领导,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180件,办结率99.4%;办理政协提案207件,办复率100%。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落实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率先在全省建立联调联动网路视频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0%以上,在市内五区名列前茅。推进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建设,“清网行动”取得重大成果,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4.2%。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树立了阳光政府良好形象。以创新举措突破发展瓶颈,通过整合国有资产、成立蓝海公司融资,为重点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成立了土储和平分中心,发动全区主动争取上级资金16.1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探索建立“批管分离”工作体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注册“一窗式”审批,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011年,我们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离退休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以及积极参与和平建设的驻区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同质竞争还没有解决。二是资金和土地等瓶颈问题的解决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城市建设精品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和平区满载希望打造蓝海和平,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年。区政府将本着做每一件事都为人民负责、做每一件事都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民众是否知道、是否多数民众受益和民众是否满意为标準,抓好每一项工作。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目标,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发展蓝海经济、提高百姓福祉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和平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39%。
明年,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蓝海经济”,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贡献率。
以加快满融“蓝海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全域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蓝海经济”,全面提升特色空间开发和蓝海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形成要素集聚、产业示範、能量辐射等核心功能,以更高的贡献率引领瀋阳经济区建设,使我区成为瀋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撑。
全力推进满融“蓝海经济区”建设。坚持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力促经济区建设早见形象、快出效益。一是抓规划引导。高标準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四大产业园区”、“五横四纵”交通路网、“三带四河”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战略创新,把“蓝海经济区”打造成为以智力资源为核心支撑,服务瀋阳、辐射东北亚的“瀋阳蓝海·东北创造中心”。二是抓产业集聚。探索全封闭式管理模式,完善“蓝海经济”政策体系,打造最优的投资发展环境。围绕“四区”规划布局,做好蓝海产业规划,开展高端服务业、创意产业、都市工业、健康产业招商,推进深圳高科技产业园、国际设计城等重点项目,力争2—3年内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100家以上;新建面积10万平方米的蓝海生产力创造中心,打造“蓝海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规划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的国际领事馆区,吸引美国、德国等20个领事馆入驻,建成国际建筑的博览园和国际商业社区的集合体,提升“蓝海经济”的吸引力。全年引进项目50个以上。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融资力度,徵收土地5000亩以上,推进基础设施和标誌性景观建设。启动供电、供水、煤气、排污等配套工程,完成迎春街等5条道路建设,年内3平方公里起步区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启动建设水域面积30万平方米的“智慧蓝海”,完成滩地公园、绿化景观带等建设,打造国际滨水生态新城。
做大“蓝海经济”总量。聚焦特色空间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做精载体、深挖增量、广开税源,提升经济总量。一是以全域招商加快重大项目引进。抓紧出台具有和平优势的招商政策和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以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税源招商为重点,实行全域化、全员化、专业化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广、集聚效应强、带动力大的龙头项目和领军企业。全年力争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领军企业20户以上。二是以重大项目带动特色空间开发。加大房屋和土地徵收力度,全面完成17个地块徵收任务,启动一批储备地块徵收,进一步拓展项目建设空间。启动“梦幻天街”、空中连廊建设,加快推进新世界商业中心、地下空间开发等重大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打造繁荣繁华太原街。大力推进“大十字”商业中心等重点商业项目,完善长白岛城市功能。抓紧北市三四期、西塔一期等地块招商,加快北市场、南市场和西塔地区开发改造。启动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基地,推进新世界会展中心、华润中心等重大项目,加速金廊建设进程。加快东北医药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专业市场群。启动南京街沿线项目包装策划,打造瀋阳第二条“财富金廊”。启动物资局仓库等重点地块,加快浑河湾地区发展。全年落实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5个、竣工项目90个。三是注重壮大区域税源。充分发挥街道属地管理作用,建立服务税源企业包保责任制和重点税源企业定期通报制度,完善税源经济激励政策,大力引进新税源,巩固老税源。积极发展楼宇和总部经济,培育一批高端特色商务楼宇,全年培育纳税亿元楼宇14座、3亿元楼宇3座,引进总部型企业100户以上。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税源稳定增长。
最佳化提升“蓝海经济”能级。最佳化提升现代商贸、文化、科技、金融等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加速推动现代服务业由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争创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示範区。一是加速现代商贸业提档升级。坚持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提升经营业态,打造定位準确、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现代商贸业发展格局。全年新增商业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国际一、二线品牌35个。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启动北市一期文化商贸特色街区改造工程,加快中山路欧风街建设。推动辽宁广电中心和宋雨桂艺术馆项目,打造长白岛文化传媒产业基地。启动中华名匾阁文化主题公园、浑河文化长廊、“和”文化园,带动满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支持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采编和经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力争启动建设1—2个博物馆。三是强化科技产业支撑作用。最佳化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政府与高校合作,以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加速总部型、都市型高科技企业入驻。建立完备的科技企业引进扶植机制,支持科技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领军科技企业。四是高质量发展金融产业。启动盛京金融大厦等金融总部企业项目。以金融广场为载体,强化投融资交易服务功能,加快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年引进各类金融机构20户以上。
(二)致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百姓福祉。
以百姓所思、所想、所盼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凡是涉及环境和特殊群体利益问题的投入政府全部埋单,不断满足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让百姓以身在和平而倍感幸福。
抢抓“十二运”契机,精细化、精品化推进生态宜居区建设。一是打造民众满意市政工程。启动大堤路与胜利大街互通工程和浑河湾地区3条道路建设,在长白岛新建道路42万平方米。完成80条市政街路及5000延长米排水管线维修改造,全面解决街巷路和住宅小区道路破损问题,保障民众安全顺畅出行。提升全域绿化水平,新建5块精品绿地,建成太原街、银河湾两个市民休闲广场,完成重点公园、街路、主要节点及住宅小区绿化景观建设,做到“推门见绿、开窗闻香”。二是打造“瀋阳最乾净城区”。提高环卫保洁水平,新增各类环卫作业车辆65台,30条主要街路机械化扫保率实现100%,春夏秋三季水洗,实现环卫作业全域化、垃圾收集全覆盖、扫保作业全天候。新增环保型公厕50个。新建200条标準化管理街路。加大“代整治”力度,坚持“先解决、再协调、后规范”原则,做到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三是打造低碳环保城区。推进环境样板城示範项目,深入开展绿色单元创建,加大节能减排监管,积极推广能源契约管理和清洁能源利用,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试点工程,力争全部指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範区初级标準,50%以上指标达到中级标準。
坚持民生优先、民心为重,高标準推进各项社会建设。一是推进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创建省市教育强区,加快推进南京一校、126中学、134中学长白岛分校和长白岛第一国小建设,在浑河站西地区规划建设2所学校,新建3所幼稚园,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等改革,做好迎接瀋阳市创建教育强区第一阶段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区妇幼保健所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区疾控中心,推进浑河站西地区基层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公办社区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远程会诊,争创国家卫生应急示範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启动建设集少年宫、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蓝海文化中心,改造中山公园文化广场和5个社区文化广场,新增5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进文化惠民,提升“皇寺庙会”品牌内涵,打造一批社区文化精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启动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创建5个全民健身服务示範社区,在全市率先建成“10分钟健身圈”。重视人口与计画生育工作,建成和众人口计生文化主题公园。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力争基本完成社区“一站式”服务用房改造任务。培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进程,创建省级社会工作示範单位。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投入2亿元在生活、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对全区困难群体进行救助。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实名制安置就业2万人。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免费为全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启用长白岛养老服务中心,力争养老床位比例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0‰。免费为全区2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扎实推进全国阳光家园示範区创建工作,建设和平区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适配中心和5个社区残疾人精品康复中心,为全区残疾人家庭实施居住环境无障碍改造。免费为全区育龄聋人进行致聋基因检测。完成47个老旧和弃管小区改造任务。探索老旧和弃管小区后续管理模式,提高小区环境管理水平。新建一批“365易”便民缴费网点。全面推进“菜篮子”工程,在长白岛、满融和老城区规划建设一批菜市场和蔬菜网点。加快产权调换房、失地农民安置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失地农民居住问题。三是维护平安稳定大局。全面落实信访责任制,有效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力争信访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稳定发展环境。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强化安全生产标準化建设,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执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打造法治政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出门就上班”工作,建立“出门就上班”呼叫服务(民生110)网路体系,将工作内容由环境建设扩展到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第一时间为民众排难解忧,让百姓感受到处处有服务、时时有关怀。做大做强街道办事处,借鉴“四所进街”经验,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政府部门能下放的管理许可权、服务职能都下放给街道,将街道能下放的管理许可权、服务职能下放给社区,为百姓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的政府服务。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沉下去了解实情,浮上来研究工作,再沉下去服务百姓”,引入民众评价机制,打造做每一件事都为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政府。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损害民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打造廉洁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建设人才强区,提高服务“蓝海经济”的执行力。坚持勤俭行政,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政务网、市民服务中心、民情热线等载体功能,打造服务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和平区已经开启了波澜壮阔的蓝海新征程。我们坚信,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依靠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依靠全区上下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顽强作风,善良智慧、团结奉献的和平人一定能够扬帆远航,以更高的贡献率助力瀋阳全面振兴,再创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2012年民生实事
1.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投入2亿元在生活、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对全区困难群体进行救助。
2.建立“出门就上班”呼叫服务(民生110)网路体系,第一时间为民众排难解忧,让百姓感受到处处有服务、时时有关怀。
3.全面完成47个老旧和弃管小区改造任务。
4.全面解决全区街巷路和住宅小区道路破损问题。
5.提升全域绿化水平,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
6.启动建设集少年宫、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蓝海文化中心。改造中山公园文化广场和5个社区文化广场,新建5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7.启动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创建5个全民健身服务示範社区,在全市率先建成“10分钟健身圈”。
8.免费为全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免费为全区2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免费为全区育龄聋人进行致聋基因检测。
9.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聘请社会各界代表组成区食品卫生助理检查员队伍,对全区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督。
10.给全区22万户居民发放“便民服务挂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