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是2014年1月1日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856043
- 作者林建军 鲁为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页数359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法律出版社
编辑推荐
· 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丛书既有诉讼程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 丛书均採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连结”的模式,从问题出发,採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院长 鲁为
· 丛书均採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连结”的模式,从问题出发,採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院长 鲁为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法官有效地提升办理案件的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让当事人了解法院诉讼的流程、步骤和常见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联合海淀法院编辑出版了本套丛书。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丛书均採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连结”的模式,从问题出发,採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丛书既有诉讼程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本书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查询系统中的生肖裁判文书为主要研究材料,辅之以北京市以外的其他地方法院的生肖裁判文书。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司法为民 与法同行”
海淀法院与法律出版社司法实务丛书新书发布会召开
12月27日上午,“司法为民 与法同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与法律出版社‘海淀法院文丛’之‘司法实务丛书’新书发布会”在海淀法院召开,50余人参加了此次新书发布会。
据介绍,该套丛书系法律出版社与全国基层法院最大规模的一次合作,全书共十册300余万字,全面涵盖了关係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包括医疗损害、买卖契约、公司纠纷、社会保险、民间借贷、道路交通、着作权纠纷、人身损害、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案件类型。内容覆盖面广、问题提炼全面、写作视角务实,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教授认为丛书的出版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并特为丛书作序。
海淀法院领导发言指出,此次丛书出版,具有三方面意义
一是为人民民众接近司法提供途径。丛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既为普通民众知法懂法提供範本,又为有诉讼之需的民众提供诉讼指引和参考。
二是在新形势下创新司法公开的新形式。此次丛书出版,是海淀法院继举办法院开放日、公众旁听庭审、裁判文书公开之后,主动探索的司法公开新途径,藉助实实在在的图书载体,对既有判决进行梳理和解读,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评判,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三是对法官办案产生示範和引领作用。丛书170余名作者均为海淀法院一线审判人员,涉及的大部分案例均为该院审结生效的真实案件。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该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书发布会随后举行了赠书仪式,海淀法院领导向共建中学师生代表赠与了丛书。在参会者随后的发言中,均表示该套丛书是海淀法院丰富审判资源和优秀审判经验的集结,是法院司法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更是积极主动推进司法公开的展现,将在普及法律知识、落实司法为民方面有所贡献。
海淀法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海淀法院与法律出版社司法实务丛书新书发布会召开
12月27日上午,“司法为民 与法同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与法律出版社‘海淀法院文丛’之‘司法实务丛书’新书发布会”在海淀法院召开,50余人参加了此次新书发布会。
据介绍,该套丛书系法律出版社与全国基层法院最大规模的一次合作,全书共十册300余万字,全面涵盖了关係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包括医疗损害、买卖契约、公司纠纷、社会保险、民间借贷、道路交通、着作权纠纷、人身损害、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案件类型。内容覆盖面广、问题提炼全面、写作视角务实,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教授认为丛书的出版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并特为丛书作序。
海淀法院领导发言指出,此次丛书出版,具有三方面意义
一是为人民民众接近司法提供途径。丛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既为普通民众知法懂法提供範本,又为有诉讼之需的民众提供诉讼指引和参考。
二是在新形势下创新司法公开的新形式。此次丛书出版,是海淀法院继举办法院开放日、公众旁听庭审、裁判文书公开之后,主动探索的司法公开新途径,藉助实实在在的图书载体,对既有判决进行梳理和解读,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评判,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三是对法官办案产生示範和引领作用。丛书170余名作者均为海淀法院一线审判人员,涉及的大部分案例均为该院审结生效的真实案件。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该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书发布会随后举行了赠书仪式,海淀法院领导向共建中学师生代表赠与了丛书。在参会者随后的发言中,均表示该套丛书是海淀法院丰富审判资源和优秀审判经验的集结,是法院司法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更是积极主动推进司法公开的展现,将在普及法律知识、落实司法为民方面有所贡献。
海淀法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名人推荐
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丛书既有诉讼程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丛书均採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连结”的模式,从问题出发,採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院长 鲁为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丛书均採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连结”的模式,从问题出发,採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複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院长 鲁为
图书目录
上篇诉讼指引
第一章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1.人身权的概念
2.人身权包含的内容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主要类型
4.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特点
5.人身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6.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二章起诉阶段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起诉条件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需提交的主要材料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起诉书的格式
4.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案由
5.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受理费的预交与负担
6.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诉讼代理人的委託
第二节管辖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管辖权异议
3.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后的提起诉讼
4.原告在法院受理后增加、减少或变更诉讼请求
5.被告提起反诉的条件及反诉费的交纳
第三节先予执行与财产保全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先予执行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
第三章开庭审理阶段
第一节审理期限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审的审理期限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原告撤诉的条件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延期审理、诉讼中止、诉讼终结
第二节庭前準备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开庭审理前的準备工作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前发现遗漏当事人的处理
3.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的方式及相应后果
4.找不到被告无法送达起诉书副本的处理
第三节开庭审理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的程式适用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开庭审理的步骤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庭审笔录
第四章调解与判决
第一节调解
1.调解的适用阶段
2.案件开庭审理后双方进行调解的诉讼费用交纳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调解书的生效时间和效力
4.调解与判决的区别
5.调解协定生效后当事人反悔的处理
第二节判决与裁定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裁判文书的内容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裁判文书的生效时间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费用的负担
第三节抗诉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抗诉状的格式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抗诉期限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抗诉费用的计算与预交
4.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抗诉后能否撤回
……
下篇实务解答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第一章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1.人身权的概念
2.人身权包含的内容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主要类型
4.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特点
5.人身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6.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二章起诉阶段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起诉条件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需提交的主要材料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起诉书的格式
4.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案由
5.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受理费的预交与负担
6.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诉讼代理人的委託
第二节管辖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管辖权异议
3.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后的提起诉讼
4.原告在法院受理后增加、减少或变更诉讼请求
5.被告提起反诉的条件及反诉费的交纳
第三节先予执行与财产保全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先予执行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
第三章开庭审理阶段
第一节审理期限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审的审理期限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原告撤诉的条件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延期审理、诉讼中止、诉讼终结
第二节庭前準备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开庭审理前的準备工作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前发现遗漏当事人的处理
3.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的方式及相应后果
4.找不到被告无法送达起诉书副本的处理
第三节开庭审理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的程式适用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开庭审理的步骤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庭审笔录
第四章调解与判决
第一节调解
1.调解的适用阶段
2.案件开庭审理后双方进行调解的诉讼费用交纳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调解书的生效时间和效力
4.调解与判决的区别
5.调解协定生效后当事人反悔的处理
第二节判决与裁定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裁判文书的内容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裁判文书的生效时间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费用的负担
第三节抗诉
1.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抗诉状的格式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抗诉期限
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抗诉费用的计算与预交
4.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抗诉后能否撤回
……
下篇实务解答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序言
序
当前,加快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只有把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立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比如《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公民的财产权、人身权等私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执法和司法方面,法律制定完善后必须付诸实施。再好的法律如果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也是纸面上的法律,不是现实的法律。更重要的是,执法和司法活动是社会公众直接与法律近距离的“遭遇”,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实践中出现的民间借贷、医疗事故等民事纠纷,因而也更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执法和司法的任务要远远大于立法的任务,法律权威的树立往往更有赖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
守法方面,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法治社会的标準之一。我们每一个普通公众都是法律共同体的成员,我们在监督国家机关依法执法、司法的,也要共同遵守法律。当前,我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大多数人都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地域差异、认识水平等原因,大家的法律意识和诉讼能力参差不齐;加上法律固有的专业化、抽象化的特点,不同的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通过法律适用引导公众认识法律,建立起连线立法和守法的桥樑,间接地承担起一个普法者的角色。
海淀法院是全国司法能力和水平最好的基层法院之一,在特殊的区位优势下,各类疑难、複杂、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每年审理数以万计的诉讼案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经典性、开创性和有影响力的裁判,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在全国树立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形象。,海淀法院有着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注重对审判业务、司法理论的钻研,锤鍊了较高的套用法学研究水平,在审判管理、专业化审判等领域的司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这套《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系列丛书,凝聚着海淀法院法官的集体智慧,是海淀法院多年来审判实践和裁判经验的,我认为这十本书的出版将产生两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一是将对法官办案产生示範和引领作用。目前各地法院裁判尺度不统一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问题在于对法律适用的标準和自由裁量的幅度把握不一致,特别是在法律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法律精神、原则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法官之间的司法水平差别还不小,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将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必经之路。该套系列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是将对社会公众起到诉讼指引和普法教育作用。我认为,普法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的“知法”,也就是通过日常的电视、报刊、网路等媒体报导,普通公众大体上知道法律是什幺,权利义务是什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会有什幺样的后果;中级层次的“学法”,是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通过学习法律文本、典型案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证据意识;高级层次的“用法”,是能主动、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合法效益,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法治氛围的形成。这套既有诉讼程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的丛书,对劳动争议、物业管理、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不同的诉讼纠纷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上述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
可以想见,等到全国法院司法水平全面提升,普通公众真正掌握了法治的制度、方法和理念,中国离法治社会的建成也就不远了。
是为序。
当前,加快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只有把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立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比如《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公民的财产权、人身权等私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执法和司法方面,法律制定完善后必须付诸实施。再好的法律如果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也是纸面上的法律,不是现实的法律。更重要的是,执法和司法活动是社会公众直接与法律近距离的“遭遇”,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实践中出现的民间借贷、医疗事故等民事纠纷,因而也更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执法和司法的任务要远远大于立法的任务,法律权威的树立往往更有赖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
守法方面,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法治社会的标準之一。我们每一个普通公众都是法律共同体的成员,我们在监督国家机关依法执法、司法的,也要共同遵守法律。当前,我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大多数人都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地域差异、认识水平等原因,大家的法律意识和诉讼能力参差不齐;加上法律固有的专业化、抽象化的特点,不同的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通过法律适用引导公众认识法律,建立起连线立法和守法的桥樑,间接地承担起一个普法者的角色。
海淀法院是全国司法能力和水平最好的基层法院之一,在特殊的区位优势下,各类疑难、複杂、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每年审理数以万计的诉讼案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经典性、开创性和有影响力的裁判,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在全国树立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形象。,海淀法院有着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注重对审判业务、司法理论的钻研,锤鍊了较高的套用法学研究水平,在审判管理、专业化审判等领域的司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这套《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系列丛书,凝聚着海淀法院法官的集体智慧,是海淀法院多年来审判实践和裁判经验的,我认为这十本书的出版将产生两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一是将对法官办案产生示範和引领作用。目前各地法院裁判尺度不统一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问题在于对法律适用的标準和自由裁量的幅度把握不一致,特别是在法律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法律精神、原则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法官之间的司法水平差别还不小,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将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必经之路。该套系列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是将对社会公众起到诉讼指引和普法教育作用。我认为,普法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的“知法”,也就是通过日常的电视、报刊、网路等媒体报导,普通公众大体上知道法律是什幺,权利义务是什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会有什幺样的后果;中级层次的“学法”,是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通过学习法律文本、典型案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证据意识;高级层次的“用法”,是能主动、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合法效益,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法治氛围的形成。这套既有诉讼程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的丛书,对劳动争议、物业管理、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不同的诉讼纠纷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上述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
可以想见,等到全国法院司法水平全面提升,普通公众真正掌握了法治的制度、方法和理念,中国离法治社会的建成也就不远了。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