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睡鹅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李鱓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芭蕉睡鹅图轴》,是李鲜53岁时创作的一幅作品。此图由芭蕉、睡鹅、土坡三个部分组成。取材简单而画面丰满,虽信手挥洒,然墨绳有则,既掌握形态于法度之中,又寄豪情于笔墨之外。睡鹅用笔简练,形态逼真,转颈曲身,嘴插羽内,显出酣睡正浓的神情。土坡则以粗笔重墨泼出,与芭蕉、白鹅相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芭蕉睡鹅图
- 创作年代清代
- 作者李鱓
- 规格纵121厘米,横60.5厘米
- 材质纸本
- 画作类型设色画
- 现收藏地青岛市博物馆
画作内容
画面仅写土坡上睡鹅一只,背后出芭蕉数叶。白鹅显得洁白如玉;鹅足和鹅头施朱磲色。
自题“转颈蕉阴下,苔痕映掌红,比邻不成恼,酣睡自春风。乾隆三年八月将去稷门下唱此遣兴。李鱓”。
钤白文印“李鱓”。
创作背景
此画为传世品,乾隆二年(1738)作,作者时年53岁。由图中自题可知,此图为作者临行前的遣兴之作。
艺术鉴赏
构图
此幅画面构图简洁,只有写上坡上一只睡鹅,背后有芭蕉树数叶,儘管画幅所摄取景物甚少,但整个画幅构图却充实饱满,这与作者匠心独具构思有关。
技法
睡鹅用笔简洁,形态逼真,转颈曲身,嘴插翅间,画出酣睡正浓的神情。白鹅羽毛全用双勾画成,取其大意,用笔简练,寥寥数笔,勾勒而成。其勾线较淡,微染赭色,再敷白粉,使白鹅显得洁白如玉。鹅足和鹅头以朱棕石填染,其白鹅造型严整,笔致工细这是设色上的独到之处。芭蕉乾枝高大,几乎占有画面三分之一强。画法亦用双勾法,勾线草率,如作草书,显得有些衰颓,染色又浓淡不一,也是随意而施。坡地用粗笔道扫出,泼墨淋漓,颇似雨后含有湿润之气。综观此画,在表现手法上,画家将写意与写形、没骨与勾勒、工谨与粗放,和谐地统一到图画之中。显而易见,画家善用不同技法刻画各种物象,且能达到细緻人微,各尽其妙的程度,达到悦人心目的境界。这不仅与画家对自然深入观察有关,也与画家的深厚功底不可分。上方空白处浓墨题诗,正好与坡地上下遥相呼应,把绿蕉叶和白鹅映衬出来,突出了主题。此画的题诗作用有二其一,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使整个画面充实饱满,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其二,此题诗,充实此画面内容,对此画的鉴赏有启导作用。,参差错落的行书,写满画面,于质实中见空灵。这幅也是作者“真性情”的渲泄,不泥古人,我用我法,有感而发,以情动人,这是“扬州八怪”画风的长处。
名家点评
长春师範学院美术教授王子林物象造型简练、形态逼真,用笔自然、流畅,使雨中芭蕉、睡鹅表现得淋漓尽致,自得元人之韵味,有石涛、徐渭之风格特徵。
作者简介
李鱓(1686—1762),清代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苦李、中羊氏、木头老子等。江苏兴化人。康熙举人,以画人宫廷为内廷供奉,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因得罪上司被罢官,居乡里,常往扬州卖画,“扬州八怪”之一。善画花鸟、虫草、蔬果、曾在宫中从蒋廷锡学花卉,旋师高其佩,由工致而人写意,义取法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遂自成一格。作画题材比前人更为广泛,技法方面,喜用破笔泼墨塑造形象,行笔作旋动之势,形象富动感,线条富有韵律之美,笔墨豪放不拘绳墨。他又能书善诗,存世画迹有《风荷图》、《墨松图》、《松藤图》、《墨笔花卉图》等。